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鶴幸
寫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召開之際
長三角,它不再只是一個地域名稱;而是囊括經濟、金融、科技、社會諸多方面的越趨影響力一個“進行時”綜合性人文名稱,并注入了“新內涵”——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還是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具有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尤其,國家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沉淀著中國實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夙愿,業已清晰擘畫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與路線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再奮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1>2”
長三角,因其獨特的地理區位、自然條件和人文稟賦,為人看好合作共贏的巨大空間與發展潛力——可以說,長三角一體化,不是“把你的給我”,更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多方的“1+1>2”式的共贏效應,這才是長三角的胸襟與擔當。“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今天,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合作地圖”的繪制,身體力行地攜手各方成就區域發展的“橋頭堡”。就是在推動長三角的協調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基礎上,全面提高開放水平,集聚創新要素,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適應的投資、貿易制度,培育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更應寫好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地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即“主動作為、多算大賬,在規劃對接、戰略協同、任務推進等方面,該帶頭的帶頭、該突破的突破,在推進合作共贏中盡到上海義務,體現上海擔當。”旨在提升國際國內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帶動國家競爭力的全面增強;并帶動與輻射周邊區域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
服務長三角,并不是幾個專業部門、幾個具體接壤區域的“謀劃”,而是全上海共同的事業。只有把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做實做強,才能更好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經濟帶、服務全國,繼續發揮上海經濟中心城市和改革開放排頭兵作用,為各地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提供實更多的實質性便利條件。
上海虹橋商務區與周邊城市共同搭建長三角會商旅文體示范區聯動平臺,就是利用旅游資源和品牌效應,推動有世界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會議展覽、商務商業、文化演藝、體育賽事等高端項目聯動發展,以同城化的通勤效率,打造長三角高端CBD和長三角聯動發展新引擎。同時,長三角城市各有所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又是上海自身能級提升的必由之路。
如果說,這次“座談會”的成果還只是一粒粒“種子”的話;那么,要讓這些“種子”深耕落土、開枝散葉,才是目的、才是一個硬道理——“那就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立即著手做,抓緊干起來。已經明確具體任務的區、部門,當然要盡快體現行動力;其他各區、各部門,也應當有借臺唱戲的意識,把自己放到長三角一體化這個重大戰略之中,敏銳地捕捉機遇,積極地主動對標,真正凸顯主動作為、主動服務”。因為,上海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有通過長三角一體化來拓展發展空間、贏得發展機會,協力把長三角建成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范區,在“做成事”上下更大功夫——那是時代賦予上海的崇高責任。
長三角,除滬蘇浙,還包括了安徽省,涉及的面積更是進一步擴大,占國土面積2.2%。這一地理覆蓋面的“擴容”,意味著長三角一體化將呈現出很多發展范圍和覆蓋層次的新內涵。一些重量級企業和行業機構,決定攜手打造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臺集群,這也是本次長三角主要領導人座談會的成果之一。
專家表示,發展工業互聯網不僅是建設制造強國、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關鍵一步,還將有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長三角區域內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可望為區域內的產業梯度布局、精準發展、市場對接提供重要支撐,促進基于數據的跨區域、分布式生產、運營,提升全產業鏈資源要素配置效率,使得產業集群具備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創新力和生產效益。并且,依托長三角協同聯動,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世界級產業集群,提升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高端軟件、智能硬件等產業鏈的融合優勢;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等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協同搶占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制高點。
座談會,因勢利導地積極布局優化重點產業,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以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攜手把長三角地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進入了經濟、社會、管理和政府治理等等“一體化的新時代”。那就是更多聚焦于營商環境和政府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而非簡單的經濟一體化,還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等五大新發展理念方面引領全國、亞太乃至全球——長三角準備好了。
