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合理地評價內部審計的增值性對于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內部審計更好地發揮作用,增加企業價值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商業銀行的實際和內部審計的特點,充分分析了影響內部審計增值性的相關因素,建立起包括內部審計環境、內部審計資源和內部審計活動在內的內部審計增值性的理論模型。根據模型,結合問卷調查,按照重要性、可操作性、有機性與定量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了評價內部審計增值性的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指標進行賦權,構建起內部審計增值性的綜合評價模型。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層次分析法;評價
一、商業銀行增值型內部審計
商業銀行是依法成立的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業務的企業,其交易特征、經營對象、社會影響與機構分布等特征決定了其是風險聚集性較高的特殊企業。商業銀行具有的高風險性使其與其他類型的企業相比,更需要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也使得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顯得更加重要。本文認為商業銀行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是利用系統化與規范化的方法審查、評價并改善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經營活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來促進其穩健發展與組織目標實現的各種確認和咨詢活動。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性的影響因素
內部審計的增值性是內部審計的內在屬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性不僅來源于審計活動與企業內部環境的綜合作用,同時也受到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影響內部審計增值性的因素主要有企業外部環境、企業內部環境、審計活動與審計資源。
1.企業外部環境
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是指影響銀行發展的各種外部因素。外部環境是商業銀行生存的社會基礎,外部環境的好壞不僅影響企業的發展,而且影響了內部審計的增值效果,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與技術環境等,微觀環境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所處的行業環境與市場環境。外部環境具有動態性、復雜性、不可控性的特點。
2.企業內部環境
商業銀行的內部環境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的物質環境與文化環境,包含組織架構、企業資源、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等要素。內部環境設定了內部審計的基調,影響整個企業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和態度。內部環境是有效開展企業內部審計的基礎,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增值性最基本的保障。
(1)組織架構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對于其增值效應有重要的影響,而企業組織架構的設置直接決定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程度。獨立性強的內部審計機構,能夠確保內部審計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使審計人員能夠獨立客觀地開展與實施內部審計,促進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并實現組織增值。
(2)企業制度與文化環境
企業制度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制度、企業產權制度與企業領導制度等。健全合理的企業制度能夠有效地保證內部審計順利開展,對實現組織增值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所共同分享與相傳的各種信念、期望、價值觀念的集合,具有導向、協調、激勵和凝聚的功能,對員工產生潛在、無形的影響,能夠引導或制約員工對內部審計的觀念與態度、行為目標與行為方式,進而影響審計的質量與增值效果。
(3)客戶關系
審計人員與他所服務的客戶即公司高管和被審計部門之間形成互利合作的友好關系,有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從而提供優質的審計產品與服務。內審部門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被公司高管與被審計部門認可或采納,決定了內部審計能否給企業帶來貢獻與增值效應的大小??蛻絷P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的質量與增值性。
3.審計資源
審計發展需要資源,資源是內部審計的支撐。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方式的選擇、審計方法的應用都與審計資源的擁有與利用狀況相聯系。審計資源主要是指內部審計部門擁有的或能夠支配的,服務于內部審計的人力、財物、信息與技術等各種資源的總和。審計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經濟資源、信息資源及技術資源等。
4.審計活動
審計活動是影響增值性的關鍵性因素。各種審計活動通過審查和評價商業銀行內部治理、經營活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提供各種確認與咨詢服務,提高商業銀行的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三、內部審計增值性的模型
上述分析的內部審計增值性的影響因素不能自發地實現增值,需要通過一系列過程才能實現組織增值。內部審計活動,必須在審計資源的支持下,審計環境的影響下,才能發揮其增值作用,促進企業價值的增加。本文通過對影響內部審計增值性因素的分析,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性的模型表述如下:
Vx=F(Rx,Ex,Px)
其中:Vx表示內部審計增值性;Rx表示內部審計資源;Ex表示內部審計環境;Px表示內部審計活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性是內部審計環境、內部審計資源和內部審計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四、內部審計增值性評價模型的構建
