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芳
小學作文的教學相較于其他類型的教學有所不同,語文作文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而更應注重學生多方面知識的培養,畢竟寫作需要的是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教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可能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課外閱讀將對語文作文教學產生積極而重大的意義,本文將圍繞小學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應用展開了分析。
課外閱讀對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寫作困難的原因多為語言的匱乏、寫作內容缺乏真情實感、語言組織問題以及學生不動腦思考,有時甚至在網上抄襲他人的文章。種種問題擺在各位教師和家長面前,因此他們開始重視孩子寫作水平的提高,一些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作文分數,在課外為孩子報了寫作輔導班,學生在輔導班雖然能系統地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但長此以往,學生寫的文章可能僅是掌握了形式上的寫作技巧,而缺乏真情實感的流露。課外閱讀無疑是一種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家長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他們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毫無用處,只認同學生閱讀與考試內容相關的書籍。其實不然,課外閱讀對學生拓展知識面有極大的幫助。譬如有些小學生喜歡讀科幻類小說,這類文章通常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平時多看課外書籍,既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還能豐富學生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課外閱讀能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寫出的文章內容才能充實,并且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實感。
積累寫作素材,鍛煉學生的文筆
提高寫作水平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取決于學生寫作素材的多少,很多小學生幾乎沒有仔細留意生活的細節,也很少有過課外閱讀的經歷,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為什么大多數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無從下筆的原因了。經過專業人士的調查分析發現,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大都選擇圖文并茂的書籍,書中的文字在閱讀者的腦中留下了印象,并且在他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結合當時的寫作主題想起之前閱讀過的相關文章,并且將其用自己的語言寫到作文中。這表明課外閱讀對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有很大幫助。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觀潮》,講述了錢塘江大潮的磅礴景觀,學生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有些同學對錢塘江大潮的印象僅局限于這篇課文,對描述錢塘江大潮的詞匯掌握甚少,一整篇文章都經常地運用“美”“酷”“浩大”等詞匯,可見語言的貧瘠。如果學生大量地閱讀了課外書籍,情況自然會是另一番景象,學生在描述錢塘江大潮時可從多方面描寫,比如游客的反應、潮水翻打上岸時的聲音、潮水的形態等,運用平時在課外閱讀時所得到的知識對其進行生動的描寫,這樣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樣,經過課外閱讀后,學生在進行描寫時也能運用讀過文章中的相似描寫,豐富語言詞匯,同時具有較好的遣詞造句能力,也達到了鍛煉文筆的目的。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對社會的認知
一般來說,大多數對語文學習過程感到輕松的學生大都得益于課外閱讀,只局限于課內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推薦小學較低年級學生閱讀《三字經》,使之懂得中國傳統“仁、義、誠、敬、孝”的真諦;推薦四年級學生在課外閱讀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該小說對人性和成長的浪漫表達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具有長遠而重大的意義;推薦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中國傳統詩文集,在宋真宗趙恒的《勸學詩》中學到“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理名言。各類書籍都有豐富的知識,對小學生而言,家長和教師應從小培養他們熱愛閱讀的習慣,書中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將來的學習乃至進入社會都有很大幫助。說到社會,就不得不談到學生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問題了,因為小學生年紀尚小,幾乎沒有社會經驗,沒有對這個社會進行多方面的認識,要想讓學生多了解社會還得從書本出發并結合實際生活。學生在閱讀有關書籍的時候憑借對新知識、新見解的敏感性和好奇感,能對這個社會及公眾行為產生更獨特的見解。社會認知意味著對社會中人們相互交流的各方面特征的認識,學生通過閱讀應該能夠理解到關于公眾交流互動的心理特征,從而達到增強對社會認知的目的。
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提升寫作能力的前提是學生對寫作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成為問題的關鍵,目前對小學生語文作文的教學可謂十分艱難,學生對其毫無興趣,寫作文無從下筆,甚至出現抄襲現象,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小學作文的教學進程。其實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驚嘆書中那些文字的美好,并且極有可能開始模仿那些文字,學生在作文中運用這些優美的文字而獲得比較好的作文成績,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更加喜歡閱讀,更加熱愛寫作了。例如,六年級的某位小學生對語文作文毫無興趣,對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不以為意,甚至不交作業,而該學生不久就要升初中了,這讓教師和家長很擔心,而后教師在和該學生進行交流時發現該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有些害怕寫作。教師經過和家長的溝通后建議該學生在課后閱讀他感興趣的書籍,可以是他喜歡的科幻小說,也可以是搞笑有趣的哲理短文,總之要豐富閱讀,久而久之,該學生對寫作就沒有之前那么抗拒了,在教師和家長的疏導下,竟開始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從該學生態度的轉變可以得知,增強課外閱讀對提升學生寫作興趣有明顯的積極影響。
提供閱讀展示平臺,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學生缺乏寫作興趣時可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這就需要提及開展課外閱讀的方法了。首先,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需要有目標,目標最好是短期的并且明確的,可以由教師、家長或者學生自己制定目標。比如在一個月內讀三本書,寫三篇讀書筆記,并且教師或家長要對其進行監督。其次,可以增設課外閱讀指導課程,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同時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并在課上進行評講。這一過程也是在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這一氛圍中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外閱讀中。最后,可以設立閱讀展示平臺,比如安排學生針對自己近期閱讀的課外書籍辦手抄報張貼在教室合適的位置,或者辦黑板報,其目的同樣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能夠更有興趣地進行課外閱讀。其實這些措施都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和組織,學生的自覺性不強,因此教師和家長所擔的責任較為重要。
結語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是有必要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還能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多方面了解。通過對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對社會的認識更加全面,讓學生在課余閱讀中輕松地提升寫作能力,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