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玉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一節好的數學課,離不開精心的教學設計,它是一節課精彩與否的重要前提,更是在預設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有效的預設,才能讓課堂教學中的生成不盲目,而巧妙的動態的生成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的動態的生成讓教師措手不及,教師處理草率,往往會適得其反,教師處理巧妙得當,教學效果錦上添花。那么,我們該如何精心的進行教學預設,才能讓課堂活躍起來,才能讓學生真實的思維擦出火花,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興趣、高效?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精心預設,準備充分
1.鉆研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是備好課基礎,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編排體系,將知識歸類,認識各知識之間聯系,確定教材位置,了解該內容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教師還要研究整個單元教材,有助于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明確本單元知識點,進一步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最后鉆研本課教材,教師在預設時不僅要理解教材、感知教材,更要掌握教材,并具有走出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教材,挖掘其內容。
2.了解學情,把握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學生的智力差異。分析學生的知識起點,把握學生對與所學內容有關聯的知識掌握情況。
3.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準確把握預設的重點及突破點。首先要考慮如何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掌握該學習目標的難易程度,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等。其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探究法、談話法、直觀演示法和作業練習法,此外,實驗法、討論法、參觀法、圖解法也比較常見,在備課時根據教學需要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教學方法。還要合理安排教學流程。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他作出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問題,為學生創造動態生成的時間和空間,并為學生開放思維的發展創設條件。精心的預設可以保證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
預設本身不是對教學的完美的設計,它更不是課堂上的照本宣科,而是教師理性的設想,是對課堂上可能出現問題的預見及對策的準備。它是課堂教學的孕伏階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保障。
二、巧妙生成,收放自如
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那么我們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實現動態生成,讓課堂收放自如呢?
現在學生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因而,如今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動態生成性,我們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先設計好的教學流程一步一步的實施教學,尤其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隨時都會產生許多教師事先無法預設的東西,這些都是教學中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那這時作為我們教師如何運用敏銳的目光,去發現這種新的生成資源,如何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用智慧去開發這種鮮活的生成資源,使教學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呢?
具體到某節課來說,首先要有開放性的設計,既要有廣度的開放,針對這個知識點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寬;又要有深度的開放,聯系整個學段的知識結構進行系統分析。
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開放,開放的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資源性。學生質疑、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思維得到空前的活躍,這必將使學生不斷生成新的知識,促使不斷的自主建構。
1.讓學生多說,從交流中生成。教學中讓學生不斷的說,沖鋒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之間交流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學生頭腦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從而生成新的教學起點和因人施教的切入點,它是教師“胸中有人”教學觀的體現。
2.從“學生的錯”中生成。利用學生的錯誤,因勢利導,組織學生一起討論、比較、深挖、互補、修正,充分暴露各自的思維過程,形成更為豐富、綜合、完善的新認識,并引出新的開放性問題進行討論。從而生成正誤知識的辨析點,因此,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
3.學生多提問,進而生成。教師創設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及時抓住學生的提問,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過步步追思,從而生成新知教學的深化點,它是“教學要順著學生的思路來組織”教學觀的體現。但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重新思考。
4.給學生創造自學的機會,在做中生成。有許多知識,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完成,而且學生在自學中可能會產生一題多解,并引發學生對多種算法的探討,進而達到動態生成。
三、多種渠道,提高效率
1.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
2.營造民主化的師生關系。新課程對教育評價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視,課堂效率的提高與它有
聯系緊密。和諧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從評價手段上看有口頭語言和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
3.正確處理問題的教學策略很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也經常出現低效的、重復的提問,以問代講的形成滿堂問現象還經常見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我們要盡量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減少問題的量,努力提高問題的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我們的數學課堂上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只要有了預設,才能有高質量的生成,才會有高效率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才能有所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