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我患有高血壓已30多年了,兩年前又確診了帕金森病。以前雖然血壓高,但在醫師精心調整用藥后血壓一直控制得比較平穩。自從得了帕金森病后,降壓藥沒有變,但血壓卻比以前低了,還經常出現頭暈等不適。為此去醫院就診,大夫說像我這種情況平時更要高度關注血壓。這是為什么?
(浙江 徐先生)
答雖然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吸煙、飲酒是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但臨床上發現這些患者患帕金森病的機會減少,而合并高血壓的帕金森病患者血壓反而逐漸降低,甚至不再需要降壓治療了。也就是說,帕金森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相對較低。
帕金森病患者的交感-腎上腺素能系統的活性是逐漸下降的,所以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壓呈逐漸下降趨勢,而且抗帕金森病藥物都有導致血壓下降的作用,尤其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所以,對于合并有高血壓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療初期和調整用藥的時候,醫師會叮囑:多測測血壓,如果血壓明顯下降就要減少降壓藥的量,如果還是低可以停服降壓藥。
帕金森病病史較長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患者,有可能出現站立位血壓下降,我們稱為體位性低血壓。其主要表現是:從床上或椅子站起來后出現頭暈、心慌、臉色蒼白、眼前發黑、全身無力,嚴重則神志喪失、跌倒,可能伴有出冷汗;有些患者表現為餐后低血壓,在飯后尤其是飽餐后出現頭暈、精神不好、昏昏欲睡、手腳發涼,測血壓發現血壓明顯降低,收縮壓(高壓)可能低于90毫米汞柱。
帕金森病患者如果合并有體位性低血壓,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預防其發生:①減少或停用降壓、利尿、降心率的藥物;②保證足量的水和鹽的攝入量;③體位改變時應緩、慢,確保安全后再移動;④夜間睡覺時將上半身抬高15度左右;⑤少食多餐,餐后半臥位休息40分鐘左右再活動;⑥穿彈力襪,最好是全長的;⑦調整帕金森病藥物,減少每次用量,多用緩釋劑,減少影響血壓明顯的藥物;⑧中藥治療;⑨服升壓藥物,如屈西多巴、米多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