吳昊
摘 要:美學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美學服務于美育這一目標看,目前的美學教學還存在著內容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等問題,教學的針對性、時代性、人文性等不夠明顯。但是,從美學服務于美育這一目標看,目前的美學教學內容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必須從美學教學實際出發,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構建富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美學教學;高職院校;對策
1 引言
如今的美學教學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的許多專業都在嘗試開設美學課。但是,從美學服務于美育這一目標看,美學教學存在著內容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教學的針對性、時代性、人文性等不夠突出。這些問題如不解決,不但會影響美學教學的質量,而且也不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2 美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和高職特色
美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怎樣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服務,怎樣為學生成才與就業服務,這是高職美學教學的核心問題,它決定著美學教學的基本方向。因此,教學內容的設置至關重要。但是,由于高職美學起步較晚,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教學內容的設置不得不借鑒普通高校的教材,這就使高職美學教學內容的設置不盡合理,不能充分體現美學教學的時代特色和高職特色。美學是一門與時代密切相關的學科,只有建立起與當代社會的直接聯系,才能發揮其人文教育的作用。美學就其自身發展看,現代美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結合,形成了美學的許多新領域,而現有的美學教學體系卻不能充分吸收當代美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不能及時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尤其是不能運用當代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對當代美學現象做出具有現代生活意義的解釋。不少教材表面看來是以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解釋美學現象,實際上落后于時代,表現在對我國優秀的審美文化與現象分析不夠,對民族審美心理,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審美現象缺乏解釋。如對審美個性特征的分析,仍然單純沿用實踐的觀點,這就使美學教學的內容落后于當今心理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體現不出人文科學的時代特征。不少教材對美學基本問題的表述,往往從源頭開始,分析歷史上的各派各家,最后再談自己的觀點,這作為學術,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作為教材也把視野放在對問題的探討上,必然會影響美學學科的美育功能,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由于高職美學教學內容借鑒的是普通高校教材,這就使高職美學教學內容不能體現高職的專業特色,“專業性”不強,實用性不強,不能與學生的專業發展相適應,不能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使美學教學為學生成才與就業發展、服務的目標不夠明確。
2.2 教學缺乏管理 , 教學內容邏輯性不強
從美學教學的現狀看,由于各個專業教學內容都有一定的個性特點,使教學管理出現一定的難度。如何考評教學效果,很難制定出明確的標準。管理機制的缺失容易使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隨意性。有的教師憑個人的好惡來取舍教學內容,在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解釋分析上,缺乏應有的嚴謹和科學態度,不能夠準確地解釋概念的含義,對一些基本原理的分析,也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加上一些教師自身理論知識的欠缺,自然不能把當前的最新研究成果總結出來傳授給學生,勢必影響美學教學的效果。此外,在對美學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不少教師以理論灌輸為主要教學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導致教學活動單一,學生學習枯燥、乏味。
3 高職院校美學教學改革的基本對策
3.1 優先教材,合理取舍
優選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美學系列教材。目前,美學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很難說哪一套教材適合高職,具體到各個專業,就更難確定。因此,要求美學教師必須采用靈活性原則,打破一套教材“一統天下”的局面,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且不拘泥于現有教材,對現有教材的內容“有所教、有所不教”,大膽進行整合。如對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出現的一些現象,就可以更多地引人課堂,運用美學理論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美。但是,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科學論證,加強管理,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化傾向。要通過組織教師編寫教學大綱,撰寫可行性報告,組織專題討論等形式,實現課程體系的嚴謹和科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3.2 堅持實用原則, 完善教學內容
高職教學的主要特色是實用,美學教學應突出直接為學生成才服務的目標,并以此決定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內容的設置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為指導,堅持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原則。高職美學教學的目的是在講授一般審美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美,學會創造美,使美學教學適應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適合學生成才就業的需要。高職教學的時間安排和理論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高職美學教學不可能像傳統美學教學那樣詳盡地介紹各家流派、學說的美學理論,理論教學必須服務于實踐能力培養。美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過多的理論分析既不適合高職教學的實際,也有違美學教學的規律,美學課程的理論教學部分必須縮減。審美教育的對象和目的決定了美學教學的基本內容:一是美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普及性傳授,這既包括美學的知識和理論,又包括各門藝術的知識和理論。這些知識對學生審美認識的形成不僅具有指導性,而且具有規范性。二是運用各種美的形態、范疇進行審美教育。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以突出職業特色,如建筑專業的美學課程可以突出建筑園林美學欣賞教學,以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審美趣味。三是指導學生進行美的創造實踐教育。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分析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審美現象,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3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美學教學要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力求創新。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理論灌輸教學模式,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多媒體技術為美學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信息空間,許多自然風光、人文藝術成果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巧妙運用這些教學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教學時間和學生專業特點,也可以開展情景教學。學生身邊現代化的城市園林、人文景觀、藝術體育活動等,對學生認知和體驗美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把美學課堂延伸到這些場所和活動中,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也能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更能激發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熱情,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專題講座等形式,解決教學中時間不足的問題。
4 結語
美學是對應于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而產生、形成、發展的一門學科。因此,美學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考慮作為審美主體的學生的特點,以及現實存在的審美客體對學生的影響等因素。作為一門科學,美學學科自身的建設最終要服務于美育,這是美學學科最終的價值取向,因此,高職院校美學教學必須充分考慮作為審美主體的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現實存在的審美客體對學生的影響等因素。
參考文獻:
[1] 呂鑫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 趙保安.論人體語言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6(3).
[3] 王玉霞.論啟發式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