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菊
朗讀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詞匯、全面提升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關鍵。筆者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探索新課改下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小學語文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現狀
朗讀訓練嚴重不足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朗讀訓練的時間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但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科學利用部分課堂時間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感,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最大程度地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很多教師都將朗讀訓練安排在課前預習或者是課后復習環節,課堂教學中朗讀訓練嚴重不足。雖然將朗讀訓練安排在課前或者課后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幫助,但由于缺乏教師的指導、范讀以及督促和管理,學生的朗讀效果參差不齊,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朗讀興趣不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興趣不濃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由于教師對朗讀訓練重視不足,導致小學生尚未充分認識到朗讀對他們成長的重要意義,沒有對朗讀予以足夠的重視,最終導致學生的朗讀興趣不濃。
其次,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內容與主體單一,部分教師將朗讀作為檢查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一種方式,對朗讀內容、朗讀方式要求不高,最終影響了學生朗讀興趣的提升。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學生朗讀能力培養對策
新課程改革明確了“知識與技能”的教育目標,即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技能和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強化朗讀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強化漢語拼音訓練,夯實朗讀基礎
在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朗讀的基礎,如聲母、韻母、平舌、翹舌、前鼻音、后鼻音等。唯有學生充分掌握了漢語拼音的發音技巧,并能夠準確地發音,才能夠做到“準確、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訓練時,應當強化學生的發音訓練,讓學生能夠準確發音,并能有效地區分各種易混淆的語言發音,如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區分、平舌音和卷舌音的區分等,讓學生正確發音,夯實朗讀的基礎。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朗讀興趣
新課程改革明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朗讀訓練中的主體地位,立足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等,采取多樣化的朗讀訓練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首先,讓學生明白朗讀的重要性。中央電視臺近年播出《朗讀者》是“以朗讀打動人心”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結合《朗讀者》播出的目的和內涵,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格外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而朗讀能力則是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直接體現。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訓練中,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其無論是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朗讀訓練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目的。
其次,創設朗讀的情境。朗讀,是技能與情感的統一體,教師在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教師有感情地范讀,給學生起一個很好的帶頭、榜樣作用,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視頻、語音等方式,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有很好的參考。同時,圖片、背景音樂的播放等,亦是給學生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有效途徑。
采取多樣化的方式,豐富朗讀訓練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觀看節目《朗讀者》,使其從中獲取一定的感悟和啟發,學習節目中朗讀者朗讀的方式,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訓練。
此外,教師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如對一些涉及角色較多的課文,教師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人物形象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競賽活動,通過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朗讀訓練中,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當前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立足新課改的教育思想,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促進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