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 李海濤
摘 要:黨的十九大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激發勞動熱情,深化工會改革。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從當前工會工作的實際出發,探尋工會工作創新的路徑:以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為重點,以工人為中心,提高工會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精神;工會工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2-0027-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這一新的歷史方位下,工會組織更要切實發揮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廣大職工和群眾權益的代表者作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到工作中去,從而更好地把握工會工作方向,制定工會工作方針,切實做好工會各項工作。
一、黨的十九大對于工會工作的新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黨的十九大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會工作要從新時代勞動關系的實際情況出發,適應新變化,建立新機制。一方面,工會組織要主動與政府、企業進行協商,代表職工的利益,維護好職工權益。另一方面,也要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和理解政府制定的政策和企業出臺的措施,不能只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要著眼長遠,顧全大局。確實有問題的,應該以合法的形式,通過合法途徑來表達。總之,工會組織要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發揮作用、擔當重任。
第二,激發勞動熱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會組織要通過各種形式,弘揚勞模精神,宣傳工匠精神,鼓勵廣大職工愛崗敬業、追求卓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精造”再到“中國創造”,從“匠心”到“匠魂”,中國工人要留下自己偉大的身影。而工會組織的任務就是為偉大的中國工人干事創業營造氛圍、創造條件,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貢獻力量。
第三,深化工會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我們一定要抓住工會改革這一重大契機,堅持從工會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工會工作。
二、當前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近年來,工會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但在改革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會維權工作落實不到位。工會組織作為黨和工人階級的聯系紐帶,其職責是國家法律所賦予的,肩負著為廣大群眾謀取經濟利益和勞動權益的重要任務。工會內各部門領導應當在維護職工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方面積極展現新作為,發揮本部門職責,統籌合作,有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依法對職工權益進行維護。只有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才能激發職工對工作的熱情,從而提高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質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工會的重要責任。但現在部分工會組織的這一工作完成得還不夠好。
第二,工會行風建設有待加強。基層工會有時會出于工會榮譽感的考慮或由于利益的驅動,做出損傷或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事情。在工會工作過程中,經常出現重效益、重結果、輕過程、輕利益的情況,這些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職工對工會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職工無法產生主人翁意識,不在乎、不參與工會榮譽的建設。
第三,工會組織建設不夠規范。工會作為代表工人階級和群眾的社會組織,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但是在現有體制下,大多數的基層工會都是在行政的領導下展開工作,在遇到問題時從不積極解決,反而維穩求安。這些做法從根本上導致了基層工會的工作效率低下,公信力降低。
三、工會工作創新的路徑
工會組織要立足于新時代背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各方面工作中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第一,要以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為重點,切實做好維權工作。要尋求讓職工更放心、更能接受的服務方式,做職工群眾的貼心人;要加強工會組織的黨風廉政建設,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會費使用,做到收入支出條目分明;要學會聚焦突出問題,切實加強工會的思想政治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深化機構制度改革,把工會組織建設成為黨的群眾工作的堅強陣地。面對職工維權過程中引發的問題,工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首先,在職工當中推行平等協商制度。讓廣大職工參與到工會的運行和決策中,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熱情,使職工對工會產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認同感,提升職工的獲得感和榮譽感,讓職工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工會的建設中。其次,在工會與職工之間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在完善工會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在日常的工會工作中,主動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協調和規范各方的行為,公正合理地處理事務,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1]。最后,我們要為職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通過為職工送溫暖等方式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尊重和維護職工的各項權利,通過新時代“互聯網+”的方式打造網上工會,在工會和職工之間建立新的網上交流平臺,認真聽取職工意見,及時發現職工困難,真正與職工成為一家人。
第二,要以工人為中心。工會要強化“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使命擔當,牢記工會宗旨,聚焦主責主業,服務大局展現新作為。要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穩中求進作為發揮作用的主戰場,把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中心任務,把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2]。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時要大興學習研究之風、聯系群眾之風和求真務實之風,把心思放在為群眾謀福利、為民族謀復興上,真正做到與職工群眾心連心。首先,工會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保證工會工作順利進行的根本政治要求,是任何社會團體都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同時我們還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做到在政治上保證、在制度上落實,提高黨員干部素質,維護人民合法權益。要把這些口號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激發工會潛力,使工會面貌煥然一新。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定期召開批評反省大會的方式來查找自身問題,改進工作不足。工會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堅持增強工作主動性、工作前瞻性和工作創造性,去除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和娛樂化。定期召開反省大會,為全體工會工作人員提供一個發現自身不足并尋求解決方法的平臺,追根溯源,對癥下藥,確保工會工作順利開展。最后,要對工會工作實行透明公開制度。工會領導要主動將工會近期業務和活動對全體職工公開,做到“工作透明化”。同時還可以組織職工群眾對已公開的工會情況進行討論,在討論期間適當聽取群眾意見,制定工會改革方案,促進工會良性發展。
第三,要提高工會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工會工作要更加深入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共同奮斗的思想牢固扎根于廣大職工心中;要竭誠為群眾服務,讓工會工作全方位覆蓋群眾生活,大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進一步深化工會的改革發展,提高工會的整體能力水平,做讓職工放心依靠的堅強后盾;要動員廣大職工為消除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動作為,不斷努力;進一步增強工會組織的創造力和吸引力,努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此時工會就需要通過宏觀參與即源頭維護的方式來對工會工作進行規范和改善,從而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首先,改善工會的組織制度。為了加強職工對工會的認同感和參與度,我們可以按照民主程序選配新的工會工作負責人,從根本上杜絕工作中“任人唯親”現象的發生。同時可以設立監督制度,做到“人人能監督、人人被監督”,保障工會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完善工會的目標責任制度。工會工作繁重復雜,難免忙中出錯,給工會帶來損害。此時工會就需要制定一套長效具體的追蹤責任制度來避免這類狀況的發生。追蹤責任制度可以做到責任到人、源頭防范,并不斷增強干部的危機感、敬業感和責任感,防止二次犯錯。最后,強化員工培訓制度。職工群眾作為工會組織的一分子,只有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才能從根本上加強工會的自身建設。在外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工會可以開設各類脫產或是在職的培訓班,鼓勵職工參加培訓并定期對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從而發現不足、改進不足,在整體上提高工人隊伍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工會作為黨聯系工人階級的重要橋梁紐帶,作為反映勞動群眾呼聲的載體,在促進就業、鼓勵創業、培育人才和保障權益等方面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工會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跟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積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帶領廣大職工群眾譜寫新的時代篇章。
參考文獻:
[1]朱奇棟,楊軍.黨的十八大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及工會工作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4(15):28.
[2]雷君.以全方位服務回應中央要求和職工期待[J].中國工運,2013(12):43.
(責任編輯:姚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