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黃燕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向課堂要質量,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
新課程實施后,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學習”,“個人學習”變成了“合作探究”,課堂的師生互動氣氛異?;钴S,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一定的張揚,這一轉變確實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卻讓我們看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與無效,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了解學生水平差異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受城鄉(xiāng)影響較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為了使以后的教學能順利、高效地進行,我在學期開始,讓每位學生填寫信息技術調查表,充分地了解所有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及操作水平。根據(jù)學生的操作水平來安排他們的上機座位,讓信息技術水平好的學生和水平較弱的學生坐在一起,這樣做能讓優(yōu)秀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對水平弱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信息技術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境設計,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不能太長,新課的導入要簡潔有效。有些知識的教學,采用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學習或開門見山,效果會更好更簡便更節(jié)約時間。
二、進行小組合作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xiàn)了“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xiàn)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xiàn)個性的舞臺,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我們也經??吹竭@樣的場面:學生分組圍坐在一起,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開始,教室里馬上是一片嗡嗡的聲音和學生忙碌的身影,有的是組長一個人在發(fā)揮,其它學生當聽眾;有的小組合作的分工、意圖不明確,學生不知所措,一臉茫然;還有的學生就自個兒在玩……一些信息技術課堂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內容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有些教師卻是在課堂教學中走形式和走過場的。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我們要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于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并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之間優(yōu)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明確:分工明確;建立機制;適時引導。
三、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信息技術是一門帶有探究性的、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的學科,常用“探究性學習”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探究性學習以“問題”為基礎,“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將“問題”傳遞給學生。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的不帶思考性的簡單問題,或者是一些帶有暗示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影響探究學習效果。只有問在有疑之處、問在關鍵之處,難易適度并具有啟發(fā)性,才是有效的課堂提問。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
四、倡導課堂評價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但是,在現(xiàn)行的一些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回答的問題是簡單的還是有難度的,是對的還是不全面的,都能聽到老師對學生的表揚:掌聲鼓勵。我們不妨反思一下:過多、無度的鼓勵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嗎?我認為,評價的首要原則應該是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不能把激勵評價用到極端,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又蘊涵創(chuàng)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火花才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五、活躍教學氣氛
有人說:老師都是會講故事的人,而會講故事的老師也一定是位出色的教育者。其實,人人都愛聽故事,而高中生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當然也愛聽了,講故事最能提升學生注意力,有經驗的教師都是講故事的高手。學生經常會問:“老師,怎么學信息技術課呢?你以前是怎么學的呀?”我就會把以前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有趣經歷有選擇地講給學生聽。聽的過程中,學生都非常認真,有的還不停地提問,氣氛很活躍。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并因此樹立了學好信息技術課的信心。自然而然地,講故事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六、進行分組探討
把學生按照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分成四到六人的學習小組。選出組長,讓其給成員分配好任務。當教師覺察到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時,可以把適合學生能力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姆纸o學生,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同時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最后叫每組選一名學生進行提問,小組長可以補充.如果可能,給表現(xiàn)好的小組及學生予以小小的獎勵。一旦這些活動搞的有聲有色,教學效果肯定是學生高興,教師滿意的。此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總之,要熟練應用這些方法手段和途徑,需要教師反復實踐和摸索。同時,還要注意到,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要把握好度,正所謂過猶不及。所以,教師應結合自身個性,教學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自己的方法,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永恒的主題。作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只有樹立“有效教學”理念,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guī)律,在有效教學上做出持之以恒的實踐和探索,才能實現(xiàn)從有效教學向優(yōu)質教學邁進,讓信息技術課堂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