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楊 王煥然
摘 要:在各國航海能力都顯著增強的今天,“無害通過權”作為國家利益與自由航行兩種力量的妥協,更具有討論的價值,尤其是關于軍艦的通過,在國際上的聲音更是不同,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并為我國提供方案,將是十分有意義的。本文從無害通過的基本理論談起,并通過外國軍艦無害通過的實踐和爭議進行探討,之后延伸到對于外國軍艦無害通過制度的分析,最后,為我國的實踐情況提供具體的建議,以期實現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在無害通過盛行的大背景下,維護我國權益。
關鍵詞:軍艦;無害通過;聲明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100-02
無害通過權,具體要求為“不停止”和“一定速度”,這一權利有著其自己的起源背景,同時,該權利也是國家利益的形式來維護我國的領土安全和國家利益,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無害通過權的緣起及作用
(一)無害通過權的緣起
在1876年,英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國王訴凱恩案,在這一案件中,“無害通過權”被提了出來。10年之后,美國也通過文件對這一權利加以認可。一直到了19世紀的末期,這一權利得到了基本的確立。20世紀初期,在國際上出現了一個文件,將這一權利加以體現,這一文件就是《過境自由規約》,這個文件做出的組織是“國際聯盟”,其中就初步規定了本權利的一些內容。
這一權利是兩股力量較量的結果,首先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領海意味著主權的一部分,外國的船,尤其是軍艦的通過無疑是對一個國家的侵犯,從這方面來講,不論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絕對不會允許主權被侵犯事情的發生;另一方面,伴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國際交流越來越多,經濟類的活動肯定也就會越來越多,而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海上航行難以避免通過別國的領海,可是這一需要是與國家主權存在一定沖突的。這個時候,“無害通過權”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途徑,這一權利要求“無害”,所以在經過的外國船不可以威脅到領海所屬國的國家利益,這也是對于主權的一種保護。同時這一權利也為全球經濟發展鏟除了阻礙,因為這種“通過”本質上來講就是為了方便,不需要以侵犯他國主權為目的。所以,我認為這種權利是兩種力量相互拉扯、最終妥協的結果。但是我們也同樣要認識到,這兩種力量的拉扯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當外國船的通過威脅到領海所屬國的利益時,如軍艦的通過等,這個時候領海所屬國也會做出一定的行為來抗衡。
(二)無害通過權的范圍
在航行實踐以及法律的發展過程中,本權利的范圍已經脫離了“領海”范圍的限制,同時,也不是領海的所有部分都可以適用這一權利。關于本權利的適用范圍,筆者認為可以概括為三部分,首先,“一定范圍內的內水”,通常情況之下,其他國家的船想要經過內水的話,必須“走程序”,經過內水所屬國的一定程序批準。但是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假如使用“直線基線”的思路來對領海寬度基線進行確認的話,并且讓以前不被認定是內水的部分在基線里了,被認定成了內水,這個情形下的內水部分就應該可以運用本權利的相關規定。其次,“群島水域”,對于群島的直線基線,這些島嶼的國家是有規劃和確定權的,這個時候被基線囊括在內的一片范圍的水域,本權利的相關規定是可以用的。最后,“特殊的國際海峽”,這種海峽有其相應的制度對過往船只的義務進行規定,但是有時候也要使用無害通過權。
二、軍艦領海無害通過的實踐及爭論
在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有其具體的要求和規定,具體分析,關于該項權利的規定,一共有三種模式。
(一)“所屬國同意”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外國軍事用船應該提前向領海所屬國進行報告,將自己航行的目的進行說明,經過同意之后,就可以行使該項權利了,緬甸、斯里蘭卡等國都采取這種方式;緬甸有明確的規定,假如在未經緬甸同意,就進入該國的領海,該國有權讓該船舶馬上出離本片海域,如果拒不出離,則本國可以使用相應的措施。這種模式是三種模式中限制最為嚴格的一種,只有經過所屬國“知曉”并且做出一定的意思表示,即“同意”,才可以通過,這是對所屬國領海權利的一種保護,也是為了國家安全的最佳途徑。
(二)“提前報備”模式
主要就是在軍事用船經過他國領海之前要提前向其進行報備,進行通知,把自己的目的地等信息進行告知,韓國、克羅地亞使用這種模式,其中,韓國對其更是有明確的規定,規定指出外國的軍事用船在經過本國的領海時,必須要把這次行使的理由,船本身的各項信息進行“上報備案”,才可以進入本國的領海,如果拒不報備的話,根據韓國的規定是不可以進入的。這種模式是三種模式中,居中的一種,并不需要“同意”,只需要“知曉”就可以通過,但是跟下一種模式相比,還是有一些嚴格。
