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2018年6月5日,正值第四十七個世界環境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北京首例檢察機關提起的大氣污染公益訴訟案,判決被告北京多彩聯藝國際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彩公司)在證明采取有效環境保護措施,繼續生產符合環境保護標準之前,禁止涉案生產基地從事涉及噴漆、焊接等產生漆霧和有機廢氣的鋼結構加工生產行為,賠償因鋼結構噴漆加工生產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89萬余元,并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據了解,上述賠償款將專項用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治理。
噴漆造成大氣污染
構成生態環境侵權
據《北京晨報》報道,本案的公益訴訟起訴人,即北京市檢第四分院訴稱,多彩公司在從事鋼結構加工噴漆工藝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未按照法律規定在密閉空間或設備中進行噴漆作業,亦未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或采取措施減少廢氣排放,致使噴漆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直接外排大氣環境,造成了環境污染,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據統計,2016年7月8日至12月9日期間,多彩公司累計使用油漆39750.5公斤,稀料8779.5公斤,共計48530公斤。
北京市檢四分院向北京市四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多彩公司依法承擔停止侵害、賠償因違法排放噴漆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廢氣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89萬余元,并公開賠禮道歉。北京市四中院公開審理了此案,庭上多彩公司對于其污染環境的行為向社會公眾表示了歉意。
6月5日,北京市四中院對該案進行了公開宣判,法院認為多彩公司污染環境的行為違法,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對人體健康具有危害,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構成生態環境侵權。
法院為防止生態環境損害的發生和擴大,對具有損害公共利益的重大風險行為作出預防性裁判,判決多彩公司在證明采取有效環境保護措施,繼續生產符合環境保護標準之前,禁止在其加工生產基地從事涉及噴漆、焊接等產生漆霧和有機廢氣的鋼結構加工生產行為。
與此同時,法院根據環境法損害擔責原則,依據鑒定意見中采用的虛擬治理成本法評估的生態環境損害數額,判定由多彩公司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89萬余元,賠償款專項用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治理。對于多彩公司破壞生態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并通過媒體公開向社會道歉。
宣判后,法院還向多彩公司發送了司法建議書,從完善配套設施、重視環境保護標準、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等三方面提出了司法建議。
聯合執法發現污染線索
提起公益訴訟打擊違法行為
北京市檢察院介紹,近年來,北京市檢察機關共審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線索95件,履行訴前程序9件,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7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件,主張被告承擔修復環境的費用近1000萬元。先后辦理了全市首例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及全市首例土壤污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根據正義網的報道,這起案件的線索源于2016年12月9日,北京市大興區檢察院和北京市大興區環境保護局的一次聯合執法行動。
聯合執法發現,多彩公司在從事鋼結構制造過程中,未在密閉空間中進行噴漆行為,噴漆場地未安裝廢氣污染防治設施,噴漆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進入大氣環境,對周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大興區環保局作出扣押決定書,對多彩公司噴漆、焊接電源開關箱予以查封;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給予多彩公司20萬元罰款的處罰。
“根據相關規定,大興區檢察院發現線索后,將該案移送到四分檢。在大興區檢察院、大興區環保局及北臧村鎮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立即前往多彩公司進行調查取證?!北本┧姆謾z民行部主任劉晨霞指出,經過調查,多彩公司的行為違反了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5條的規定,造成了環境污染,該公司應當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底出臺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控制揮發性有機物。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而在造成霧霾這種大氣污染狀態的因素中,工業污染物的排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然而,查封、罰款的處罰決定,并沒有阻擋多彩公司違法的步伐。2017年3月30日,當檢察官一行再次前往現場查看時,吃驚地發現該工廠又偷偷摸摸地開工了。工人們仍在從事鋼結構加工、噴漆等作業,污染大氣環境的行為仍在持續進行中。
