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
摘 要:保險行業對于一國的國民經濟至關重要,不僅可以穩定社會,也可以發展經濟。保險業在我國起步晚,發展快,短短30余年的時間里已經有將近100多家的經營公司。但由于保險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比較低,行業自律不夠等原因,導致存在壟斷競爭、不正當競爭等現象,影響了保險行業的發展和穩定。本文試圖從保險業存在的不正當競爭形式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從而提出相應對策,以解決保險行業目前的不正當競爭現狀。
關鍵詞:保險行業;不正當競爭;法律監管
中圖分類號:D923.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4-0128-03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已經發展到了100多家,保險的觀念深入人心。但保險市場的迅猛發展隨之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同業惡性競爭,不正當競爭現象此消彼長,保險行業相關法律的不細化導致出現問題無對應法律法規進行懲治,執法出現困難。本文試圖從保險業發展概況以及不正當競爭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相應對策,以解決保險行業存在的不正當競爭問題。
一、保險業不正當競爭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章第2條第2款的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具體到保險市場中,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保險經營者即保險人,在我國境內主要是保險公司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二、保險行業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1.侵犯保險同業經營者的知識產權
保險條款是人為設計出來的,是保險經營者根據本公司的經營需要以及針對的人群不同而思考出來的結果,是具有獨創性和專屬性的,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或者組織不得隨意盜用或者侵犯,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新開發出來的保險條款的保護期是半年,在保護期內,其他保險公司不得經營此險種,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同業者因為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吸引更多的客戶,更好適應客戶需求而擅自使用競爭對手的保險條款,或者對其稍加改動,調整,更改條款名稱等,但仍然具有同質性,給同業者造成損失,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也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這種行為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2.保險業內部人員違規違法操作,造成競爭亂局
無論是簽訂勞動合同的保險公司業務人員還是簽訂代理合同的保險營銷員或者中介機構業務人員,業務人員收入中除了工資底薪主要靠業績提成,也就是績效工資或獎金,實踐中保險公司付出的銷售費用點提高了,但他們的實際收入增加不多甚至減少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把本應由個人應得的收入拿出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返還給了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有的還給予業務介紹人費用。這種違規操作不僅打擊了競爭對手,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發展運行,而且也增加了保險公司的成本,影響未來償付能力,另外,也可能導致投保方惡意退保,嚴重擾亂了保險業經濟秩序的穩步前進。特別當下,我國保險業市場尚不成熟,存在較多問題,這種行為更會產生嚴重后果。
3.在廣告宣傳中詆毀競爭對手
廣告是現在各大行業包裝自己、宣傳自己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保險行業也不例外,但在廣告宣傳中就存在著詆毀競爭對手的現象。主要包括故意制造和散布有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業聲譽的虛假消息、詆毀其法人人格,削弱其市場競爭能力,從而讓自己的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等。很多保險公司利用業務人員散布競爭對手劣勢,不能按時履約,或者采取間接的方式,比如報紙、媒體、電視等渠道,暗指對手的產品有問題,抬高自己公司產品。這類行為都違反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不允許的。
4.違反法規,擅自降低保險費率
過去幾年,受益于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保險投資渠道拓寬等政策紅利,保險業進入加速發展通道,并不斷“揚眉吐氣”,但事實情況并非如此樂觀,國內外的低利率環境對保險業影響巨大,從保監會的公開發言中顯示,未來中國很可能在中長期保持利率走低的境況,這對于保險業而言將是一個大的挑戰。債務信用風險、資產負債錯配等風險因素將給保險投資收益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盡管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中權益類資產和另類投資占比不斷增加,但保險資產配置仍以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保險市場更需要控制風險,穩步發展。但有的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不考慮經營成本和風險,私下簽訂相關協定降低保險費率,或者通過退還、變現等形式變相降低,這些行為都嚴重違反了保監會關于保險費率管理的規定,不僅給自身帶來了風險,也擾亂了保險市場的競爭局面,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5.利用行政權干預保險市場的競爭
保險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使得很多公司在發展業務時試圖去跟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合作,但在實踐中就滋生了利用行政權去干預,甚至強制規定一些行政單位必須到指定的保險公司進行投保,壟斷某些單位的保險業務市場的行為,給別的同業者帶來損失,也影響了市場的正常運行。最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為中小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通過保險公司和教育部門的聯合強制,還有一些是保險公司通過與當地交通管理部門的間接聯系,強制向車主收取車上人員的責任保險費。另外一種是借助某些行業的壟斷地位實施強制保險的行為,比如電力部門、鐵路、民航飛機運輸等。這些行業的經營者具有其他競爭者沒有的優勢,直接面對廣大客戶,可以利用其壟斷地位,強制用戶或者消費者接受其交易方式和條件,從而為自己謀取利潤。
三、我國保險業反不正當競爭的相關法律法規
1.保險業法律法規
保險法中已有關于不正當競爭的相關規定。新《保險法》第115條規定保險公司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第47條至第51條列舉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從廣義上來說,保險法也包含在反不正當競爭法里面。
2.反不正當競爭法
該法自1993年實施以來,對于制止和規范市場公平競爭、防止不正當競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然也適用于保險行業,是保險行業市場正常運營所需遵守的基本法律規范。除個別條款外,其余有關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定對整個保險行業都是適用的。
四、保險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存在的問題
1.《保險法》方面
該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僅有原則性規定和少數的具體規定,無法完整涵蓋市場上存在的諸多形式、變化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且在民事、刑事責任方面并無完備的法律責任。
2.《反不正當競爭法》方面
由于該法出臺時間比較早,法規不全面,對現在形式多樣的不正當競爭方式未能完全納入,使得懲處一些不正當競爭活動無法可依,沒有法律依據。另外,法條多是一般性條款,沒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對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就難以有效規制,例如人才的惡性競爭。
3.其他相關法規方面
以《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為代表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對保險市場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細化規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保險法可實施性不夠的問題。
五、完善保險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相關建議
