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菲菲
幼兒戶外混齡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
混齡游戲起源于國外,20世紀90年代才傳入我國。由于混齡游戲在我國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所以教師教學經驗相對較少,專業水平普遍不高。而且西方幼兒園的幼兒人數少、教學設備充足,這些都與我國的實際情況不符,加之我國能夠收集到的國外混齡游戲資源十分有限,導致我國教師在進行戶外混齡游戲教學時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
幼兒流動性大,教師難以進行全面觀察
戶外游戲場地大、人員多,尤其是幼兒的流動性大,給教師的全面觀察帶來了困難。教師的觀察一般在固定區域中進行,而幼兒的流動性大,導致教師對幼兒的游戲情況沒有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觀察追蹤,且觀察時間短,也難于對幼兒進行準確的觀察分析。
教師對幼兒的原有經驗不了解
混齡游戲的理念就是打破年齡的界限,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游戲伙伴等,將真實的社交環境還原給幼兒,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但是,在混齡游戲中,因為幼兒來自不同班級,教師對于非本班孩子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不了解,導致教師對幼兒的行為判斷不準確,不能適時介入,或需要介入時沒有合理介入、不需要介入時過多介入。
小齡幼兒難以自主發展
戶外混齡游戲中,教師關注較多的是大齡幼兒對小齡幼兒的幫扶作用,而忽視了小齡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在游戲中,大齡幼兒會告訴小齡幼兒:我們今天的任務是什么,你應該怎樣做;或者當小齡幼兒遇到困難時,大齡幼兒直接告訴他怎樣做,限制了小齡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除此之外,小齡幼兒的能力相對比較弱,旁觀多、參與少,不能真正參與到游戲中。例如,在搭建過程中,教師制定了今天的搭建主題后,搭建的設計圖、分工等都是大齡幼兒在指揮完成,多數小齡幼兒想參與進去卻被拒絕,只能被差遣當搬運工的角色。
提高幼兒戶外混齡游戲活動策略的實踐
加大宣傳混齡教育
目前,大多數家長沒有意識到戶外混齡游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甚至有的家長會認為不同年齡之間的幼兒發展程度不同,在一起游戲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卻沒有認識到戶外混齡游戲對于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加強家長對戶外混齡游戲的重視,幼兒園需要加大對戶外混齡游戲的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幼兒園宣傳報等形式進行推廣宣傳。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戶外混齡游戲來記錄幼兒的表現情況,并且將幼兒在活動中取得的進步告知家長,用實際情況向家長證明戶外混齡游戲的有效性,逐漸轉變家長的傳統思維,引導家長支持戶外混齡游戲活動,從而提高戶外混齡游戲活動的有效性。
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
良好的游戲環境對于推動幼兒戶外混齡游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想利用戶外混齡游戲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需要創建良好的游戲氛圍。第一,創建愉悅的心理氛圍。在進行幼兒混齡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及時加以肯定式的評價,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在戶外混齡游戲中,由于幼兒年齡段有所不同,為了營造愉悅的心理氛圍,教師需要把握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后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引導年齡稍大的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幫助年齡小的幼兒,培養幼兒的責任感,營造愉快的游戲氛圍;第二,創造良好的物質氛圍。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兩個孩子因為玩具分配問題而吵架的情況。教師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需要在游戲準備環節檢查好相關器械,保證器械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符,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
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教師在戶外混齡游戲中需要組織幼兒進行游戲,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加以適當的指導。因此,教師的專業技能與戶外混齡游戲教學的有效性密切相關。如何才能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呢?第一,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目前,大多數教師的戶外混齡游戲教學經驗不足,缺乏專業的理論技能,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是一邊教學一邊積累,課堂效率不高。為了提高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的有效性,幼兒園需要定期為教師組織相關培訓,促使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增加專業能力;第二,增加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幼兒正處于人生中的發展階段,心智不成熟,沒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為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需要在課下研究與幼兒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掌握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心理學方面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教師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心理差異,針對不同年齡段、個性的兒童進行具體的指導。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戶外混齡游戲對于提高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幼兒園需要重視戶外混齡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及時發現戶外混齡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相應的問題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提高戶外混齡游戲教學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具有足夠的耐心,充分了解每一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