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芹
小學數學是一個關鍵的啟蒙點。數學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科,數學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擴散。學好數學,解題教學方法至關重要,目前多數學校還不能正視解題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加以完善,使解題教學方法多樣化,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教學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所以,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其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學生形成依賴心理,不能做到主動學習,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違背,也不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數學應用題游戲教學需要貼近生活
由于小學生處于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接受能力普遍不強,所以教師必須盡量避免直接生硬地傳授數學理論知識,以免使小學生因為聽不懂而引起抵觸情緒。在教學語言方面,教師要盡量貼近小學生的語言習慣,拉近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小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這樣不僅會營造相對輕松的教學氛圍,還會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舉例來說,小學生在初次接觸小括號時,該如何更好傳達“先運算小括號里面的數”這個知識點呢?教師可以說:“小括號內的數就像聽話的學生,所以我們要優先算出他們的結果;而小括號外面的就像不聽話的學生,所以要后運算。”這樣不僅將小括號的知識點傳達給了學生,又在無形中對小學生起到了教育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多樣化地進行數學應用題游戲教學
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明確一點,游戲化教學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喧賓奪主。換句話說,應該讓游戲的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不能憑空想象,單純滿足小學生愛玩的需求。
游戲的設計一定要讓小學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間,使小學生能夠在做游戲的同時學會思考、勤于思考,這樣才能不斷更新知識,增加知識的儲備量和增強反應敏捷度。
例如,小學生學習十以內加減法和乘除法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可是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卻疏于練習或者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導致其經常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將全班的學生帶到操場,讓所有的學生圍成一個圈,教師站在圈的中間發號施令,學生要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出具體的動作。例如,當教師喊道“ 2乘3的得數是多少”時,就要有6個學生相互湊在一起,而反應慢或者沒有湊對人數的學生則要表演節目。通過湊人數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判斷一些概念。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卡片,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取正確的卡片。例如,卡片上有“千克”“克”“厘米“分米”等字樣,教師可以出一道題:一袋大米大概有50()?然后讓學生進行搶答,對于搶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可給予其一些小小的懲罰措施,這樣就可以達到寓教于樂,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設良好的數學游戲環境
想要提升游戲化教學的效果,必須要先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游戲的教學中,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在進行具體的游戲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改變嚴肅的態度,讓學生之間有充分的交流權利,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引入游戲的競爭性,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拼。
例如,教師可以將計算題寫在卡片上,然后由學生進行搶答,也可以用一節復習課的時間舉辦一次小型的比賽,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組內可以自由選擇組員參與答題,也可以隨機抽簽回答問題,為了求勝,小組往往會最大限度地調動思維,這樣就激發了小學生的創造力,從而真正達到游戲化教學的目的。
利用數形結合思想發現數學規律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數學內容都是隱性數學內容,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們在自主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發現它們,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就會導致學生們遺漏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們整體的知識體系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思想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們發現隱性數學當中的數學規律,完善學生們的知識體系,使教學得到有效提升。
結語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容小覷的一個問題,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所以學校應重視起對數學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解題方法單一、脫離實際生活,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導致其對數學這一學科極其反感。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的數學要結合實際生活,把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加靈活,使學生學會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