1.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制
第一,增加有關不正當競爭形式的法條種類。對近年來出現的新型的、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加以總結,補充進法條,以確保對保險市場上的一些新式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含攝。
第二,立法技術有待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內多是一般性條款,可以采用一般性條款和具體性條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完善,提高立法技術,豐富法條內容,改進實踐中存在的法律依據問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不致無法可依。
第三,加強《保險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銜接。部門法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各有相通之處。《反不正當競爭法》也不例外。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條款與《保險法》競合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采用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的原則或者個別情況時適用一般法條也可以。
2.完善《保險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制
第一,完善對法律責任的規定。從法律責任的角度來界定與其相適應的內容和標準,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制進一步細化,重點要完善保險市場經營者的自身約束機制、保險行業自律組織、保險監督機關的法律監督。
第二,可考慮吸收部門規章中的成熟規定?!侗kU公司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中比較成熟有效的規定應當考慮吸納到《保險法》中來。
3.完善其他法律法規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制
針對保險市場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針對性地制定處罰辦法、“公平競爭條例”等部門規章,限定公平競爭的條件、競爭環境、手段和競爭規則,嚴懲擾亂保險市場秩序的行為。
六、我國保險市場法律監管存在的問題
1.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我國保險法自頒布以來,已初步建立了以保險法為核心的保險法律體系,使保險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目前我國保險立法仍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保險同業競爭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管?,F行《保險法》在反不正當競爭方面只規定了商業賄賂和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強制保險兩種行為。雖然在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中列舉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但是該規定只屬于行政規章,其效力低于行政法規,更低于法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保險公司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不完善
由于保險市場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管制,獲取保險執照的公司實際上受到了無形的保護,特別是在目前中資保險公司基本為國有控股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這樣的市場中,有效競爭明顯不足,經營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商意識。同時保險行業缺乏市場退出機制,這使得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經營者當然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由此催生高風險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3.保險業反不正當競爭與執法權存在沖突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的主要執法機構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2007年又新設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3條第2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監督檢查的,依照其規定。這是對反不正當競爭管轄問題的轉向處理。雖然說明了相關機關對于反不正當競爭的管理問題,但未能窮盡列出所有的可執法機關,例如保監會就是可行使監管權的機關。執法主體的多元化,監管權的不集中,容易導致多頭管理,實際工作中就產生了相互推諉,出了事情不承擔責任的消極后果。
七、關于完善我國保險市場法律監管的建議
1.應盡快完善保險行業相關法律法規
在法律上應進一步確立以保監會為主,其他相關機構為輔的多重監管體系,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和職責以及保險行業協會、專業性的保險同業協會的地位和作用。
2.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
保險行業自律組織對于行業的正常穩步發展至關重要,由于自身對行業狀況更為敏感,了解得更為透徹,才能有針對性地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避免不正當競爭現象的產生。加強行業自律可以對其他措施進行補充,填補監管存在的漏洞,雙管齊下,從自身出發,根源處解決,才是保險業良好發展的重要條件??v觀國內外,歐美發達國家無不也是對行業自律組織十分重視。比如保險行業協會的管理和發展,保險業基金會等。我國也可從中吸納優質經驗,制定出適合本國的行業公約。
3.明確各執法主體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避免多頭監管
我國保險業主要采取的是分業監管的制度。如今,我國保險市場的執法主體多樣,監管權不集中,容易出現分散,在這種形勢下,就更需要對監管和執法的主體進行細化,明確各主體的具體職責,明確劃分開執法權,發揮政府機關管理的優勢,各司其職,各盡其用,加強對保險市場不正當競爭的懲處,規范保險市場,維護其正常運行。否則就會出現多頭監管,執法困難,互相推諉的現象。
4.應建立良好的保險市場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促進保險市場的良性競爭
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以及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的步伐都在加快。要改變低層次競爭和壟斷競爭的局面,提高國內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監管機構應適當放低對眾多中小型專業化保險公司進入市場的門檻,鼓勵其發展,以滿足保險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加快中資保險公司的審批速度,并發展多種組織形式的市場主體。這樣才能促進保險市場的充分競爭,減少濫用優勢地位限制競爭的現象發生。
5.處理好《反不正當競爭法》與保險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
根據法律適用原則,在同位法中,特別法與一般法不一致時,特別法優于一般法?!斗床徽敻偁幏ā肥瞧胀ǚ?,保險法是特別法。在具體適用時,應當針對具體的法律問題,哪條規定更明確、更具有可操作性,就可以適用該條規定。
八、結語
結合以上所述,我國保險業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也需進一步改進,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客戶的需要,保險業競爭法律監督的缺乏造成保險業不正當競爭行為和限制競爭行為泛濫。為此,應盡快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完善立法,改革保險監管體制,以實現保險市場有序的良性競爭,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艷芳.淺析我國保險行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及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05(2).
[2]胡炳志.不正當保險競爭行為認定初探[J].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5(6).
[3]庹國柱,朱俊生.論當前保險發展與風險防范[J].保險研究,2004(12).
[4]譚萍.淺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構成要件和法律特征[J].法制與經濟,1995(2).
[5]朱俊生,庹國柱.車險市場不正當競爭風險的根源及其治理[J].法商研究,2003(3).
[6]孫祁祥,朱俊生.我國保險業發展評價指標探析[J].保險研究,2009(7).
[7]崔曉東,曹家和.我國保險監管問題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5).
[8]呂明瑜.競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