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廣康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個科目的學習興趣如何,直接影響他對這個科目的學習效果。如果他對這個科目感興趣的話,那么這個科目他肯定學得好,反之則不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作為一個小學數學啟蒙老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上數學課的興趣,培養他們從小熱愛數學,喜歡學數學,善于思考的情感。從而提高對數學的教學效果。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和諧師生關系
過去認為在學生面前老師要隨時保持嚴肅,讓學生在怕老師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它只能造就被動的學習和抵觸情緒。實際上學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也就喜歡他所教的那一科,這種親其師,信其道的行為是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這點在我所教過的學生中多次得到驗證。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用全身心的愛去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喜歡老師,才會用十足的干勁來學習老師教的功課。這樣首先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有良好的情緒,能夠善待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要及時幫助他們彌補數學學習上的缺陷,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勝任感,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多點賞識,慎用批評,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萌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
我國思維科學的開拓者錢學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維也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據低年級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堅決克服不經思考,盲目動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學“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擺一擺,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比○多2個,在擺的時候,要想一想先擺幾個△,再擺幾個△,一共擺幾個△,讓學生把自己擺得結果,到展示臺上展示。
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數量關系,圖和數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擺出來的6個△,是由與○同樣多的4個△和比○多2個合起來的。
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給學生一個反思的時間,讓他們對照自己所擺的結果想一想,我是先擺什么,再擺什么,得出什么樣的結果這樣由“物化”的過程轉化為“內化”,兒童的思維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讓實際操作的全過程在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擺一擺和想一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擺的過程。小學生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在學生講述時,一般先讓學生照自己所擺的學具,或是與同桌講講“悄悄話”,做到人人都有機會講,從而得到鍛煉。然后,再先讓好生帶著差生講,既突出個別,又顧及全班,從而使學生心明口明,思路順暢。
三、在課堂外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熱愛學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熱愛教育事業是以熱愛學生為前提的。教師熱愛學生應包括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信心,要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一般來講,使人獲得愉快體驗的那些事物和活動,其本身也將變得有趣味。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經意識就為知覺抵制。所以老師應該對學生的進步表示賞識,使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曾有老師做過這樣一次試驗。在一個新帶的班里,隨機地抽取少數同學,暗示他們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在以后的一個學期中,教師經常對他們提出表揚。學生想著自己是最有潛力的學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更加刻苦認真,決心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果不其然,一個學期后,這些學生學習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真誠的期望是多么的重要,效果是多么的顯著。
2.創造應用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很廣的學科,家長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開始會感到枯燥無味,應該從多方面啟發,并通過演算題目,使學生了解到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經濟建設及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學生可以直接應用的數學知識、技能,應盡可能地創造實際應用的機會。例如,一年級學生學了元、角、分以后,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買小商品的辦法熟悉元、角、分。高年級學了正方體、長方體等幾何圖形后,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家里實際測量家具、房屋等物體的面積,使他們在實地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同時讓孩子感到知識學得還不夠,還需要努力學習。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加深孩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孩子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用結合上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總之,小學生有了興趣,對數學的學習就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觀點出發,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有所收獲,讓學生們更有興趣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們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