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
摘 要:小學德育的過程就是一項“育美”的工程。這項艱巨的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一直譜寫“以愛之心,播種美”“以書為媒,澆灌美”“以行為機,塑造美”這三部曲,一定能培育出最美的花朵。
關鍵詞:小學德育;播種美;澆灌美;塑造美
北宋時期司馬光曾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德才兼備”這個成語“以德為先”,同樣告訴我們,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性的最美。誠如康德所說:“美是道德的象征。”小學德育的過程就是一項“育美”的工程。這項艱巨的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始終相信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一直譜寫著“以愛之心,播種美”“以書為媒,澆灌美”“以行為機,塑造美”這三部曲,一定能培育出最美的花朵。
第一部:以愛之心,播種美
“愛人者,人恒愛之。”教師用心去愛孩子,并不難得到孩子對我們的愛。但我所要追求的是讓孩子懂得如何愛身邊的人,并且得到身邊人對他的愛。孩子是一張白紙,不同的環境會在這張白紙上涂下不同的色調,那么我應如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友愛、和諧的班級氛圍呢?
“以身作則”是我的畫筆,我用它在孩子們這一張張白紙上畫出一個“愛的世界”,并欣喜地看到他們自己手執“愛的畫筆”,笨拙地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上添上美麗的圖畫。當孩子犯錯誤,又能誠心認錯時,我用一顆寬容的心微笑著原諒他,孩子們明白了寬容的美;當孩子明亮的眼睛發現我板書的錯誤時,我感謝他們的指正,孩子們知道了知錯就改是美;當孩子隨地亂扔紙屑時,我俯身撿起了紙屑,同時拾起了孩子們愛護環境的美;當孩子甘愿失去第一名的桂冠,誠實地當著全班的面說:“老師,‘溘然長逝的‘然我少寫了一點,你沒發現,我應該再扣0.5分。”我給了她一個擁抱,并對著全體同學鄭重地說:“小佳拿到的是滿分——誠實的滿分!”孩子們領會了誠實的美;當孩子調皮搗蛋時,課堂上我用會說話的眼睛告訴他們要約束自己,不能影響到其他同學,而課間,我把食指豎起來放在嘴邊,示意他們關注周圍或在看書,或在休息的同學,他們瞬時靜默,得到了我的肯定和同學的感激,孩子們品嘗了為他人著想的美,愛他人的美……
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力量,方能把美德的種子播種在孩子的心間。
第二部:以書為媒,澆灌美
當孩子已經懂得愛,懂得“美”時,我還須不斷地強化“美”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使他們會不輕易學壞。我選擇“以書為媒”,用富含營養的書籍來澆灌我已在孩子心中種下的種子,讓它更有生命力,更根深蒂固。
我把午休時間變成了一段豐富多彩的閱讀黃金時間。有時,我會拿著一本《美德故事》到班上,開始“講故事”的節目,我輕輕地講著,孩子們默默地聽著,或者一個孩子繪聲繪色地講著,我和其他孩子靜靜地聽著。而從之后孩子們紛紛表達的對故事的看法中,你可以知道,他們是如何熱愛“美”,贊賞“美”,批評“丑”的。有時,我和孩子們都坐在教室里,而你能聽到的只是書頁翻動時“刺啦”的聲音,及筆尖在本子上跳舞的“沙沙”聲,這是我們“遨游書海”的節目,你也能捕捉到他們眼中閃爍的喜怒哀樂。有時,我們舉行“我眼中的美——讀書交流會”,你會發現他們雖然說不上旁征博引,但也能有理有據地闡述他們眼中的美,也能發現身邊的美,不吝言辭地贊揚同學的美,也能反觀自身,肯定自己的美,指出自己的不足。
一貫以來,我讓孩子每天晚上閱讀文章,并寫下自己的讀后感,批閱著一段段質樸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他們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在形成,“美”慢慢在他們心中扎下根來。姑且擷取孩子受書籍熏陶有感而發的幾句話,如下:
“鮑叔牙不計較個人得失,善于識別人才,薦人讓賢,甘居管仲之下。雖然是管仲幫齊恒公稱霸諸侯的,但我最欽佩的還是鮑叔牙,沒有鮑叔牙的美德,就不會有聞名天下的管仲。”——嬌嬌讀《管鮑之交》有感
第三部:以行為機,塑造美
“說得容易做得難”,所以當學生對“美”的意識從朦朧到清晰時,只有再上升到行為層面,我們才能說孩子的“美”拔節而起,最終形成了。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行勝于言”一說,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言,都在告訴我們要為孩子提供“行動”的契機,從而真正地塑造美。
一次“愛勞動周”,在我的暗示下,班干部看到學校的種植園地百草叢生,就帶領我和全班同學開展了一次“拔草大行動”。太陽熾熱的魔爪雖沒有伸到我們身上,但沒過多久,細密的汗珠還是滲滿額頭,孩子們卻顧不得去擦拭,雙手用力地拔著野草。無數人盛贊過野草頑強的生命力,但此刻,望著一個個彎腰的背景,一雙雙粘滿泥土的小手,我只知道這些孩子比野草更值得我贊賞,因為他們無形間塑造起了“愛勞動的美”。我對孩子們說:“你們是我心中最美的孩子!”于是,放學后,在教室,在辦公室,在二樓走廊,在學生公用廁所,我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那是我心中一道道靚麗的美景。
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孩子踐行心中對“美”的向往,讓孩子大量地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夸獎,直至形成生活習慣。這個時候,也許我們就可以說我們達到了“育美”的目的。
“育美”何嘗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葆有一顆“大愛之心”,正視并容忍兒童的弱點,允許孩子反復無常,允許孩子以龜速前進甚至停滯不前,然后借助書籍的力量,借助實踐的力量,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孩子形成美德,成為太陽底下最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