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 王亞靈 張正圓
摘 要:現代大學制度逐步推進,“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參與式治理模式已經逐漸成型。高校院系黨組織在基層院系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及保證監督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高校院系黨組織監督缺位的原因,探討了在參與式治理的視角下,通過制度化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領導干部的選拔和考核、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相結合的方式來完善高校院系黨組織的監督機制。
關鍵詞:參與式治理;院系黨組織;監督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137-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保落實。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之后,積極推進和完善現代大學治理制度,已經成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也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必要舉措。高校院系黨組織在基層院系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及監督保證作用,在當前大學現代化治理的背景之下,如何完善并發揮基層院系黨組織的監督作用和保障機制是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校院系參與式治理的內涵
治理是“指在一個既定的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滿足公共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1]。治理具有主體多元化、結構扁平化、方式多樣化等特征。
(一)參與式治理
“現代治理理論認為,現代大學治理應實現共同價值取向基礎上的多元主體共治,以法治為依托,以制度性建構為基礎,建立適應學校內部多元主體參與學校公共事務決策的運行體制和機制,即參與型的治理模式。”[2]2010年,教育部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公辦高等學校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依法落實黨委、校長職權。完善大學校長選拔任用辦法。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建設,發揮群眾團體的作用。”[3]現代大學制度在我國高校治理中逐步推進,現在已經形成了“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參與式治理結構。
基層院系是高校的有效組成部分,在高校院系治理中,黨政聯席會是實現參與式治理的基礎和關鍵。黨政聯席會議通過健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從而對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權力、學院行政的行政權力、教授委員會的學術權利、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代表大會等群團組織的民主權利等進行科學的配置和有效的協調。參與式治理模式具有中國特色,也吸收了國際上先進的大學治理經驗,既保證了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時又遵循了大學作為教學科研組織和學術組織的特性,體現出了各方的價值和訴求。
(二)院系黨組織在學院治理中的監督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院(系)黨的領導,發揮院(系)黨委(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責任,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黨組織決定的貫徹執行;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通過院(系)黨政聯席會議討論和決定本單位重要事項,健全院(系)集體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提升班子整體功能和議事決策水平。”院系黨組織在學院治理中處于關鍵位置,并且發揮著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的作用。
1.有效的監督能夠推進院系治理。院系黨組織是基層制度頂層設計的主體,并通過黨政聯席會議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的設定和把控,統籌協調教授委員會、教代會、學代會等群團組織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定能夠有效地貫徹執行,促使院系的教學科研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2.有效的監督能夠遏制腐敗滋生。高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腐敗案件時有發生。僅2016年就有27名高校領導干部被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紀律審查欄目通報[4]。因此探索加強高校院系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課題和現實課題,同時也是預防和遏制高校腐敗滋生的重要舉措。
二、高校院系黨組織監督缺位的原因
有學者認為:“高校院系黨組織監督包含三個層面:一是高校院系黨組織對所在高校的監督(包括對本院系行政、同級院系和高校);二是高校院系黨組織作為監督客體和對象受到社會組織、民主黨派和全校師生、上級主管部門等來自外部的監督;三是高校院系黨組織對自身的監督。”[5]
(一)院系黨組織組織力和政治功能弱化
當前,有些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并沒有體現出來,監督作用也無法有效發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院系黨組織松散。有些院系黨組織長期疏于對直屬黨支部的管理,從而造成黨支部的設置不合理,存在支部黨員人數多,支部書記少,無法有效開展組織生活會的現象,從而難以有效組織黨員的學習和對黨員進行教育和管理。第二,院系黨組織政治功能淡化。院系是高校的基本組成單位,一些院系黨組織負責人認為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是可以量化的、有政績的工作,而把黨組織的本職工作黨建工作和黨內政治生活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工作,“重業務,輕黨建”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院系基層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走過場,不注重學習,對黨內政治生活缺乏研究,從而造成院系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逐漸淡化。第三,院系黨政關系不和諧。高校基層院系有著深刻的學科背景和學術背景,院系行政領導一般是在本院系學術方面和業務方面頗有成績的專家,在“強勢”的行政領導面前,在“重業務,輕黨建”的院系中,院系基層黨組織往往不能有效開展監督工作。
(二)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
2016年出臺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黨內政治生活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還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對院系黨組織的作用效能進行評價,也造成了部分高校院系黨組織黨內政治生活制度不能有效落實。如基層黨組織的學習教育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等。部分院系黨組織對直屬黨支部要求不嚴格,指導不及時,監督不到位,造成黨組織內部學習氛圍淡薄,組織意識不強,黨員管理渙散的現象;在民主評議黨員中,做中規中矩的“老好人”形象,不愿意提出問題,也不敢發表意見,黨性意識弱化。由于黨內政治生活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從而使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活制度落實不到位,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規矩紀律意識淡薄,監督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三)院系黨組織領導乏力
在現代大學治理模式之下,部分院系黨組織負責人的觀念和意識還處在“管理”層面,沒有上升到“治理”的層面。某些院系黨組織負責人具有豐富的事務性工作經驗,但專業理論知識素養和學術背景較弱,可能會影響其在院系科研、教學工作中的話語權。作為院系治理決策中的“關鍵少數”,缺乏政治領導力,從而不能有效組織、宣傳、凝聚師生,會制約基層黨組織在院系發展中的監督保證作用的發揮。
三、參與式治理視角下完善高校院系黨組織監督機制探討
(一)制度化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制度是黨內政治生活順利開展的保證和基礎,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對于調動黨員的積極性,激發基層黨支部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提高院系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基層黨支部的監督保證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化,首先,要制定黨內各項組織生活的細化指標、要求和考核標準,讓基層黨支部在執行過程中有據可依。其次,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制定黨內生活積分管理辦法,量化黨內生活參與度,對于積分未達標的不合格黨員設置預警線和整改時間,對于持續或故意不參加黨內生活的黨員,依據黨章及時嚴肅處理”[6]。最后,執行嚴格的考核和追責制度,對于考核不合格的院系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實施追責,與干部的選拔任用、個人考核、評獎評優相結合。通過以上三個方面,對黨內政治生活進行制度化、常態化管理和規范,提升院系黨組織的活力和政治領導力,更好地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從而保障基層黨組織在院系治理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作用。
(二)加強領導干部的選拔和考核
完善高校院系黨組織監督機制,領導干部非常重要。首先,選聘院系黨組織書記,應當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黨性強。院系黨組織在院系治理中發揮著政治核心作用,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黨組織決定的貫徹執行。因此,必須選拔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能夠以身作則,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的領導干部。其次,應當具有學術產出和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在長期從事事務性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和業務實踐能夠將工作經驗進行思考總結提升,不僅有利于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專業化和專家化,在院系治理中更加具有話語權,更好地發揮作用。最后,具備管理能力。基層院系黨組織書記必須具備管理學的知識和管理能力,處理好院系內部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推動院系教學科研不斷發展。
(三)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指出:“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黨內監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監督。高校黨委要加強對基層院系黨組織的監督和指導,各院系黨組織要加強對直屬黨支部的監督和指導,嚴格黨內政治生活。二是自下而上的監督。院系黨組織要對高校黨委進行民主監督。黨外監督,主要是院系黨組織要加強普通教師、學生等黨外群眾的監督,在院系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接受群眾的監督,認真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整改,提高院系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5.
[2]胡偉.大力加強高校院(系)黨組織治理能力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4).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4]高校腐敗窩案串案多發[N].法制日報,2017-01-12.
[5]王國暉,等.高校院系黨組織監督機制探究[J].新西部,2016(29).
[6]王亭.高校基層黨組織嚴格黨內生活常態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