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摘要:現如今經濟迅速發展,政治水平不斷提高,時代飛速發展使得公眾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架構與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影響,近幾年,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不斷的進行內部改革、調整部門職能,這些行為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傳統的控制制度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水平,為了讓行政事業機關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現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架構與完善做出思考,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和管理效率。
關鍵詞:內部控制;架構完善;行政事業單位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該方案強調了未來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國家懲治腐敗的決心。科學內部管控制度,能在管理的過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體制在不斷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民主法治日益發展,社會公眾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披露程度、披露內容以及信息公開越來越關注。但是,由于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相對落后,所以這也限制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效益以及工作效率。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該規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執行,這意味著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將接受一場內控風暴的洗禮。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架構流程一體化模式設計
通過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現狀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是制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正常運轉的關鍵性因素是一體化模式的缺失。當前由于我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結合黨和國家頒布的內控工作制度,導致內部控制制度架構工作開展的十分不順利,這正是缺乏黨和國家統一約束指導的表現。與此同時,行政事業機關的內部控制人員也沒有更新與國家相協調的內控制度。以上的這些因素都導致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極度缺乏創新性和協調性,對內部控制制度構建進行完善,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一體化”模式[1]。
這里所提到的“一體化”模式是指國家,社會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的三者一體化模式[2]。具體而言便是國家每年都會頒發各個省市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規,這個統一的法律法規是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架構及完善程度的的基礎文件,各機關都要予以高度重視,并且還要組織相應人員去進行統一的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工作流程如圖1:
圖1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工作流程圖
每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架構現狀是不完善的,所以這就要求各行政機關可以在遵守國家統一的內控架構基礎之上再進行完善,這個內控制度架構與完善并不是毫無根據的,需要各行政機關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和當地的人民群眾意愿相協調,然后進行設計,同時也要將人民群眾的意愿加入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之中[3]。只有這樣,我們的內部控制制度架構流程一體化模式才真正具有價值。那么“一體化”模式是如何運轉的呢?具體如圖2所示的一體化模式流程圖。
通過圖1我們可以形象生動的知道一體化模式的工作流程,在此流程圖中真正體現了國家,社會群眾以及各行政事業單位機關的一體化[4]。各行政單位要想內部控制制度架構完善,就要做到上跟國家政策,下尋人民群眾意見,這樣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才能高效進行。
二、單位內部交流信息網絡平臺模式設計
只有對各行政事業單位有關內部控制的信息交流與獲取加以重視,我們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和服務人民。那么各行政機關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信息交流以及信息獲取呢?
首先,對于行政事業機關內部控制的管理流程進行信息化的設計,要保證各個工作流程都能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信息更新系統,確保內部控制工作能夠更加系統化和程序化,對于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5]。其次,在進行行政機關內部控制工作的評價上,各行政事業單位相關人員要對各自的信息平臺進行定期的工作匯報和工作總結,并及時對各內部控制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價,最大程度上的活躍行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最后是要建立群眾信息交流意見中心,要保證各機關工作人員及時與人民群眾交流。以信息及時交流為主的網絡平臺模式會設計的更全面,進而促使內部控制工作做得更完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網絡平臺模式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分別是內部管理,內部監督和評價以及人民群眾的意見反饋。若想將網絡平臺模式構建的更好我們必須要對這三個方面的注意事項進行了解,具體如表1所示。
三、行政監督創新及線上線下模式設計
行政事業單位要想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它必須要保持清正廉潔的行政水平,在內部控制制度架構進行完善時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監督體系,并且為了保證這個監督體系能夠最大限度的執行,我們必須要建立“線上線下”的監督模式。何為線上線下的監督模式,具體如圖3所示。
圖3線上線下模式圖
通過圖3我們可以對行政監督的線上線下模式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通過線上線下這個模式可以知道行政事業機關的內部控制其行政監督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工作監督,在這方面監督的重點主要是看此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各部門的工作時是否有違法違紀現象;另外一方面是對其內部工作人員在進行個人生活時是否貪污腐敗或者有生活作風的問題,此方面的監督要依靠監督小組人員以及人民群眾。
建立此行政監督體系的目的在于是為了讓權力和責任得到有效的制衡,促使行政機關的內部控制水平可以得到顯著地完善與提高。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為了讓行政事業單位緊跟人民腳步,緊跟國家發展,緊跟時代步伐我們必須要把內部控制工作做好,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架構可以在新時期得到更近一步的完善。內部控制控制制度的架構完善不僅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公眾形象,更是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李翔,楊雄勝,陳麗花,等.企業內部控制創新方向及其基本模式研究[J].會計研究,2017,34 (12):124-125.
[2]馬娜.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探討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7,14 (60):157-158.
[3]丁妥,張艷輝,姚增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大學為例[J].會計之友,2018,57 (44):102-106.
[4]張忠民.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基于COSO框架的再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2017 (13):33-34.
[5]姜麗秋.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6 (1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