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趙亮
摘 要:內蒙古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學生多,其中以蒙古族居多,他們思想比較開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是在面對一些重大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研究他們的思想動態以及關注的熱點問題對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的進一步交流與融合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動態;關注熱點;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2-0240-02
內蒙古民族大學的學生大部分是蒙古族,學生的思想動態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以及生活,也影響著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所以本文旨在研究本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關注的熱點問題,以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明確的目標取向和對學生、學校負責的態度,把握好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本次調查問卷選取本科生300人,其中男性占比54.5%,女性占比45.5%,其中文科的人數是174人,理科的人數是126人。對他們所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整理反映出了當代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的心理特質、思想狀況以及他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調查也反映出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動態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總結出加強對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動態的關注及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思想狀況的特點
現在的“90后”大學生思想開放、思維活躍,雖然他們有不少缺點,但是他們樂觀、豁達,對生活充滿激情[1]。內蒙古民族大學的學生可以說是“90后”的尾巴,“00后”的開頭,他們屬于獨生子女的居多,可謂“溫室里的花朵”[1]。本校生源主要來自通遼周邊地區,所以蒙古族學生居多,他們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興趣愛好等和漢語授課的學生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偏遠落后地區的學生與城市里的學生相比,比較單純,但是心理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2],看待事情容易出現偏激情緒,在處理問題上容易采取過激行為,所以這部分學生在思想狀況上表現出明顯的特點。
(一)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方面
學生整體的思想理論素養可以說還是比較好的,很多學生愿意去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國家發展戰略,整體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持認同態度,關心國家、社會和民族的發展,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項方針、政策都充滿信心,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當今信息社會背景下,很多學生通過手機上網的方式去瀏覽和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要聞。在課余時間也會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討論。大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但是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入黨,就是為了自己以后的出路,為了找個好工作,為了自己的未來做打算,比較實際,入黨的動機功利化傾向明顯。
(二)愛國主義方面
大學生們普遍具有愛國情懷,但是用實際行動去衡量,就會存在很大的偏差,有的甚至會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對愛國行動的認知以及愛國的方式存在著認知偏差。例如,學生的入黨動機很單純也很實際,就是為了以后找工作能順利一些,沒有談及愛黨就是愛國那么高尚的理論。在調查中問及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有沒有信心時,大多數都表示有信心,但是也有部分學生表示沒有信心,而這部分人恰恰是學校的蒙古族學生。
(三)價值觀方面
總體來說,注重個人人格的進一步完善,有一部分學生注重對社會的貢獻。對于價值觀的梳理和塑造,存在著明顯的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傾向。很多學生想法特別實際,比如問卷中問到他們選擇什么樣的工作會更好,很多學生不假思索地選擇了能賺錢就好,而且強調賺錢越多越好。在大學生是否可以談戀愛這一問題上,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大學生談戀愛不會影響學習,認為溝通和信任是愛情長久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一半以上的學生贊同大學期間可以談戀愛。
(四)網絡認知方面
很多學生認為網絡是課堂學習的輔助工具,手機成為大學生了解各類思想觀念的重要途徑,尤其是移動網絡的使用時間在每天4小時以上。有的同學甚至發展成為網絡依賴、手機控狀態,而他們選擇網絡的目的很明確,絕大多數是為了上微信、QQ、微博、騰訊和一些貼吧,所以上網成為當代大學生課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的學生通過購買手機流量上網,主要是娛樂,有的甚至用手機看電影和電視劇、打游戲,而對青年文摘、團中央網站、社區論壇的關注度不夠。這對課下閱讀產生明顯沖擊,學生選擇網上直接查閱的方式,代替去書店、圖書館借閱書籍。
(五)學習熱情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選擇努力學習的占94%。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是比較高的,學習目的也很明確。既知道為什么學習,也知道應該學什么。認為大學期間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知識的積累,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也有極少部分學生選擇了科研創新,這部分占比3%,更多的學生還是選擇為了自己將來做打算、打好基礎。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著想學但不知從何學起的問題,這一部分學生主要表現在基礎較差的那部分里。這部分學生學習熱情差,既不學習,也不去社會實踐,天天“宅”在宿舍里,不愿意聽講,不愿意完成作業,甚至為了完成作業而去抄襲(有一小部分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其實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如此選擇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求學生具備多方面的素質,未來他們要走上工作崗位,需要各方面的能力。雖然絕大多數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期間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但是社會實踐和實習的目的也很明確。這部分學生更加注重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除了完成學業之外,課余時間做一些兼職,積累社會經驗。也有一部分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中依然處于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將來畢業要干什么,要去哪找工作。問他們畢業是選擇考研,還是選擇考公務員,或者是選擇就業,很多同學不知道,處于迷茫狀態。也有極個別學生選擇娛樂,這部分占比1%,說明這類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二、大學生思想動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方面,反映出學生對這一內容的關注度不夠。最大一部分學生選擇偶爾關注,占比63%,只有32%的人選擇了時時關注,還有4%的人選擇了從不關注。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第一,學生對時事政治的敏感度不高。例如,在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十個全覆蓋”工程的看法上,75%的學生都表示作用非常大,22%的學生表示作用很大。還有一小部分人沒有作答,也就說明他沒有關注過內蒙古“十個全覆蓋”工程。第二,現今黨內存在一些不正之風,影響了部分學生對黨的光輝形象的信仰。第三,學生功利化傾向嚴重,對這些國家大事表現出漠不關心。
在入黨動機方面,很多學生出現功利化傾向。72%的人選擇增強就業競爭力,17%的人選擇謀求仕途,只有10%的人選擇追求理想,只有1%的人選擇對黨的執政地位和理念有信心。
在遇到詐騙短信、電話時,54%的學生選擇掛機,26%的人選擇不接,18%的學生選擇舉報,還有2%的學生選擇接聽,看騙子怎么詐騙。可見,學生在遭遇類似詐騙問題時,法制意識還是比較強的,應對起來自然也好一些。但是也有2%的學生選擇接機看他怎么詐騙,這部分人就極有可能被騙。所以,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開展系列安全知識講座,進一步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從對學生利用網絡最想做的事情來看,有32%的學生選擇瀏覽時政、關注時事熱點,21%的學生選擇用微信、微博聊天,19%的學生選擇更新主頁,14%的學生選擇看電影、娛樂等。
三、大學生思想動態的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調查反映出內蒙古民族大學學生的主流思想動態還是積極的、穩定的。衷心擁護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對于自治區的發展規劃也非常支持、甚至充滿期待。大學生對黨和政府充滿信心,對社會熱點問題表現出了熱切關注。調查顯示,盡管我國目前面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重大挑戰,但有95%的大學生表示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四、加強內蒙古民族大學學生思想引導的對策
第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生通過媒體、網絡會接收一些錯誤信息,對大學生的三觀造成負面影響,會誤導大學生[3]。因此,要加強學生安全教育,進行系列安全知識講座,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以防止上當受騙。
第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時代是學生最美好、純真的時代,由于理論認知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學生樹立的三觀很容易發生轉變[3],所以教育引導與學生認知要相互結合[3]。
第三,針對大學生思想意識薄弱、心理脆弱的問題,要加強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尤其是輔導員更要加強與學生的聯系,經常與之交流、談心。
參考文獻:
[1]李曉華.民族地區高校青年教師敬業精神的缺失[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
[2]李曉華.論民族地區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培養[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
[3]李曉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研究——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