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次社會責任發布會上,部分企業做了現場發布,本刊摘錄部分內容,分享這些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的做法和經驗。希望更多企業關注社會責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履行責任,引領創新,助力“上海服務”品牌建設
浦東機場是中國最重要的門戶機場和世界航空節點,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連續兩年世界排名第九,中國排名第二;貨運吞吐382.4萬噸,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連續9年)。浦東機場是優質服務的典范,連續8年在國際機場協會“旅客滿意度測評”保持前十,連續4年獲民航資源網“最佳機場”評價,獲得國際機場協會“白金機場”認證。在上海打響“四大品牌”建設之際,“浦東機場旅客服務”首批獲得“上海品牌”認證。浦東機場還是世界罕有的同時兼顧民航運輸與新飛機試制雙重任務的機場。在航班高位運行、資源高度緊張、運行高度復雜的條件下,為C919首飛提供最好時刻、最佳保障。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浦東機場始終注重創新,在公共管理領域運用技術創新解決了機場出租車管理的世界性難題,浦東機場主動匯同市交通委職能部門,架設專線引入上海五大出租公司的GPS數據,建設電子圍欄,對進出機場的出租車主動識別記錄GPS軌跡,自動判斷長短途,不僅解決了人工開票的公正性問題、站點發車效率問題及候車秩序問題,并且使出租車旅客等候時間大幅縮短至 20分鐘,公共秩序安全和乘車體驗雙雙獲得提升,提升了服務能級,深受旅客好評。未來,浦東機場將從功能型定位出發,從體量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把工作聚焦到為上海卓越城市建設提供支撐,提升浦東機場的整體運行品質,樹立行業領先地位,全力提升安全、服務、正常性工作水平,全力打響“四大品牌”。
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創新引領,踐行中國制造2025戰略
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國產機器人行業領軍企業,全球電梯控制系統領軍企業。新時達認為,只有全面掌握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踐行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將企業前途與國家意志、民族愿景緊密結合,順應時代變化趨勢,才能將企業社會責任更有效地落到實處。因此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始終把創新放在了責任的高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公司在上海、北京、德國設立研發中心,承擔國家863項目3項,獲得國際專利415項,主持/參與制定國家技術標準21項。公司自主研發智能系統和關鍵部件占機器人整機價值約60%。日前京東集團與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在智能物流行業進行戰略合作,加速智能物流設備和服務類機器人的落地應用。
上海燃氣市北銷售有限公司:
綠色安心 燃氣匠造
上海燃氣市北銷售有限公司在生態環保、完全保供、客戶服務、社會公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績,連續三年參與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活動。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圓滿實現管道用氣的全天然氣化,2017年供應天然氣80.6億立方米。公司持續開展燃氣隱患的檢查與管網改造。2017年安檢入戶率90.75%。在客戶服務方面,始終致力于提供優質、高效的增值服務。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市民需求,公司推出的水表、氣表、電表三表集抄服務,受到市民好評,市北地區超過18萬用戶在此項活動中獲益。多年來,上海燃氣市北銷售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燃氣志愿服務品牌。
上海市浦東醫院:
打造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網
上海市浦東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承擔著服務浦東南部地區近150萬人口醫療的功能。近年來,浦東醫院將打造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網作為重要責任,做實分級診療中樞環節,與周邊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自愿+協議”的形式成立“業務緊密型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網”(簡稱“醫協網”),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實。一是構建“一平臺四中心”,即“浦醫家”云平臺、區域影像診斷中心、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復旦-浦東疑難病理會診中心、移動遠程協同中心,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二是首創“全科統籌門診”,實行患者就診一站式、慢性病患者管理全程式、預約檢查現場式的全專協同診療的全過程健康管理。三是做實“線上+線下”聯動,通過開展線上和線下教育,提高全科醫師綜合能力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整體醫療、科研能力。四是強化區校共建和區域協作,與復旦大學多家附屬醫院組成多個專科醫聯體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在疑難重癥患者的救治上實行綠色通道,深受病患稱贊。同時浦東醫院在援助摩洛哥、援疆及援藏等公益服務中,拓展醫療協同功能。
相關鏈接
國際標準ISO26000對社會責任的定義是:組織通過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為,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承擔責任。
企業通過公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利益相關方披露企業在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績效,幫助企業傳遞履責信息。“社會責任報告”已成為企業提升透明度、加強內部管理的重要工具。
自2006年起,證監會、滬深交易所等陸續發布社會責任相關指引。截至2012年,40%的滬市上市公司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包括強制披露公司305家和自愿披露公司74家。2009年,商務部也頒布了《外資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性意見》。2010年,工信部把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正式列入其職能。
2015年我國發布“社會責任”國家標準。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GB/T36000-2015《社會責任指南》 、GB/T 36001-2015《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和GB/T36002-2015《社會責任績效分類指引》 三項國家標準, 是對我國社會責任發展的一次全面系統的技術總結。
為了保持與國際接軌, 保證國際交流的有效性, 同時也考慮到標準內容應符合我國社會責任發展實際這一具體情況, 標準修改采用ISO 26000:2010《社會責任指南》 國際標準, 并嚴格按照 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 構和編寫》 的要求制定該項國家標準。
為了界定組織社會責任范圍, 識別相關議題并確定其優先順序, 標準給出了以下7項核心主題:組織 治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公平運行實踐、消費者、社區參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