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霞 秦軍
摘 要:享譽盛名的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別具一格,特色鮮明。文章對哈軍工文化載體的形式,以訓詞、理念、風氣、第一和第二課堂為主進行了簡要介紹,對哈軍工文化載體的性質和功能進行了細致剖析,對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建設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精神文化;載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2-0238-02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軟件建設部分,以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觀念文化為核心,包括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教育管理部門頒布的文件而制定的教學管理、校園環境管理、生活行為管理、社會實踐管理等規章制度,以及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1]。校園精神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載體,豐富多彩、內涵深厚的精神文化載體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工具。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顯著,本文從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的形式、特征及功能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
一、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的形式
(一)訓詞精神
哈軍工作為國內第一所軍事工程院校,毛澤東同志在哈軍工正式開學之際發表的訓詞是影響和指導哈軍工辦學教學的重要指南,也是哈軍工精神的重要來源和依據。訓詞總結了創辦軍事工程院校的重要意義,增強了“哈軍工人”的集體榮譽感,是“哈軍工人”努力學習科學技術、勵志保衛祖國的重要動力。正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我犧牲的英雄氣概”訓詞的指導下,形成了“服務人民”“艱苦創業”“尊師重教”“合力育人”的哈軍工優良傳統。
(二)辦學理念
哈軍工自辦校以來一直秉承“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這一以教學為本的辦學理念,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首位,著力培養“忠于黨、忠于祖國、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合格人才,在“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政治信念的引導下,在辦學治校始終堅持“高舉旗幟、鑄牢軍魂”這一理念,確保辦學治校的正確政治方向不動搖。同時在確保政治方向不動搖的前提下,著眼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全局,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活動。開放辦學、廣納賢才、博采眾長,堅持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自強自立,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三)校園風氣
在堅定的“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政治信念,“報效國家、獻身使命”的價值追求,“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傳統,以及“兼容并蓄、開放辦學”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哈軍工始終堅持科學求真、嚴格訓練、嚴謹治學,建設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2]。辦學期間堅持“四嚴”“三老”的校風,即軍工人必須具有嚴肅的工作作風、嚴謹的學習態度、嚴格的組織紀律、嚴整的工作秩序,同時積極倡導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的科學求實精神和作風。哈軍工教學期間堅持科學嚴謹的教風,使學校具有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科學高效的教學組織、細致周到的教學管理、嚴謹務實的教學作風、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和如鐵般嚴格的教學紀律。勤奮刻苦的學風是哈軍工時期最顯著的表現。學員們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學員們將課堂當戰場、把學習視為戰斗,集中精力抓學習,拼盡全力謀發展。
(四)第一課堂設置
哈軍工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學習之中,主要對學員們進行系統的基礎理論教育。首先,在一至三年級分別開設馬列主義基礎(即聯共黨史)、中共黨史、政治經濟學三門課程(后改為中共黨史、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畢業班學員開設政治工作課,學時占總學時的10.6%,教學管理極為嚴格[2]。其次,優秀典型人物親自進行時事政策教育。在校期間每月第三周是固定的黨日,各個學院安排固定人選對全院學生做形勢報告。每個學期,學校會不定期邀請勞動模范、戰斗英雄來校報告英雄模范事跡,宣揚積極正面的能量。在陳賡大將擔任校長期間,經常帶頭做時事報告,為師生詳細講解黨的方針、政策,聯系朝鮮戰爭的實際事例,激勵師生立志改變我軍技術裝備的落后面貌,建設強大的國防力量。同時,他還請來上甘嶺戰役指揮員秦基偉軍長、當時主持西藏工作的張經武將軍來校做報告,來學校視察的國家領導人如朱德、彭德懷、陳毅元帥都被邀請為師生做報告。最后,定期進行黨課、團課教育活動[2]。根據學校規定,每月兩次黨日和團日活動,以學習黨章、加強學員思想意識修養為主,以黨、團員標準對照支部范圍內黨、團員的實際表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
(五)第二課堂教育
哈軍工時期的第二課堂教育可以大致分為教育實踐活動與基層思想工作兩大部分。
教育實踐活動典型的有學習毛澤東著作,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學習毛澤東著作活動,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樹立革命世界觀,指導教學、科研堅持實事求是,解決各項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還有學習英雄模范活動,如學雷鋒活動,廣泛組織閱讀雷鋒日記、觀看雷鋒事跡展、聽取雷鋒事跡報告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宣傳教育活動一直是哈軍工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建立在充分利用社會優秀資源的基礎上,如政治部門經常向學員推薦優秀文藝作品,像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等優秀作品,通過文藝作品的閱讀交流潛移默化形成正確的革命世界觀;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觀看優秀劇目,如反映青年革命幸福觀的話劇《志愿軍的未婚妻》,以批判個人主義為主題的話劇《考驗》等,通過真實的視聽效果使學員進一步深入思考、成長;同時積極組織學生根據實際生活感受、校園真實故事自編自演話劇,通過切身感受,引發更進一步的思考認識,進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