“3年行動計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內容涵蓋了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保互濟、產業創新協同、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其涉及七個重點領域,正在成為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制定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的具體化——包括一批專項行動和重大項目,終極目標就是潛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編制過程中,作為長三角常設機構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即主要負責協調推進合作中的重大事項;并探索建立長三角地區互派公務員交流掛職的常態化機制。緣此,“合作辦”深入上汽集團、上海移動、阿里巴巴、吉利汽車等一批代表性企業開展調研,與科大訊飛、騰訊、蘇寧集團等企業主動對接,把企業未來擬布局長三角的重要項目和合作事項納入三年行動計劃,這是頗接地氣的舉措。
眾所周知,長三角是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重要載體。在戰略和改革的協同上,關鍵是要形成三省一市的改革的成果清單,進行復制和推廣。從而形成的“三年行動計劃還初步梳理出了一批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重大項目,擬在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形成若干專項行動,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全國首位的新技術應用示范引領區。例如,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建設G60科創走廊,在信息化方面有工業互聯網平臺集群聯動等。”
據悉,上海大數據聯盟還聯合蘇浙皖同行,聯袂發起長三角大數據產業城市發展合作聯盟;長三角數據智能(上海)合作峰會在滬舉辦,必定促進長三角大數據產業聯動發展、營造更好的產業生態起到積極作用。在經歷了計算機、互聯網兩個階段的快速發展之后的大數據,正成為新時期產業變革驅動力的長三角,它的大數據產業,在區域經濟有深厚的基礎,成為推動長三角產業融合發展的“標準配置”,對新一輪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必須借助大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實現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加速“大數據+”的進程。
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舉行,標志著長三角將迎來大數據產業發展新機遇,“數據智能”正在有效地助推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領先地位的上海產業數字化水平,“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程度較高,凸顯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龍頭地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的良好基礎條件,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將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新內涵。
上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動長三角區域工業企業,協同開展企業“上云入網”;基于上海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聯盟將協助相關企業拓展網絡互聯、標識解析、大數據平臺、安全保障等關鍵共性技術及公共需求服務,形成輻射服務長三角的工業互聯網子平臺網絡,加快推動標識解析國家節點上海分節點建設,聚焦長三角區域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進行試點和推廣,逐步實現長三角標識解析服務體系建設,為建設世界級基礎設施打下扎實基礎。
長三角將以5G為引領,建成比肩全球主要城市群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使得長三角率先成為全國乃至全球5G網絡先試先用地區。作為本次座談會期間達成的一項重要協議,這一藍圖和愿景,讓相關企業備感振奮。
上海電信率先表示,5G將成為長三角地區以連接、樞紐、計算、感知等為核心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支撐,為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基礎環境,與江蘇、浙江、安徽電信等省公司協同,加快實現長三角區域內的5G網絡先行先用、數據中心圈層式布局優化、區域智能大腦等,積極助力醫保、社保、公交等公共服務的互通,助力三省一市政府部門建設跨區域的人口、交通、環境等聯動監管平臺。
上海移動最大的通信園區項目“上海國際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已投產,以“立足華東、服務全國、輻射海外”為定位,使得我國與歐洲、中美、亞太三大國際主干光纜系統實現互聯,進一步暢通我國與世界溝通的信息化橋梁。
上海聯通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能力,推動長三角數字經濟率先發展。2018年,上海聯通部署不少于50個5G基站,驗證5G端到端組網能力,為2019年試商用、2020年全面商用奠定基礎,并且將在車聯網、工業制造、智慧城市等方面積極探索基于5G業務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鏈成熟。
民生領域,長三角社會保障有望互聯互通,將實施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并加強長三角地區養老服務的合作——那是長三角一體化按下了“快進鍵”;而“復興號”再度刷新“大國速度”,為長三角一體化提速——堪稱“年輕人趕上好時光了”——成就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長三角發展駛入“快車道”。
座談會上,支付寶與上海地鐵、南京地鐵、杭州地鐵、合肥地鐵共同簽訂合作意向書,將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指導下,在四城地鐵建設區域一體化結算平臺,實現掃碼過閘便民應用的互聯互通、跨區結算。
《G60科創走廊松江宣言》,正式向滬蘇湖宣蕪合拓展,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間布局規劃,輻射范圍擴大至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令區域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布局的一體化,體現國家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務的風生水起,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高水準合作成果,成為示范全國的人文合作樣板,為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