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媛 劉新玲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建設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選拔任用干部的問題,提出了考核評價領導干部的三原則:一是既看顯績又看潛績;二是要公道正派地評價敢于擔當?shù)母刹浚蝗且妗v史、辯證地看干部。體現(xiàn)了我黨對干部考核和選拔認識的深化,是我黨新時代全面、客觀地評價和選拔高素質(zhì)領導干部的重要遵循,是對黨的干部路線、組織路線的最新闡釋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習近平;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原則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050-02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diào)要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建設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如何才能將高素質(zhì)的干部選拔出來?首先就要對領導干部政績有個科學全面的考察,并將其作為提拔重用的依據(jù)。對此,習近平一再強調(diào),黨委和組織部門要從嚴管理干部,對干部選拔任用嚴格把關(guān),讓那些真正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敢擔當、干實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并提出了考準考實干部政績的三原則。深入領會和貫徹這三個原則,對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事業(yè)觀、工作觀,對于組織部門規(guī)范和完善干部管理,提高政績考核的準確性、科學性,防止帶病提拔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既看顯績又看潛績
如何考準考實領導干部的政績,習近平提出了“既看發(fā)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的獨到思想[1]419。所謂“顯績”就是短期能見效的、可以看得見的政績,比如GDP增長速度、招商引資數(shù)量等,而“潛績”則是長期性的,不能馬上見效的政績,比如環(huán)境保護、解決民生問題和教育問題等。
(一)看顯績,但不唯GDP論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對GDP問題有著深邃而全面的見解。首先,在浙江工作時,他就認識到了唯GDP論英雄的危害。他說:“把經(jīng)濟發(fā)展簡單化為GDP決定一切,會導致一些地方出現(xiàn)以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經(jīng)濟指標論英雄的片面的政績觀,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結(jié)果給地方發(fā)展帶來了包袱和隱患,并引發(fā)了諸多社會矛盾和問題”[2]73。其次,習近平的不唯GDP論,并不等于不要GDP,而是要綠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GDP。在新常態(tài)下,GDP作為一種經(jīng)濟發(fā)展指標仍有其意義。他多次強調(diào),發(fā)展是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nèi)匀恍枰狦DP,但務必要科學地發(fā)展。地方領導干部要轉(zhuǎn)變以往的經(jīng)濟增長方式,追求有效益、有質(zhì)量、有合理速度的經(jīng)濟發(fā)展。再次,GDP不是最終目的。發(fā)展不能脫離“人”這個根本,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發(fā)展才是終極目標。習近平強調(diào):“GDP、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標,但都不是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2]95。
習近平總書記的不唯GDP論,對于改變領導干部的為政方式、思維方式和改革發(fā)展理念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樹立政績考核的新導向,可以讓那些堅持科學發(fā)展的領導干部輕裝上陣,不再為GDP及增長率糾結(jié)了,讓那些盲目追求GDP增長率的領導干部警醒,不再搞竭澤而漁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最終領導干部可以著眼于長遠的發(fā)展,將精力放到調(diào)結(jié)構(gòu)、惠民生、促改革上來。
(二)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tài)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nèi)容
考核領導干部不能唯GDP論英雄,那我們要如何科學地考核評價領導干部的政績呢?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tài)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nèi)容”,并要求中央組織部抓緊研究落實[1]419。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tài)效益三者之間,民生問題是根本。改善民生,就是要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讓人民大眾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發(fā)展機會不斷增多、發(fā)展能力不斷提升、享受更多的權(quán)益和保障。在新時代,美好生活不是簡單地解決溫飽問題,更不能以犧牲生態(tài)為代價,美好生活內(nèi)在包含著對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進步的追求。習近平將解決好民生問題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實績的重要內(nèi)容,突破了以往GDP獨大的考核理念,其實質(zhì)反映了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執(zhí)政目標的干部觀。
