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官方文字,也是我們生活、學習、工作最重要的語言工具。而漢字的掌握程度不僅僅體現了一個人的語言水平,更會影響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說,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基礎中的基礎,一切學科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生良好的漢字基礎上的。然而,在識字課堂上,由于低年級的學生無論是注意力還是認知能力,或是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這就導致了看似不起眼的識字教學反而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因此,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就成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師的共同追求。
近年來,趣味化教學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所謂趣味化教學就是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隱藏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利用學生的貪玩心理在潛移默化中教授學生漢字知識,最終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將從教學實際出發,挑選三種趣味化教學活動進行講解,探討如何在低年級的識字課堂上正確應用趣味化教學方式,希望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做出一些貢獻。
兒歌識字,加深印象
兒歌是低年級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經常使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它通過朗朗上口、句句押韻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深對相關內容的印象,最終達到記憶目的。無論是數學的“九九乘法歌”還是英語的“字母歌”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在低年級識字課堂上,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兒歌的形式來加強學生的識字教育,從而能夠克服學生記憶能力較差的缺點,幫助學生快速記憶相關漢字內容,加深印象,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同時還要加強搜集整理,從課外尋找兒歌,最大程度地發揮兒歌教學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教材上的《姓氏歌》時,筆者就讓學生多次朗讀,并全部背誦。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兒歌接力。最后,讓學生仿照兒歌內容,將班上的一些姓氏也編成兒歌,加深對相關漢字的印象。此外,筆者還利用兒歌幫助學生分辨形近字,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掌握相關漢字。如對清、情、請、晴的區分,我找了這樣的兒歌:“有水河水清,有心情意濃,有日天晴朗,有言去邀請。”這樣學生對這幾個形近字的用法有了更深的印象。
游戲識字,保持注意力
貪玩好動是低年級學生的階段特征,也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是,運用趣味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思路利用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開展游戲教學。當學生被游戲吸引時,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這樣比教師強迫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要好很多。可見,采用游戲識字教學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游戲上,在游戲過程中認識相關漢字,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在識字課堂上,游戲識字的種類有很多,諸如:漢字接龍、角色扮演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游戲方案。
例如,在學習《樹與喜鵲》這一課時,筆者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來進行識字教學。筆者首先找了幾個主動報名表演的學生,然后讓每個需要表演的學生制作一個簡單的道具,并將需要認識的漢字都在道具上標示出來,最后讓學生按照課文內容進行表演。這樣,其他的學生被表演所吸引就會一直關注表演的學生和他們的道具,并通過表演進一步理解文字含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字謎識字,發散思維
字謎是傳統語言文化的一個奇葩,也是我國特有的語言文化現象。利用字謎識字是在低年級課堂上開展趣味化教學的有效手段,既能加強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又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觸類旁通,增強學習效率。需要說明的是,字謎識字不適合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可以在課前或課中作為調節課堂氣氛的手段,如果一節課全部用來猜字謎反而會極大地降低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在上課伊始就給學生出了一個字謎,并給學生5分鐘時間猜謎,謎面是:“白帆一片桅邊懸。”學生猜了好幾個字都沒有猜對,最后我公布謎底,就是棉花姑娘的“棉”字,并給學生解釋了一下桅邊就是桅的一半,木或危,白帆一片,帆的偏旁是巾,也是布的意思,白帆就構成了帛,再加上木就是棉。所以,利用字謎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生字,還能讓學生理解生字意思,在猜謎過程中發散了思維,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三種趣味化教學活動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但三種方式所針對的教學難點卻各不相同。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科學地選擇活動類型,最終才能充分發揮趣味化教學活動對識字教學產生促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