(三)“自由航行”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不需要經過所屬國同意,也不需要將船的信息向該國進行報備或者任何程度的說明,直接通過就可以[1]。英、德、意等國家一致提倡這種模式,他們認為這是國際上的一種權利,各國應該積極地響應和支持,促進自由化,但是在荷蘭,在堅持這一模式的基礎上,也規定了“特別條款”,就是說,假如A國的軍艦在荷蘭的領海內通過,按照一般原則是無須任何手續的,但是假如A國的三艘軍艦同時通過,那就不僅僅是“報備”就能解決的問題了,還需要荷蘭的同意,才可以行使“通過”的權利,所以說這種模式在不同的國家里可能都會有所運用,但是運用的程度以及接納的程度卻是有所不同的,因為國家的領土尊嚴以及安全是一個國家極重要的事務。海牙國際會議也曾經在草案提出,不可以對通過的軍艦使用“許可”或“通知”等限制,應保障自由[2]。從上述的各種做法上來看,不同國家都會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一定程度模式的選擇,其中“發展中”國家,更多的是認為應該對于這一項權利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比如“同意”或者“通知”這兩種模式成為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選擇,而相對應的,少數比較發達的國家則會選擇更加自由的方式。
三、外國軍艦在我國領海無害通過的制度建議
(一)完善“批準”制度
1.設立“涉外批準委員會”
在我國,假如外國軍艦想要通過領海,必須要經過我國的批準,那么問題來了,如何進行批準將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第一步是“向誰申請?”我國應該指定一個部門來專門進行批準審查,如果批準程序涉及內容較多的話,也可以單獨設立一個“涉外批準委員會”來專門對這一問題進行受理。因為在一項審批中,可能涉及很多具體的問題,如軍艦的通過目的,我國的安全預案以及外交回應等,所以筆者認為,設立“涉外批準委員會”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委員會的成員由外交部、安全部以及公安部、軍隊等相關部門組成,在批準之前要進行協商,對于其具體事項也要有一定的預案和準備[3]。
2.列明審查內容
對于要審查的具體內容給予明確規定,比如說審查該軍艦之前的用途、此行的終點、目的和軍艦上的具體設備等,應該明確地列出,這樣才能使審查的效率得以提高,并且由于審查的內容十分具體,而且很細致,可以充分保障我國的安全并針對軍艦上的設備決定是否讓它通過或者提出什么樣的應急預案。所以說,“列明審查內容”是特別重要的,也是在解決審查機構問題之后,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3.時限問題
對于給予“同意”或者“不同意”回復的時間,也要有較為具體的規定,雖然軍艦不比商船,其通過的時間影響著其經濟交往的效率等問題,但是軍艦的航行在其所屬國的戰略中也同樣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在其審查過程中,如果沒有發現存在違規事項,就應該盡快通知其通過,一方面為了其快點通過,以免時間長而出現變數,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效率考慮。所以,應該根據軍艦的情況來確定審查期,并且在審查之后馬上告知。
4.明確拒絕的情形
對于拒絕通過,應該明確規定幾種情形,以“讓其信服”,決策有據。首先,對于目的存在問題的軍艦,應該根據其具體情況輕重來判斷是否讓其通過,假如是為了軍事演習,那是堅決不可以同意通過的。其次,對于軍艦上存在過多“安全隱患設備”的時候,我國可以根據其嚴重程度進行具體的判斷,假如軍艦上有核武器,那么堅決不可以讓其通過,因為這個情況下,對我國造成的威脅太大了,假如只是有少量普通發射器等軍艦必備的物品,則不必對其進行拒絕。最后,在一個時間段里面,不可以有好幾個屬于一個國家的軍艦進入,因為這種情況真的太危險了,稍不留神就可能會引發戰爭,安全隱患也太大了,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必須要嚴格禁止,并且有規定。對于上述三種情形,應該進行明確規定,在拒絕通過的時候,我國也應該明確說明不讓其通過的理由。
(二)制定“通過”程序
1.規定通過方式
對于通過方式,在國際文件上已經有了詳細的說明,但是在我國也同樣要保證規定的銜接性,也要明確說明通過的方式,就是兩個關鍵詞“不逗留”和“速度”,除非特殊的情況外,通過的時候肯定要一致行駛,不能中間突然無故停止,但是假如存在特殊情況,比如前面存在危險或者船舶損壞了,都可以按照我國的規定來適用。另外一個關鍵詞“速度”,就是要保障一定的速度通過,不可以惡意減速。對于這個通過方式,我國也要對其加以規定,尤其是至關重要的兩個關鍵詞,一定要明確,并且說明例外的情況。
2.指定航道
在指定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要結合領海水域的具體特點,要保證航道的安全性,并且方便我國對其進行跟蹤監督,所以說,指定一條合適的航道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外國船的特點,水域的安全和我國的監督等問題,都是需要考慮在內的,根據這些影響因素從而決定一條最優化的航道,這也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3.上浮義務
“上浮”是對外國的軍艦實行有效監督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不能實現有效的監督,那么前面再多的管控都容易流于形式,除非軍艦由于質量問題或者損壞原因不能上浮,否則,必須上浮,這也是我國應明確說明的內容。
4.關于核能動力
假如外國軍艦使用核能動力,一定要保障清潔使用,一旦有排放核廢物的可能性,就應該讓其馬上停船進行檢查,拒不配合的話,就有權利讓該軍艦馬上離開海域。如果船上有核武器,是不可以給予批準的,但是假如船只是使用核動力,那就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核和控制了,不可以侵犯到我國海洋權益。
參考文獻:
[1]谷文昭.關于軍艦無害通過權若干問題的思考[J].理論建設,2007(6).
[2]League of Nations, Conference for the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Final Act, April 12, 1930, Art.12 (C.228.M.115.1930.V, League of Nations Pub.No.1930.V.7)
[3]吳宏.論軍艦的無害通過權[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