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 要: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這“五險一金”作為法定保障性待遇為廣大勞動者所熟知時,也有相當多的人由于不熟悉具體的手續、流程、要求而在具體辦理時事倍功半。高校基層工會組織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本單位教職工身處退休、調動、住院、失業、工傷、生育、購房、裝修等非常態困境時積極提供幫助,將協助本單位教職工了解、查詢、辦理五險一金作為自己的日常工作,將高校基層工會組織的良好形象深駐于每一位教職工的心底。
關鍵詞:高校;基層工會;五險一金;職責;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177-03
對于高校基層工會組織來說,維護本單位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工作的首要目的。“所謂職工合法權益,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職工所享有的包括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權益的總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內涵就是維護職工的政治權利、經濟利益和文化權益。維護教職工的經濟利益,是高校工會的首要任務。”[1]在國家政府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和人民福利問題的當代,“五險一金”作為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法定保障性待遇已為人們所熟知,各所高校都已按照政策要求為在職在崗人員、人事代理人員、臨時聘用人員辦理了五險一金的相關手續,五險一金與每一位高校教職員工密切相關。但是在教職工涉及自身養老保險轉接、醫療保險報銷、工傷保險理賠、住房公積金領取等具體事務辦理時,有相當多的教職工由于并不熟悉具體的手續、流程、要求而被迫反復牽纏,事倍功半。高校基層工會組織應當充分發揮工會的主觀能動作用,將協助本單位教職工了解、查詢、辦理五險一金作為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實際行動溫暖處于特殊時期的教職工。
一、養老保險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文件精神,全國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已納入新型社會保障體系,退休后享受國家統一的社會統籌養老保險金。在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基礎上,高校教職工購買保險的時間、年限、數額都將深刻影響到退休后發放的養老保險金。“二級學院分工會要得到教職工的信賴與支持,必須做好維護教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工作,其關鍵在于及時準確了解掌握教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2]每一位教職工都會有退休的一天,高校基層工會組織必須本著對本單位教職工負責的原則認真核查每一位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購買情況,確保人人退休后都能夠充分享受到應有的保險權益。
高校基層工會組織應主動負責本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協助核查工作,由分工會委員與學校社保部門溝通,首先,查實本單位每位教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具體情況,重點是新進人員和調動人員,決不能有無購買的情況發生。其次,按月核對教職工來校的具體時間和養老保險購買的具體時間,督促學校在購買時絕不能缺少任何一個月。再次,協助正常流動的教職工辦理養老保險轉入轉出手續,尤其是配合學校社保部門順利完成流動人員的養老保險對接工作,注意對接的時間節點和數額。最后,協同學校離退部門辦理本單位退休教職工的相關手續,將學校的工資發放迅速轉接為國家社保體系的統一發放,協助核對退休金數額,確保退休人員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二、醫療保險
在“醫保全覆蓋”的政策指導下,高校教職工已經全面參加了社會醫療保險體系。高校基層工會組織在日常工作中要核實本單位教職工購買醫療保險的范圍,及時將每年上卡的門診醫療費用情況告知眾人。部分教職工對于醫療保險的報銷流程并不熟悉,尤其是對于當代互聯網醫保報銷手續不了解,高校基層工會組織有義務提供相應的指導。基層工會一方面對生病住院的教職工表示慰問,另一方面應主動詢問醫保報銷等事宜,陪同辦理關于醫保登記、網絡對接、報銷查詢等手續,盡量使教職工在生病期間不受經濟困擾,盡量運用醫療保險政策克服“看病貴”的問題。同時,高校校工會和院工會在教職工醫療保障方面還可進行一些新的改革探索,如由南京大學工會積極參與的南京大學教職工大病醫療互助制度的實行效果非常明顯,值得各所高校工會借鑒[3]。
