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中對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課外閱讀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因此,語文教師有必要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材料;閱讀方法
2011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做了明確的要求:(1)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2)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3)能積累好詞佳句;(4)具有良好的語感;(5)閱讀中注重情感體驗;(6)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在閱讀中有效提高。
《標準》中對課外閱讀更是有明確的規定:低年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中年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高年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閱讀量之大,單單靠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非常困難,我們語文教師有必要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許多孩子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我覺得從興趣入手是第一步!
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首先從激發孩子學習興趣開始。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先選取了他們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推薦學生閱讀,每節語文課都用三兩分鐘讓他們說說自己的讀書體會,及時地鼓勵和獎勵匯報的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很自然地就愛讀書了。
二、指導選擇閱讀材料
1.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閱讀
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閱讀書報,以便學以致用。如個別學生總為作文不會開頭而發愁,我引導他們閱讀《小學生作文》,讓他們從每一篇優秀作文的開頭語中進行仿效和借鑒。這樣,他們在作文時就再也不用為開頭難而發愁了,效果十分好。
2.擴大教材內容閱讀
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是根據原作改編或節選的,課堂上在讀懂課文基礎上,把原作介紹給學生,引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由于已有讀懂課文的基礎,再讀原作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如,《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在1921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故鄉》,所以在教學課文第一課時,就把《故鄉》介紹給學生。他們從課外的閱讀中體會到了魯迅文章中更多的思想內涵,同時對他們今后學習魯迅的文章也有了幫助,使他們受到了文學藝術的熏陶。
3.聯系課內外知識閱讀
有些課文雖是獨立的篇目,但是課外閱讀卻有與其相關的內容和篇目。遇到這樣的課文,我就及時讓孩子搜集有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來幫助課文的學習。這種方式既受學生的歡迎,又對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前,引導學生帶著預先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有關抗美援朝時期的材料,通過有關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作為學習的輔助材料,了解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及過程,對于學習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幫助是極大的,學生情感上受到了熏陶,課堂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學生多種讀書方法
1.對淺顯易懂的書籍報刊,采取瀏覽法,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這是泛讀法。
2.對優秀作品和名著類作品,要求孩子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要求每分鐘讀200字以內,理解率在90% 以上。能把書中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這就是精讀法。
3.對書報、雜志等書籍做到快速讀,達到每分鐘讀400字以上,理解文章內容達到70%,要求“一目十行”,這就是速讀。
4.讀書過程中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把好詞、佳句、好的段落乃至整篇文章摘抄下來,或圈劃閱讀的重點、難點,把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做上記號、畫符號,這種方法就是常用的圈劃積累法。
四、閱讀途徑
1.圖書角的設立
每個學期開學之際,我都讓學生匯報假期的閱讀體會。提倡設立班級的圖書角,調動學生把家里的經典圖書借給班級圖書角,定期充實、更換圖書角的圖書。每期讀書角更換圖書前,班級進行“讀書漂流”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優秀圖書,活動結束后,學生自行更換圖書角的圖書。
2.有效利用閱讀課
充分利用每周一節閱讀課的時間,分階段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外閱讀匯報課和課外閱讀活動課。
(1)閱讀指導課
選擇一本適合孩子們年齡段閱讀的優秀書籍。了解書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時,先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和問題,再鼓勵學生認真地讀書;提高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培養他們細心讀書的習慣。
(2)閱讀匯報課
讓孩子們以游戲的形式抽簽確定匯報順序,準備匯報書籍的書名、作者、和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同學們交流讀書體會。匯報時,可以抓住一個細節、一個情節、一個精彩段落;可以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匯報;還可以抓住一種寫作特點或是重點人物來介紹書籍的精彩之處。匯報后可以和同學們進行互動,大家可以提出的自己的疑問,老師也參與其中,并及時給予鼓勵。
3.閱讀展示課
定期開展課外閱讀展示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如:讀書知識會、趣味故事會、古詩吟誦課、詩歌朗誦會、辯論會、讀書筆記展示等活動。
總之,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才會不斷提升自己,成為不斷成長的人。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是我們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