基層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是面對面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專科(各系按專業建立的基層行政組織)黨、團支部和專科干部人員來執行。哈軍工時期形成了專科思想政治工作四個系統階段:第一階段是學期開始后的4周,了解學員情況,傳達教育計劃,端正學習態度;第二階段是開學后第二個月到期末,保證教育計劃的實施,開展與各種教學方式相適應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工作;第三階段是停課后的復習考試階段,保證學員按計劃、系統而又有重點地復習,消化本學期所學知識,通過考試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第四階段是假期,保證學員能在參加社會實踐中得到積極的休息[3]。專科干部還根據整個教學周期的若干個教學環節安排相應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每個可利用的教學環節中做積極的政治動員、政治總結工作,保障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覆蓋與落實。
二、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的特征
(一)鮮明的核心一元性
從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的主要形式我們可以總結出其精神文化特征——鮮明的核心一元性,即以毛澤東同志的訓詞精神為核心指導,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我犧牲的英雄氣概”訓詞精神,并在此精神的指導下,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確保政治方向第一位的基礎上設置系統的政治基礎理論課、安排扎實有效的第二課堂教育。
(二)載體形式的多樣性
哈軍工精神文化深深融入辦學理念、治校方針、校風、教風及學風中,融入學校教學管理、校園環境管理、生活行為管理、社會實踐管理等規章制度中,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精神文化不僅直接或間接體現在這些載體中,而且精神文化內涵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僅有書面文化知識,更有形式多樣的文藝體育等活動。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的直接體現。
(三)影響效果的全面性
首先,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覆蓋范圍是全校師生,覆蓋面較全。其次,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形式多樣,不僅有系統的基礎理論課堂教學,而且輔以豐富多彩、實效性較高的課外教學實踐活動,更有豐富的哈軍工精神文化內涵,這些具體的科學文化知識、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培養,具體的價值觀念、精神追求、道德規范引導以及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的對思維方式的鍛煉、審美意識的提升對人的影響是全面的。
(四)影響方式的滲透性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文化載體同樣具有這個特點。在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在良好的校風、教風與學風的影響下,在生動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都能對我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巧妙影響,并達到深遠持久的效果。
三、哈軍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的功能
(一)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文化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以及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寓于文化產品及文化建設之中,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能借助文化載體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其內容的陶冶和影響。
(二)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哈軍工時期多樣的文化載體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僅有哈軍工時期校園獨特的教學樓建筑、擁有豐富意義內涵的校園交通道路的設計及道路名稱設計這些鮮明的物質文化載體,而且有哈軍工時期系統的政治基礎理論課、緊跟時事政治的真實時事政策教學報告、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安排以及扎實有效的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等精神文化載體。多種多樣的文化載體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三)提高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全面性,既包括文化知識、科學素養、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影響,也包括價值觀念、思想觀點、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影響[4]。哈軍工時期,以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在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增進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優勢,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感染人,進而促使人們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知及品德素質。這樣即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哈軍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載體有形式多樣、重點突出、效果全面、影響深遠持久等顯著優點,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并在融合學校特色的基礎上運用。
參考文獻:
[1]王景云.文化安全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9.
[2]魏潾.哈軍工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8).
[3]任學文.哈軍工[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3:123.
[4]陳萬柏.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的特征和功能[J].求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