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斌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理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希望擁有較高的地理素養,并用其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我們每位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都應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筆者從事初中地理教學二十多年,所教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地理,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在于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科,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知識。筆者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來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完“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這一知識點之后,讓學生李xx(他家是做大米生意的)說出他家所購的大米是選擇哪種運輸方式從東北運到我們家鄉的?他回答說是火車運輸。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選擇?通過結合本節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到,采用火車運輸大米,不僅運量大,而且運費低,有較高的經濟收入。這樣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講述我國的氣候特征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時,就讓學生先說出我們家鄉的氣候特征以及主要種植的是哪一種糧食作物?主要有哪些水果?再思考:我們的家鄉為什么不能夠種植水稻呢?為什么沒有出產荔枝呢?我結合家鄉的氣候知識,讓學生認識到主要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較低、年降水量較少,而水稻、荔枝需要在一個濕熱的氣候環境下才能生長,所以我們的家鄉不能種植水稻、荔枝。然后接著問學生:“那么我們在冬季怎樣才能吃到本地產的反季節蔬菜呢?”學生脫口而出:“用塑料大棚來種植。”(我們學校周邊就有許多塑料大棚冬季種植蔬菜)這樣就讓學生認識到氣候資源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也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恰當引用詩歌故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在地理教學中恰當地引用詩歌,既能加強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又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如在講述《北方地區》時,就引用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來描述該地區的冬季景觀,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這樣就能把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遷移到地理學科的學習上,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同時,如果在教學活動中穿插一些故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也能提高他們地理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地理知識的形象性、趣味性。如學習到東北三省的地形時,筆者就講述了長白山區的一支八路軍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消滅了國民黨在山區殘匪的故事,最終這個故事被拍成電影《林海雪原》。本人在講故事時,明顯感受到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同時也加強了他們對東北三省的氣候及地形的直觀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具有集聲、像、情、景于一體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克服傳統教學中靜態、呆板的缺陷,創設出多種教學情境,有聲有色,使學生進入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既形象具體,又趣味盎然。如在講述《澳大利亞》“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這一知識點時,我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澳大利亞特有動物的活動視頻,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出示思考問題“為什么只有澳大利亞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然后再播放反映大陸漂移過程的視頻,啟發學生從大陸漂移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成功地營造出了傳統教學無法營造的教學情景和濃厚的課堂氣氛,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地理視野,也發展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引入課堂競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有很強的榮譽感、表現欲,喜歡在課堂上表現自己。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本人時常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競賽,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以此來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講述“中國的行政區劃”時,本人發給每個小組一幅“中國省級行政區”拼圖,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首先觀察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然后打亂,一起拼圖,一共拼三次,看哪個小組所用的時間最短,便給予獎勵。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興趣被驟然增強了,也有很強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他們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結語
總之,培養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能充分被利用,不僅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且還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所以,教師要設法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而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提高每位初中學生的地理素養,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