除了生病后醫療保險報銷的種種事項外,“防患于未然”也是高校工會的責任。目前各所高校基本都已實現了定期組織教職工體檢,基層工會必須負起有效組織本單位教職工參與體檢的職責,不斷提醒本單位教職工體檢的時間、地點和相關注意事項,以避免因工作繁忙而錯過體檢的情況。對于因外地出差、學習而無法體檢的教職工,基層工會應當及時與校工會、校醫院等部門溝通聯系,順延個別人員的體檢時間。基層工會及時將體檢結果反饋給個人,既要及時又要確保個人隱私,確保體檢的有效性。基層工會通過“協調高校為教職工辦理保險、體檢、子女入學等各項活動,充分發揮自身貼近教職工、貼近群眾的優勢,使教職工權益保障工作生根發芽。”[4]
三、失業保險
隨著國家改革腳步的繼續深入,以前人們常說的“鐵飯碗”的概念正在逐步被打破,職業的流動性已逐漸成為常態。出于種種原因,學校不再選擇與教職工續簽崗位聘用合同、高校教職工面臨“失業”危機也不再是新鮮事物了。根據國務院《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2014年7月1日施行)的相關規定,各所高校都為符合條件的教職工購買了失業保險,以維護教職工失業后一段時間內的基本生活保障。對于失業教職工而言,在下崗失業的窘境下無論精神還是思想都飽受折磨。“大學工會要探索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的渠道,以維護職工勞動權利為己任,主動了解職工勞務矛盾和及時協調處理矛盾,將群體爭議乃至個體的訴求及時納入法制軌道。”[5]高校基層工會組織必須依法幫助失業教職工維權,依法幫助辦理失業保險金的相關事宜,重視會員維權行為,維護會員切身利益,創建“維權型”工會[6],這是工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高校基層工會組織在日常工作時應將失業保險作為重點工作內容之一,按照學校相關政策與社保部門共同核實本單位教職工失業保險的購買和繳費。由于繳費時間、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直接關系到失業后保險金的領取數額,分工會按月與學校財務部門和社保部門進行逐人核對,尤其是對于本單位新進人員、人事代理人員和臨時聘用人員的繳費更要高度重視,及時反饋本單位的人員變動情況和購買繳費情況。一旦出現教職工失業的情況,分工會委員必須在第一時間與社保部門聯系,查詢并核對當事人的繳費情況、保險金數額和發放時間范圍,盡力維護當事人的個人權益。基層工會協助社保部門順利將失業保險金發放到失業教職工的手中,既能夠及時緩解迫在眉睫的生活壓力,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緩失業人員的思想壓力,有效防止事情的進一步惡化,在失業教職工最困難的時候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四、工傷保險
“工傷是指職工在工作過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7]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2010年國務院令586號)文件精神,全國各省市紛紛出臺了關于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參加工傷保險的相關政策,各所高校都為教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以保證教職工因公受傷時能得到相關保障。對于受傷教職工來說,在按照工傷保險的相關規定辦理工傷保險待遇的具體過程中有三個方面的集中問題,一是認定工傷環節,只有符合工傷條件才可享受工傷待遇,由所在城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二是鑒定工傷后的勞動能力,由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三是申請表、勞動關系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職業病診斷證明等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提交。受傷教職工在遭遇意外傷害的過程中身心都受到一定影響,對規定流程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煩躁和無奈。因此,高校基層工會組織應當提供相應的幫助,切實把工會的關心送到教職工的心里。
高校基層工會組織除了按照常規提供并審核參保名單、對受傷教職工表示慰問外,針對受傷教職工行動不便的情況應安排專人進一步提供幫助,如聯系、認定、辦理等相關服務,包括:把打印好的申請表交給當事人填寫,代表當事人到學校人事部門開具勞動關系證明材料,協助人事部門與市工傷認定和鑒定部門聯系,商定認定和鑒定的具體時間,辦理各部門間簽字、蓋章、協調等等具體事項,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順利履行完相關手續以保證受傷教職工的養傷、恢復,以積極的行動撫慰教職工因公受傷的身心傷痛。
五、生育保險
生兒育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頭等大事,政府對生育保險有明確的規定以減輕人們的經濟負擔。但由于不熟悉報銷規定和流程容易導致往返、育后女性身體虛弱不便行動、家庭看護人手不足等種種原因,報銷生育保險就可能影響到家庭的看護安排和女性的日常精神。因此,高校基層工會組織在循例送上祝福之時,還應當主動幫助教職工及時辦理有關生育保險的手續,盡力減輕教職工的經濟和行動壓力。
