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摘 要: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建構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必須經過持續不斷的動態性發展才能得到實現和鞏固。以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要意義為邏輯起點,結合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領導權問題上的歷史探索,提出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兩點策略:一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夯實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物質基礎;二是加強以自我凈化為核心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建設。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124-02
“領導”一詞最初的含義是非強制性,因此領導權強調的當然就是引起服從的非強制性的影響力。意識形態領導權是指特定意識形態依據自身理論的辯護,利益代表的充分普遍性,借助于教育、引導、說服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定向與灌輸、吸引、感召、同化大眾,最終獲得大眾心甘情愿或全心全意的認可和贊同,自覺而非強制性地獲得在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帶領和指導大眾,從而控制、引導或規范社會的一種權力。非強制性、動態性、權威性和階級性等特性是其核心表述,但核心要義是自覺認同。
一、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要意義
(一)意識形態領導權是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個政黨要想長期執政,必須得鞏固政權的合法性。所謂合法性,“是指一種政治統治或政治權利能夠讓被統治者認為是正當的、合乎道義的,從而自愿服從或認可的能力與屬性”。葛蘭西特別重視加強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一個政黨掌握文化領導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和強化自己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地位。因此,無產階級要奪取國家政權就必須首先奪取市民社會的文化領導權。主流意識形態的危機甚至是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喪失,必然導致執政合法性隨之喪失,進而會影響到整個現存社會秩序的穩定性,進一步會威脅一個國家整體的內部安全和國際安全。因此,作為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必須鞏固國家意識形態領導權,這是無產階級執政的重要基石。越是在改革開放的深水區,利益矛盾錯綜復雜,越要求黨和政府積極主動地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不能掉以輕心,唯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意識形態領導權是國家之間競爭的聚焦點
現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以文化軟實力為重要指標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上,軟實力中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因素更起著維系國家獨立、民族團結的重要作用,也是綜合國力中較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更為穩定的、牢固的內容,是現代國家之間競爭的聚焦點。一個黨能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能否以科學的信仰武裝人,是它打好信仰爭奪戰和鞏固執政合法基礎的一個重要方面。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爭奪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斗爭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終止,反而以更加微妙的、隱秘的、不動聲色的方式悄然而激烈地進行著。他們大搞“和平演變”戰略,大搞“攻心戰”,大力強化意識形態滲透,妄圖動搖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從而導致社會動蕩、政局失控,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實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保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和整個國家的安全。
二、蘇聯解體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啟示
存在了近七十年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蘇聯在1991年宣告結束。蘇聯解體成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件。蘇聯解體是一個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結果,但蘇聯共產黨喪失意識形態領導權,無疑是造成蘇聯最終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史為鑒,給我們留下了幾點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所謂“公開性”“民主性”和“多元論”的思維占據主流,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不少報刊開始刊登歪曲和污蔑蘇聯歷史的文章和作品,從各個方面否認蘇聯的奮斗史、攻擊蘇共歷屆領導人、社會主義制度,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歪曲蘇聯歷史的言論令人瞠目結舌。重新審視那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反共反社會主義的言論主要從三個方面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領導進行攻擊。第一,他們對無產階級革命領袖進行全盤否定。第二,他們抓住實際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加以渲染和夸大。第三,他們利用具體體制中弊端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這些反黨反共產主義的言論,很容易讓沒有歷史經驗、缺乏理論功底的人們上當。因此加強主流輿論引導才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二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無產階級政黨及其領袖不斷做出新的理論探索。然而,列寧去世后,蘇聯后來的領導人沒能繼承和發揚生機勃勃的學習和創造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中的教條化、片面化、虛無化的錯誤傾向越來越嚴重。蘇聯在意識形態建設中的失敗告誡我們,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正確地關注、解釋和指導現實,才能真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不斷取得社會主義的新的勝利。
三、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領導權問題上的歷史探索
意識形態領導權問題,直接關系到黨和社會主義的興衰存亡。為此,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對該問題給予特殊的關注,并以大無畏的勇氣對該問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總的說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立足中國實踐,并借鑒其他國家經驗,提出了一整套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戰略思想,構建了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創造了許多正確、具有創新性的真知灼見,成為我們面對該問題的寶貴財富。自建黨以來,我黨在重視加強意識形態方面主要進行了以下三方面探索:一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重視意識形態領導權;二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三是與時俱進地探索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規律和方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就意識形態領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指導和推動意識形態工作開創了嶄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造了社會主義思想防御體系,這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顯現。新時期,只有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才能更好鞏固和發展主流意識形態,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堅定干部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黨、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四、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策略
(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夯實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物質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屬于思想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在現實中,經濟發展為意識形態的發展提供了物質財富的支持,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意識形態的發展水平,經濟發展為意識形態的發展提供直接的動力和現實依據。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長足發展,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中國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在經濟方面的成就帶給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和改善,2020年全面奔向小康已經落到實處,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及吸引力也大大增強。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如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等,經濟社會、城鄉區域發展還很不協調,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感召力。但我們有信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一定會不斷提升綜合國力,從而進一步夯實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物質基礎,鞏固和發展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領導權。
(二)加強以自我凈化為核心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建設
以自我凈化為核心的黨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目前形勢看,我們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任務仍很艱巨,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新時代要推動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要做的事情很多,以下五點尤為重要。一是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打牢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也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和從嚴管黨治黨的新境界。二是堅定不移地用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各方面建設,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用黨的政治建設統領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用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其他各方面建設,黨的建設才有魂,管黨治黨才有力,黨的領導才能在適應偉大事業的要求中真正加強。三是堅定不移地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歷史和現實的經驗都表明,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黨內政治生活是增強黨的“四自”能力、正確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基本途徑,是黨員干部接受組織教育、錘煉黨性的有效平臺。四是堅定不移地全面增強執政本領,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黨的十九大把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提到全黨面前,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五是堅定不移地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的監督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各級黨建主體責任到位,堅持開門搞活動,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召開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參考文獻:
[1]于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