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圖片提供/壹 圖
我是一個重點中學的數學教師,今年50歲,工作也20多年了。
我是個爭強好勝的人,多少年來工作上總是力爭上游。實話實說,也取得了不少成績。自己帶的班總是先進班集體,自己教的課考試總是名列前茅,因此得到了領導、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但是,近兩年來,也許真的是人到中年了,50歲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轉折點,感覺自己好像老了。以前,我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現在不但力不從心,而且還沒有了往日的活力與激情。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一下變得紊亂了,人際關系也變得緊張起來。有時候,我覺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和我作對,包括我的親人和學生,讓我很有心理壓力。
比如前兩天,上午第一節課是我的課,我高高興興地去上課。剛進教室就發現,班上那個愛和我作對的學生又沒有穿校服。我質問他,他不吭聲,過了好半天才用嘲笑而輕蔑的口氣說:“老師,校服我帶了,但是濕的,您看,我剛從我家的洗衣機里拿出來,如果您一定讓我穿的話,我就濕著穿上。”當時,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被點燃了,我趕他走,他不走。最后,走出教室的是我。那天,我在教研室大哭了一場。現在回頭再看這件事,真覺得大可不必,可當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壞情緒。
在家里,我也經常跟丈夫和孩子發無名火兒。那天,我下班晚了,走進家門看見他們父子倆都在那里看電視。當時我這火兒就起來了,對他們大吵大鬧。丈夫趕緊跑進廚房忙活,我還在生氣。就這樣,我們夫妻關系緊張,孩子也說我更年期,跟我很別扭。有時候,我也不知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靜下心來,我感覺自己就是人到中年,事情多,心理壓力大,才鬧出了許多沖突。請問,中年女性應該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人到中年身心都處于一個轉變時期,是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特別是中年女性,更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面臨著一系列的現實問題,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工作壓力大。從心理咨詢實踐和生活實踐看,中年女性承受的心理壓力,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對矛盾。
首先是職業角色與家庭角色的矛盾。工作單位要求她們是具有敬業、進取和開拓精神的職員;家庭里她們要成為溫柔、賢惠的妻子、善良的母親和孝順的兒媳。這種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沖突,必然會對中年女性的心理產生很大影響。
其次是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的矛盾。中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擔當了比男性更多的責任。而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是,現代社會的女性又要參與社會生活。因此,女性工作上與男性競爭的同時,還擔當著更多的家庭責任,從而加大了心理壓力。
第三是主觀期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不少中年女性事業心強,工作也有所成就,不僅自己對自己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覺中增高,而且單位對其期望值也越來越高。案例中的這位女士在重點中學工作,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女性到了中年,精力、體力會有所下降,在期望值較高的狀態下,一旦遇到挫折,也容易導致心理壓力。
過重的心理壓力會損害身心健康。心理咨詢中發現,中年女性往往有一種莫名的疲勞感,自覺身體虛弱無力,即便休息也不易緩解。此外,還容易出現頭暈、偏頭痛、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因此,如何化解心理壓力的問題,應該引起中年女性的足夠重視。
面對心理壓力,中年女性不能消極承受,應該智慧地對待心理壓力問題。
首先要合理調整生活節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有勞有逸,學會在繁忙中求得休息。還可以開始培養興趣愛好,工作之余養花種草,欣賞音樂,練習書畫,這樣可以怡人情志、調和氣血、緩解壓力,從而增進身心健康。同時中年女性也要注重運動健身。運動既可增強體質,又可減少焦慮、化解壓力。規律適度的運動,可以放松精神,也可以調節身心。建議這位女士在跑步、競走、游泳、騎自行車、跳健美操等項目中,選其中一兩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即可。良好的精力和體力狀態,是應對中年壓力的基礎。
第二是善于化解壓力。人到中年,要根據自己的體力、精力狀態重新調整工作、生活的目標,而不是繼續給自己加碼。比如這位女士,作為重點中學教師,當然要努力工作,但只要認真負責就夠了,不一定非要在所有的競爭中都壓倒一切,這樣,心里就多了一份輕松。家務也可以做個分工,大家都承擔一些,這樣也會減輕不少壓力。

第三是要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人在輕松愉快時,脈搏、血壓、胃腸蠕動、新陳代謝都處于平穩協調狀態,體內的免疫活性物質分泌適度,抗病能力也強。而不良情緒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甚至癌癥的發生。因此,中年女性要善于調節情緒,正確對待發生的心理沖突,掌握一些情緒調控的方法,讓自己心里多一些樂觀開朗與平和安寧。例如,可以學習靜坐,讓自己的內心有更多的平靜時間。內心的平靜利于從情緒的紛擾中跳出來,以平和的心態對事情做客觀分析和正確判斷。還可以學會理性地宣泄情緒。所謂理性宣泄,是既宣泄了壞情緒,又不造成壞影響。比如,可以模擬宣泄。找個沒人的房間,隨便畫個人像,把壞情緒盡情地朝這個頭像宣泄。這樣宣泄后,驅散了心中的烏云,重新換來一片晴朗的天空。還可以在安靜的時候,讓丈夫當一回聽眾,聽自己靜靜地訴說,也是化解壓力的好辦法。當然,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尋求心理師給予心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