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朝
摘 要:巖土工程勘察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擬建場地的巖土工程進行初步勘察,將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正確的反應出來,并且對巖土工程提出相應評價,從而為項目工程建設施工提供依據,同時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處理技術。基于此,本文簡述了巖土工程勘察目的及其施工特征,對巖土工程勘察要點及其施工處理技術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工程建設;巖土工程勘察;目的;施工特征;勘察要點;施工處理技術
1 巖土工程勘察目的及其施工特征
1.1 工程建設中巖土工程勘察目的
主要表現為:第一、對擬建場地及其周圍有無對工程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的不良地質現象進行初步查明,對其成因、狀態以及分布范圍和發展趨勢進行判別,并且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案。第二、對擬建建筑物地基的主要受力層范圍內的各巖土層性質和其分布的情況進行初步的查明,對卵石層的密實程度和密實變化規律進行著重的查明。第三、對場地各主要地基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進行初步的查明,并且評價地基土的均勻性以及適應性;為各巖土層提供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和其承載力的特征值。第四、對場地的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的季節變化相關規律以及其對地基基礎產生的影響進行初步的查明,并且對其水質對混凝土的腐蝕性進行相應的分析。
1.2 巖土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
主要表現為:第一、區域性特征。部分巖土性質及性能參數與所在場地的地理環境有關,會隨著所處區域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上的改變。由此可見不同區域的巖土其工程設計參數、抗剪強度標準和壓縮性標準、工程處理目的以及施工的方法都會存在差異。第二、隱蔽性特征。巖土工程施工是在巖土中實施的,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如樁基、地基處理、錨桿以及地下連接墻等的施工。
2 巖土工程勘察要點的分析
2.1 巖土工程勘察準備要點分析
主要表現為:(1)全面準確收集相關資料。不能局限于場地內的幾個鉆孔基本情況的記錄,還應關注場地及外圍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等。在同時還要認真收集擬建工程的基本資料,如擬建物規模、結構特征、結構類型、基礎形式、荷載分布、地面整平標高及擬建物對變形的要求,從而為外業前期工作量的布置提供依據。(2)合理布置勘探點。《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對勘探點的布置有明確規定,所以勘探點布置方面要嚴格按照規范中的要求來布置,不能隨意地布置勘探點的位置、勘探點深度和勘探點間距。
2.2 巖土工程勘探取樣要點的分析
具體表現為:(1)勘探。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鉆探和坑探等各種方法。它是被用來調查地下地質情況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樣進行原位測試和監測。應根據勘察目的及巖土的特性選用各種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種間接的勘探手段,它的優點是較之鉆探和坑探輕便、經濟而迅速,能夠及時解決工程地質測繪中難于推斷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質情況,所以常常與測繪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為鉆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輔助手段。鉆探和坑探也稱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質情況,在巖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鉆探工作使用最為廣泛,可根據地層類別和勘察要求選用不同的鉆探方法。當鉆探方法難以查明地下地質情況時,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類型較多,應根據勘察要求選用。(2)取樣。《巖土工程勘察規范》有關強制性條文規定:每個場地每個主要巖(土)層取樣不少于6件(組),但目前有一種錯誤的傾向,即重視取樣的數量而忽視了取樣的間距,沒有錯開取樣,尤其是在孔少的情況下問題最突出,幾乎是在同一個水平面的深度上取樣,造成代表性差,因此,必須錯開取樣。
2.3 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測試要點分析
具體表現為:(1)圓錐動力觸探試驗要點。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是利用一定的錘擊能量,將一定規格的圓錐探頭打入巖土中,根據貫入土中的難易程度來判別土的性質的一種現場測試方法。根據它的試驗指標可用于進行地基土的力學分層,定性評價地基土的均勻性和物理性質,查明土洞、滑動面、軟硬土層界面的位置。通過建立地區經驗,也可用于評價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參數,評價地基承載力、單樁承載力。圓錐動力觸探設備簡單,操作方便,適應性廣,并有連續貫入的特性,但試驗誤差較大,再現性較差。(2)波速測試要點。其主要是利用波速確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或工程指標的現場測試方法。主要用于測定各種類巖土體的壓縮波、剪切波或瑞利波的波速,以此來劃分場地類型;提供地震反映分析所需的地基土動力參數;提供動力機器基礎設計所需的地基土動力參數;判斷地基土液化的可能性,劃分場地類別,確定場地土的特征周期。
3 巖土工程施工處理技術的分析
3.1 巖土地基施工處理技術的分析
巖土工程地基不僅需要滿足承載要求,而且還要確保其達到容許的沉降量要求,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工程的安全性。巖土工程的地基施工處理方法主要有:(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處理方法。應用于巖土工程中的合成材料稱為土工聚合工程在巖土工程中已被廣泛應用。該類型材料具有重量小、施工簡便、整體連續好等優點,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主要有反濾、隔離、加固補強、排水。在處理這種地基時,通常是在邊坡部位或軟弱地基中埋設土工合成材料,讓工程的地基土體具有彈力,從而達到提高軟弱地基承載力的目的。(2)砂石墊層處理法。其主要是挖去基礎底面下層區域內的軟土層,然后將基礎底面夯實,地面選擇無腐蝕性的砂石對地面逐層進行夯實。使其成為工程地基的持力層,有效提高工程的承載力,在工程的地基沉降量中,地基淺層沉降量占有較大比例,進而夯實必須以一定的厚度作為夯實的基礎。因為砂石墊層是地基的持力層,所以其具有較強的應力擴散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地基墊層之下天然土的壓力,進而有效減少地下臥土層的沉降量。
3.2 巖土邊坡加固施工處理技術的分析
主要表現為:(1)混凝土噴射加固施工處理技術。對邊坡表層處理時,一般會使用到混凝土噴射加固技術,這種技術的使用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巖體封閉主,防止巖石土體出現潮解、風化以及剝落等現象,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巖體本身的強度,起到巖體加固的目的。(2)注漿施工處理技術。注漿技術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措施,注漿技術主要是對漿液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得漿液能夠經過注漿管進入到邊坡巖石的縫隙當中,實現與破碎巖體的固結,從而使得破碎巖體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提升巖石的強度。為了能夠將注漿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在進行注漿開始之前需要全面掌握好邊坡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需要了解造成破壞主滑面的深度以及形狀等,以便于能夠確保注漿管抵達特定的有利位置。(3)錨桿加固施工處理技術及其應用分析。錨桿加固施工處理技術主要是指采用錨桿將原本不穩定的邊坡在巖土上進行固定,使得它們之間能夠進行連接,起到傳遞剪力以及張力作用的技術。錨桿加固技術能夠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邊坡加固。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促進了建筑業的發展,同時使得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結構復雜多樣,只有通過準確勘察才能獲得不良地質的詳細參數,而其施工要點又是確保建筑工程質量的關鍵工作,因此對巖土工程勘察要點與施工處理技術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永闖.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和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7.
[2] 邵宏偉.城市建筑工程中巖土勘察和施工處理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7.
[3] 林賢蓬.勘察技術在巖土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資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