(三)埋頭苦干、不急功近利的潛績是最大的顯績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曾精辟地論述過干部政績中“潛”與“顯”的辯證關(guān)系,他說“‘潛與‘顯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一對矛盾,‘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jié)果”[2]108。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diào)“功成不必在我”,再次要求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要甘于做鋪墊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后任的工作是建立在前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領導干部都不愿做打基礎的工作,“顯績”就無從談起,就成了無源之水。河南林縣的紅旗渠和福建東山縣的“三北”防護林等偉大工程,都是幾代領導干部一以貫之完成的,就像接力賽一樣,一任接著一任干,將一張美好藍圖繪到底。毋庸置疑,鋪墊性工作通常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功成之前少有人知,但是這種“潛績”,才是最大的“顯績”。領導干部只有干實事,求實效,樹立“久久為功”之念,將政績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群眾的心里,才能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既看顯績又看潛績”的干部政績觀,就是要求干部要立足于實際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忘初心,謀劃長遠,多做埋頭苦干的實事,不求急功近利的“顯績”,創(chuàng)造澤被后人的“潛績”。
二、要公道正派地評價敢于擔當?shù)母刹?/p>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有擔當精神,并將領導干部的擔當提升到對黨忠誠履職的高度。2012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講話中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要在推進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中大力倡導擔當精神,努力形成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用人導向[3]。
在實際工作中敢于碰硬、不徇私情、個性鮮明的領導干部難免會因為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習近平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指出:“要正確對待民主測評。強調(diào)群眾公認當然很重要,如果大多數(shù)群眾反對,一般來說這個干部是有問題的。但講群眾公認絕不是單純以票取人。敢負責、干工作的干部往往會丟點票。不能形成‘唯票的導向,不要引導領導干部當所謂的‘滿票干部,否則就會引導干部當‘老好人,不敢得罪人,甚至拉票、賄選”[2]10。習近平提出不要引導領導干部當“滿票干部”和“老好人”,其實是引導領導干部要不怕得罪人、要敢于擔當,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下去的“利劍”。
當選為黨的總書記以后,習近平一以貫之地大力提倡擔當精神,將敢于擔當作為好干部的“五條標準”之一,要求組織部門要公道正派地評價敢于堅持原則、勇于擔當?shù)念I導干部,要為他們撐腰,讓那些“圓滑官”“老好人”干部沒有市場。習總書記的這番話,鮮明地指出了當前干部選拔任用中仍然存在的“唯票”評價問題,并要求讓不怕得罪人、勇于擔當?shù)暮酶刹空嬲艿阶鹁春椭赜谩_@在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的今天,特別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黨和人民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批敢于擔當?shù)母刹堪迅母镞M行到底。他們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敢于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三、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干部
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用人得當,就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干部,注重一貫表現(xiàn)和全部工作”[1]419。
(一)全面地考核干部的標準
2013年,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20字好干部標準,把對干部德能勤績廉的要求分別從思想、立場、態(tài)度、責任、操守五個方面具體化,構(gòu)成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考核標準,而且體現(xiàn)出了“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取备刹靠疾焖悸贰_@20字好干部標準分別使干部的德、能、勤、績、廉具有了客觀、明確的操作性。
(二)歷史地考核干部的方法
考察識別干部的主要方法是要看干部的全部工作和歷史,而不是一時一事。所以,考察干部,功夫要下到平時,不能只靠提拔前對干部進行一時的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從時間和空間上對考核領導干部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到基層群眾中,在鄉(xiāng)語口碑中考察干部。要到干部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進行“回頭看”考察,從熟悉情況的人員和群眾那里了解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就巡視工作連出“大招”——“巡視全覆蓋”“巡視回頭看”,也是對干部政績歷史考察的一個思想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二是要近距離地接觸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節(jié)”中察德。在平時的干部考察工作中,不但要考察工作的“8小時”,還要考察工作外的“8小時”;不但要考察領導干部的“工作圈”,還要考察他的“朋友圈”“親屬圈”“生活圈”。
(三)辯證地考核干部的思維
考核一個領導干部時,一是要辯證地看德和才。習近平強調(diào)了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挠萌藰藴省2耪撸轮Y也;德者,才之帥也。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強調(diào)以德為先,也絕不忽視才。一個干部有德無才,雖然政治上可靠,但是不能擔負起該擔當?shù)呢熑巍6且q證地看干部的長處和短處。習近平說: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看待一個干部,不在于有沒有短處,而在于短處和長處相比,什么占主導地位,什么是主流,要看短處是否影響了大局,是否成了致命的弱點。
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公道正派地評價敢于擔當?shù)母刹浚妗v史、辯證地評價干部,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干部考察評價的三個原則,體現(xiàn)了我黨對干部考核和選拔認識的深化,也是我黨新時代全面、客觀地評價和選拔高素質(zhì)領導干部的重要遵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diào)認真落實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N].人民日報,2012-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