高校基層工會組織除了幫助懷孕教職工按照規定履行請假手續、調控安排工作外,還應指派分工會委員專門幫助處理生育保險的相關事宜。工會委員將報銷生育保險的注意事項提前打印出來交給孕期教職工,提醒其注意提前登記、住院時保管好相關單據、與醫院醫保科隨時溝通等事項,以方便出院后報銷。尤其是對于產后虛弱、家庭人手不足的教職工,工會委員必須協助辦理報銷手續,由工會委員帶齊各種資料陪同或獨自前往政府醫保部門辦理生育保險報銷的相關手續,保證相關教職工盡早拿到報銷資金。在這里尤其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若存在用人單位解聘懷孕女性的情況,工會組織必須根據《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為懷孕女性據法力爭,因為歸根結底“高校工會只有依法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做教職工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才能夠切實發揮自身作用,提高工會工作地位和工作水平”[8]。
六、住房公積金
隨著“簡政放權”的推進,住房公積金的領取手續比之從前已相當簡化。在滿足提取條件的基礎上,教職工只需填寫申請表格、學校審核蓋章后前往市公積金管理部門提取公積金即可。但很多教職工由于并不了解整套手續流程,因此往往數次往返于學校社保科與市公積金管理部門之間,耗時耗力。“工會的性質決定了高校工會必須深入教職工群體,密切聯系教職工,做好高校教職工的組織與服務工作。”[9]基層工會組織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公積金提取方面為本單位教職工牽線搭橋,以自身的服務最大化方便教職工。
高校基層工會組織應首先詳細了解公積金的提取條件,尤其是針對“可以連續提取5年”的政策規定,每一年按時對家中新購房屋或新裝修房屋的教職工逐次提醒,告知教職工在規定時間內及時提取。其次與校、市公積金管理部門聯系,每一年定時轉達本單位教職工的公積金總數和可提取的數額,確保每位教職工對自己的公積金賬戶心中有數。再次將申請表格備好,每位教職工填表時給予指導,確保教職工不會因填表失誤或無法審核蓋章而空跑奔波。最后主動聯系、邀請公積金管理人員定期前來本單位宣講公積金相關政策,力求每位教職工對公積金提取、轉存、貸款等相關規定了然于心,確保做到熟悉政策、了解流程、備好資料、方便提取。
七、結語
客觀地講,一般情況下高校教職員工只有在身處退休、調動、住院、失業、工傷、懷孕、生育、購房、裝修等非常態情況時才會深入涉及五險一金,也就意味著當時教職工正處于不同程度的困境之中。幫助教職工盡快走出困境、以飽滿的熱情和健康的身心積極迎接工作和生活正是高校基層工會組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基層工會應當充分發揮“權益的維護者、活動的組織者、心中的信賴者、困難的幫扶者”[10]等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積極主動為大家的五險一金服務,既能夠從經濟上最大化保障相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又能夠從精神上撫慰當事人的緊張心情、防止某些特殊情況下極端思想的產生,還能夠以實際行動贏得廣大教職員工對工會組織的尊重,將高校基層工會組織的良好形象深駐于每一位教職工的心底。
參考文獻:
[1]熊燕文.高校工會維權及二級教代會制度的健全和完善[J].勞動保障世界,2017(14):7.
[2]許有強.試論建立新時期高校二級學院分工會工作新常態[J].山東工會論壇,2017,23(5):26.
[3]李蕓.新時期高校工會維護職能的創新實踐———南京大學教職工大病醫療互助制度的啟示[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5):72-75.
[4]盛麗.精準幫扶機制下高校工會教職工權益保障的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47.
[5]蔡英輝,劉文靜.高校法律援助的進路探析——基于工會維權視角[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9(3):141.
[6]張玲,黃箏.新時代“五型”工會組織建設的對策探析——以陜西省高校基層工會為例[J].農家參謀,2017(15):27.
[7]武祥海.工傷教師,你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權利嗎——對幼兒教師工傷認定及其申請的理解與把握[J].山東教育,2017(17):21.
[8]郎增坤.對高校工會依法維權問題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1):113.
[9]藍蔚青等.建設基層工會“職工小家”促進高校凝聚力建設[J].2017,23(5):22.
[10]徐鐵軍,張孝偉.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工會職能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7(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