“當時,工廠現場有十來個工人在工作,明顯有所防備,我們剛進去工廠,里面工人立即四散開來,但現場正在開工的證據很明顯,用木棍在鋼結構噴漆面上輕輕一劃,發現剛噴的漆都沒有干,肯定在開工。”劉晨霞說,檢察官通過錄像、攝像和照相將證據固定,并找相關責任人談話。對方經理解釋稱,被環保局處罰后就停了機器,但正好春節前要趕工就偷偷開工了。
“之前我院也處理過水污染等公益訴訟案件,接觸過水污染的治理,但大氣不像重金屬污水,它有流動性和揮發性,不好固定,也沒有造成對人體的明顯危害后果。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虛擬治理成本來確定賠償金額?!眲⒊肯冀榻B說。 “最后我們在起訴時認定,多彩公司需要賠償各類費用共計92萬余元。”
對環境污染首次采取行為保全
肯定虛擬治理成本法科學性
這起案件是北京法院民事公益訴訟的首個判決。
據了解,北京四中院在案件受理后,依職權采取行為保全措施,禁止在該生產加工基地從事涉及噴漆、焊接及廢氣排放的生產行為,防止損害擴大。在最終的判決中,法院再次作出禁止生產的預防性判決,為可能發生或已經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予以防范,滿足對社會環境公共利益的最大保護。同時,判決肯定了虛擬治理成本法進行大氣污染損害評估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四中院在庭審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自2015年以來,北京市四中院共計受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數量16件,其中社會組織提起訴訟的13件,檢察機關提起訴訟的3件。
法院表示,從案件審理過程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審理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是案件類型不斷豐富,案件包括了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校園環境污染、生產排放氣體污染等各類糾紛,除這些傳統污染糾紛外,還有一些新類型案件涉及保護領域更加廣泛,訴訟內容涉及對環境產生影響的產品生產、制造、銷售、網絡交易平臺、線下服務等諸多環節。
據介紹,目前,環境鑒定已經成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審理的關鍵環節。新類型案件的出現相應增加了生態環境鑒定的專業性和復雜性。據了解,目前環境鑒定主要涉及對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事實的鑒定、對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后果及賠償的鑒定、對生態環境的修復方案或者替代性修復方案的鑒定三方面專業內容。鑒定過程復雜,審判中僅一起案件就涉及地質、土壤、植被、水文、野生生物、濕地、重金屬濃度、洪水調蓄功能等內容,鑒定機構還需在不同季節,數次到現場采樣、勘察、分析,參與鑒定的專家曾表示鑒定難度超出預想。
對此,北京四中院根據生態環境特點研究確定鑒定內容和委托事項,對綜合性污染做到全覆蓋,對發現的新生態環境污染情況及時提出,針對污染類型和可修復特點進行責任分析和修復賠償鑒定。同時,突出生態環境的現場勘驗,每一起環境案件法官到現場觀察勘驗,主持鑒定機構鑒定取樣。保證鑒定依據的合法性,同時增強法官對環境損害程度“眼見為實”的直觀判斷。此外,還加強了環境鑒定的專業對接與鑒定要求溝通,保證了生態環境評估專業和司法審判工作的有效銜接,從而保證環境鑒定意見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首例案件示范效應明顯
打擊犯罪還需各方聯動
本案判決后,社會反響強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周珂接受媒體采訪指出,法院判決被告企業公開道歉,可以向社會傳遞出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正義得到伸張的積極信號。
《法制晚報》的評論文章指出,媒體之所以對這一首例案件特別關注,是案情帶來的示范效應往往超過案件本身。小到飯館排放的油煙,大到某些企業對水、空氣、土壤造成的污染,受傷害最嚴重的是周邊居民。而通過訴訟進行維權,普通居民不專業,無從下手,即使有打官司的想法,面對高昂的訴訟成本最終還是會知難而退。人們往往互相觀望,寄希望于他人出頭自己搭順風車。況且,企業對大氣等方面造成的污染,具體到對某一個人的侵害程度,如何計量也是難題,索賠的訴訟請求難以被法院支持。
而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與個人訴訟的視角不同,著眼于公共利益,從企業的污染對大氣的影響搜集證據。用了多少油漆、稀料,它們揮發會排放多少有害氣體能夠計算得出,使得企業的排污被量化,提出的89萬索賠額有根有據,訴求得到法院的支持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不是單打獨斗,也需要群眾支持。在手機拍照、攝像已成為人們的愛好的今天,如何讓有圖有影有真相的證據順暢地提供給檢察機關,同樣是新課題。
為了更好地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有專家提出要加強環境主管部門對造成污染的企業、單位領導問責,要變事后問責為日常問責;變人治型問責為法治型問責。真正做到對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單位,有責必究、有責能究、有人去究。 建議環保主管部門要與政法單位聯手打擊環境違法案件,有效解決環境違法取證難、鑒定難的問題。造成污染違法者不敢污染環境,畏懼依法治理環境的氛圍。
為了更好地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還有專家指出,需要建立與當地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相互銜接與協調聯動機制,適時介入,共同配合執法,固定證據。同時,應加強檢察機關與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聯系,探索建立公益保護聯席會議機制,共同打好保衛藍天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