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在日前商務部舉行的專題發布會上,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表示,國務院已經批準復制推廣包括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支持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搭建服務貿易金融支持平臺等共計29條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經驗;與此同時,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同意《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要求重點推動17個服務貿易試點地區各類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的建立和提升服務出口的競爭力。看得出,強化服務貿易尤其是服務出口貿易已經成為中國對外貿易所要上演的一部重頭大戲。
一般而言,無論是作為經常項目下的商品出口,還是作為資本項目的投資出口,都與服務出口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比如商品出口會牽引著對外服務的跟進,海外投資的落地可能會帶動一定數量的勞務或者要求后續工程管理方案的輸出,而服務出口的銜接和匹配能力又直接關系著一國出口商品市場的穩固以及在東道國投資的可持續程度。正是如此,服務出口不僅是衡量一國出口結構的重要維度,更代表著一國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作為一種普遍性與集中性的政策指向,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不斷強化本國服務貿易的比重,全球服務服務貿易額目前已突破60萬億美元,不僅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已完全超過貨物貿易,且在世界貿易中的權重上升至23%,其中出口權重占貿易出口權重擴大到23.5%。相比之下,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占比為16.7%,而服務出口占整個貿易出口的比重僅為9.6%,雙雙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服務貿易還出現了連續23年的逆差,且呈現逐年擴大趨勢。形成這種蹩腳與短腿狀態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國內服務業的有效供給不足掣肘對外出口的能力。二是國內服務產業或要素優勢并沒有轉化為出口貿易優勢。三是相關出口的平臺與出口渠道比較狹窄。為此,政策必須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對準聚焦:
首先,要做大國內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內服務業的體量,強化服務出口的支撐力與供給力。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只有成功塑造出生產性服務優勢,才有可能占據服務貿易國際競爭的高地。為此,一方面,我國要加快制造業的服務化進程,鼓勵和支持制造企業通過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精準營銷,推動制造企業由重資產向輕資產服務的轉變;另一方面,我國要鼓勵高端裝備、先進技術、優勢產能向境外轉移,推動制造業國際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而在生活類服務業方面,一方面要切實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以撐大文化、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民間投資半徑,鍛造出服務出口的多元化主體,同時繼續擴大金融、電信以及互聯網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口徑,通過引進優質外資形成服務市場的“鯰魚效應”,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要延展與增強服務出口的長板。目前來看,我國部分高級生產要素優勢正在局部形成,新型生產要素正在加速積累,勞動力優勢正逐步向勞動力資源、人力資本優勢轉化,資本優勢正逐步傳導到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知識產權、標準等高級生產要素優勢的積累中,新興服務出口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突破了50%,顯示我國服務出口不斷升級與優化的態勢基本確立。為了繼續推動服務出口朝著高附加值領域躍進,我們有必要在定向性地加大出口退稅、進一步下調增值稅率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政策感應,同時注意促進新興服務出口力量的滲透與互動,強化海外市場作戰的整體匹配能力。
再次,要彌補與加長服務出口的短板。知識產權與旅游服務是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兩個最主要來源,因此,在促進知識產權出口方面,一方面在國內要通過科技銀行等形式加大科技成果向市場實用的轉化,支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并以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新技術的應用,同時加強知識產權海外預警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新技術、新知識型高端人才的培育,建立人力資本持續累積機制,同時鼓勵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釋放知識產權的聚集與裂變功能,以擴張知識產權輸出競爭力。而在旅游服務出口領域,要利用技術賦能比如要通過傳統媒介以及VR、AR等新型工具,加強對外旅游形象與旅游產品的宣傳,同時要推動旅游企業“走出去”,與外國旅游商開展資本與業務層面的合作,加強海外營銷能力;此外,要通過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途徑調動旅游企業開展境內游,優化國內旅游產品,改變單一觀光旅游形式,豐富吸引海外游客的文化旅游元素。,
復次,要有目的性地及時調配服務出口市場。美國作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短期內不會改變。這不僅因為美國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地,更由于其技術創新以及金融輸出能力占據比較優勢。不過,中國完全可以借助 “一帶一路”戰略拓展服務出口的新空間,包括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建成一批促進技術貿易的公共服務與交易平臺,推動以鐵路、水電、通信、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行業為重點的技術出口,同時建成一批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積極擴大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文化產品的出口。此外,歐洲是全球服務業最大的進出口市場,而且歐洲占有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市場也相對比較開放,因此,歐洲應成為我國謀求簽署服務貿易投資協定的主要伙伴。作為過渡性措施,中國可以考慮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投資建設中歐貿易園區和產業合作園區,謀求彼此的互惠與雙贏。
最后,要做足服務業的服務成色與質量。服務業的出口其實就是企業在更寬幅和更縱深的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對標國際規則提升自身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和品牌化水平乃題中之義。值得重視的是,去年我國服務業萬人投訴量呈現上升趨勢,高于工業萬人投訴量,而顧客滿意度是評價服務質量水平的國際通行指標,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對“全球500強企業”的跟蹤調查,企業顧客滿意度每提升1個百分點,5年后平均資產收益率提高11.3%。加強中國服務出口的比較優勢,有必要在服務特色、服務內容豐富度以及服務信用等方面持續改良與縱橫深耕。
(作者: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