1.評價模型的構建程序
首先,進行相關資料、數據的收集,初步擬定評價指標;然后采用了德爾菲法咨詢有關專家,確定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運用相關方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最后選定評價模型,計算內部審計的增值性。
2.評價指標體系的初建
內部審計的增值性是內部審計環境、審計資源和審計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審計環境是內部審計的外部影響因素,審計資源是內部審計的支撐要素,內部審計活動是提供各種審計服務和產品的具體活動。由于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可控且大致相同,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可由內部審計資源、內部審計活動與內部審計的組織環境等方面的指標構成。
本文按照重要性、可操作性、有機性與定量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從如下三個方面選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指標:
ⅰ.內部審計資源,包括經濟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與人才資源等。審計資源具體可以分為人力資源與非人力資源。
ⅱ.內部審計活動,是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各種監督、評價、咨詢等審計活動。內部審計活動可以用內部審計活動的管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與審計活動的范圍來衡量。
ⅲ.內部審計的組織環境,即企業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制度、企業高層的期望與相關部門的支持等。
3.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
為科學地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采用了德爾菲法,根據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指標設計了調查問卷,進行了兩輪調研,最終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結果。通過對初選的指標進行可行性、正確性、重要性、完整性的單體檢驗與整體檢驗后,調整了部分指標,最后歸納出了包括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和25個三級指標的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所示。
表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4.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
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體系是多維度、多層次與多指標的復合體系。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的相對權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隨著企業和內部審計部門戰略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不同的評價主體對同一指標權重的看法也會不一致。層次分析法將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并根據一定的客觀判斷,對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從而確定每一層次各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重,有機結合了定性分析方法與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所以本文可采用層次分析法對評價指標賦權。
5.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
(1)評價模型的選擇
為避免出現評價模型對指標得分差異敏感性較強的問題,本文采用加權算術平均法建立內部審計增值性的評價模型。
(2)指標數據的標準化
由于各種指標的類型不同,相應的指標值必須進行處理。具體來說,本文的評價指標數據主要有定性數據與定量數據兩類。
①定性數據的處理
定性數據的取得是依靠問卷調研法。為避免和減少主觀判斷所引起的誤差,增加定性指標的準確性,本文采用隸屬度賦值方法,將定性指標分成5個檔次分別對應1-5分。然后,用平均法對調查結果進行計算,并對得出的分值四舍五入確定定性指標的檔次。最后根據所歸屬的檔次進行處理,五個檔次所對應的標準數值分別是0、0.25、0.5、0.75和1。
②定量指標的標準化處理
本文的定量評價指標的類型主要有:越小越好型、越大越好型。指標的標準化采用如下公式:
現定義 為決策者對評價指標體系P中的指標ui的屬性值xpi的評價值,且rpi∈(0,1),其中udi(·)為在值域di上的指ui標量化的隸屬函數。對于指標ui∈U,設其值域為di=(mi,Mi),其中mi和Mi分別表示評價指標ui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ⅰ.越大越好型指標量化的隸屬函數(ui∈U1)公式:
ⅱ.越小越好型指標量化的隸屬函數(ui∈U2)公式:
(3)綜合評價
在確定了各評價指標權重,并將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以后,即可運用綜合評價模型對內部審計的增值性進行評價。內部審計增值性的綜合評價分值(V)等于各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得分(ri)與其權重(qi)乘積的和。即:
該評價模型能夠較好地評價內部審計的增值性,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應用價值。借助于該評價模型,不僅可以客觀科學地對內部審計的增值性進行評價,而且可以準確地把握內部審計存在的薄弱環節,指導促進審計環境、審計資源與審計活動等方面的改進與完善,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和增值效果。
參考文獻:
[1]歐陽春花.平衡計分卡修正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5).
[2]閆學文.基于價值導向的內部審計評價體系研究:理論?模型及應用[J].審計研究,2013,(1).
[3]韓曉梅.企業內部審計績效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孫國磊(1982.10- ),男,籍貫:山東東營,學歷: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現有職稱:中級會計師、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