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基建投資項目的不斷增加,使得市政施工企業也隨之大量發展。但由于對施工質量未能進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質量事故時有發生,并出現了一批粗制濫造的“豆腐渣”工程,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的損失和危害,也給社會帶來消極影響。工程質量問題已成為實施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國民經濟等重大決策成敗的關鍵。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市政工程施工階段質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加強市政工程施工階段質量管理措施。
關鍵詞:市政工程 ;質量管理;對策
1 前言
市政建設屬于城市建設中的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在城市建設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市政工程建設比較繁雜加上人們對其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給得市政工程建設帶來很多的問題。為確保市政工程建設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目前我國市政建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2 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過分追求速度導致建設質量存在很大隱患
近年來,國家實行貨幣寬松政策,鼓勵投資和拉動內需,以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各級政府抓住機遇掀起固定資產的投資高潮,紛紛開辟渠道突破融資瓶頸,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其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固定投資中資產最大、最集中、見效最快的領域。很多地方政府為了加快投資建設速度,完成年度固定投資任務,經常會采用簡化審批、論證、檢測等正常的工程建設程序,使工程出現了壓縮工期、縮短設計周期等非正常現象,使工程項目設計功能不全,存在很大的質量隱患,降低了工程質量內在品質,項目在日后的投入運行中出現很大的質量問題。
2.2 工程建設市場運作有待進一步規范
目前,市政工程建設單位多為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分或其授權的委托單位,有些單位不執行基本建設程序,不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工程規范化建設程序;有些單位雖然表面上按工程規范化建設程序進行,但并不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有的工程開工多日還沒有簽訂正式的施工合同、監理合同歲;有的工程監理單位人員、設備等不到位,卻照常開工建設;有的工程不辦理規劃許可證、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施工許可證,等相關部門來檢查時才去補辦。這些問題存在主要是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監管弊端,需要進一步規范。
2.3 工程建設監理機構不完善
當前市場經濟還不完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市政工程參建各方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行業自律和誠信意識較差,公司或社會中介機構監督力度有限。由于監理企業行業不規范,大多依附于政府、科研院等企事業單位,缺管市場主體地位,業主僅把監理當作現場質檢員,替業主簽字。同時,部分工程建設監理單位為了追求利潤,同時承接過多項目,導致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對各工程項目實施質量監督;監理持證人員將證件掛靠到有關工程項目,卻從未到工程項目開展相應的工作;許多持證監理人員由于身兼數值不能上崗監理,而在崗的監理人員卻不具備監理資格。此外,很多監理培訓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對監理工作和監理隊伍建設造成不良影響,監理質量得不到保證。
2.4 施工單位質量意識不強、質量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市政工程的公眾性和特殊性,有的建設單位為了應付社會輿論和領導檢查,往往重視工期而放松了質量的要求,時有搶工期、搶進度的現象發生,導致各有關施工單位不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或對強制性標準不熟悉。同時,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環節薄弱,很多建筑企業都實行內部項目分包制,這種類似轉包掛靠的方式削弱了企業對項目的質量的管理,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有些施工單位不具體相應資質,只好掛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圖紙施工,擅自變更設計。
3 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3.1 進一步強化工程質量意識
市政工程項目參建各方要進一步增強工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質量意識,在確保質量第一的前提下,不能單純為追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和加快工期而采取豐在質量隱患的揭幕施和簡化必要的工程建設程序。不能對施工難,收尾難的路面施工隨意進行相應的設計變更,更不能為了趕工期而要求施工單位不斷提高施工速度,這樣會導致施工單位為了完成施工進度而突擊加辦,造成無法按計劃要求按時、按量完工,除了影響工程質量外,還導致較為嚴重的人、材、機浪費。此外,任何建設都有一個最佳工期,如果不按規律施工,盲目加快施工進度,縮減工期,使工程質量根本無法得到保證。
3.2 進一步完善工程質量監督機制
實行嚴格的工程建設監理制度是保障市政工程建設質量的有效途徑。當前,主要由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直接監督工程,這種模式在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壓縮行政開支的背景下是不現實的,而且城市市政工程項目繁多,僅靠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監督是不夠的。目前,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委托事業單位實施具體監管是普遍實施的辦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已明確各參建方質量責任,質量監督機構對監督工作質量負責,但對質量監督機構的性質并未明確。因此,該辦法已逐漸不符合市場經濟規。
3.3 進一步加大監管和誠信建設力度
目前,違規違法成本過低助長市政工程建設領域各責任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質量監督機構的權威性未能有效樹立,違法、違規行為不能很好的得以遏制。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雀對質量責任主體的約束力,加強誠信建設。基于加強誠信建設的需要,對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施工圖審查機構、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監理單位等涉建關單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所規定的質量責任和義務的行為,以及勘察、設計文件和工程實體質量不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情況記錄在案,錄入信用系統,并提請有關部門將不合格的工程質量責任主體清除出工程建設市場,并將其終身列入為名單,不得再次參與工程建設項 目,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從而確保工程質量。
3.4 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健全溝通協調機制
當前,市政工程建設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困難需要相關部門及時解決時,業主因職權有限各相關部門往往因各自的利益不給應有的重視和配合,出現難以協調的局面。因此,因加強作風效能建設,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建立市政工程建設會診制度,由向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會診工作聯席會議,形成部門之間日常聯系、溝通、協調 的長效工作機制,定期如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做到既要各司其職,又要相到支互支持、協調 聯動,使市政工程建設工作協調有序的進行,防止出現不配合、不支持和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確保各項工作能高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振軍.試論如何加強市政工程施工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11.
[2] 魯社英.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J].江西建材,2011.
[3] 吳兵.淺議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