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勇
摘 要:電子信息類專業是一門應用電子信息類專業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專業學科,是中職教育重點實施對象,也是培養社會信息化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的普及,使得社會以及教育領域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的重視度不斷提高。面對教育體制改革的現實背景,加強中職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方法的創新工作變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中職;電子信息;教學
電子信息工程是中職學校一門綜合性的技術學科,其融合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等內容,把現代科技融入某一門學科中,方便了學生參與科技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了更好地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中職學校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創新思想為指導,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構建高效的課堂。
一、中職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不明確。中職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對教學目標的深入落實,絕大多數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從而使得設置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脫節甚至是背離,嚴重影響了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學目標的設置不明確,與教學大綱和內容嚴重脫節,難以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和效果。此外,教學目標設置的不清晰容易使學生誤入歧途,無法體會到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習的真正意義,只是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知識死記硬背,忽略了對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
2.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靈活性。現階段多數中職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說教模式,將大量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理論知識成批的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這種以聽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只是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記錄和背誦,完全忽略了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一整堂課下來,都是老師在講,學生被動聽和記錄,與老師缺乏溝通和交流,老師也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遇到困惑的時候也無法得到化解,教學質量和效果比較差。
二、中職電子信息課程教學優化措施
1.明確的中職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目標。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設置科學性、全面性的教學目標,這是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要求教師在確保電子信息類專業知識傳授的準確性的基礎上,應根據不同學習理解能力的學生制定出科學的學習目標方案,尊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激發學生參與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的內容和范圍,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好動手能力,熟練掌握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對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實現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學習與實踐教學的雙贏目標。
2.“電子信息”是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的典范,其對專業課程教育的要求十分嚴格,教師必須從專業角度指導學生學習,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教學方案是實際教學的總指導,對教學方案進行自動化改革,有助于電子信息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必須結合電子信息本專業的特點,擬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3.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并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這是未來中職學校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趨勢。因此,教師要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越的學習平臺,應用新型教育手法指導其學好專業知識。例如,引導中專生自己連接傳感器的電路,積極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還可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趨勢,引導學生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等。
4.優化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適應培養要求。現階段,中職院校自開展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時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培養出社會所真正需要的電子信息人才。因此,教師在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踐中,應根據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的具體要求,提煉專業基礎知識,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結合專業培養的最終目的和社會企業的需求,參照企業操作手冊,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子信息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使學生發展成為社會和企業真正需要的電子信息人才。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的教學科目中,電子信息專業是重要的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在進行電子信息專業教學時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設備、教學資源等內容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中職學校要不斷提升電子信息專業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禎禎.電子信息專業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在線,2016(3).
[2]張鳳婷.電子信息專業創新教學模式探析[J].科普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