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婕
摘 要:“愛是教育的先決條件。”這是教育界普遍達成的共識。師愛是教師的“原行為”,通過它,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真正的教育關系。師愛是一把金鑰匙,能夠開啟學生的心門,幫助他們通往美好的明天。在充滿師愛的校園里,學生的成長也會欣欣向榮。因此,教師應正確地表達師愛,使學生不斷趨向真善美的境地,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師愛是教師其他一切教育認識活動得以發生的基礎。只有在真正的師愛行為中才會更多地迸發出教育機智和實踐智慧的火花。
關鍵詞:愛;教育;師生關系
很喜歡三毛的一句話,每個人心里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其實教育的圣地也是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種善種美種智慧,愛灑人間香滿天。
研究生畢業到現在已經七個年頭了,每一次接到新的班級,內心都充滿了期待!
還記得那一年初次和學生見面,天空澄澈,云淡風輕!
那是一年初三,雖然初二已經是他們的物理老師,對于成為他們的“后媽”班主任,內心還是充滿了忐忑,但是孩子們一雙雙充滿期待的清澈眼神,又讓我內心溢滿了對教育的熱情。
按照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我和孩子們精心布置著班級的每一個角落,也安排著每一次精彩的班會課,希望孩子們能夠有一個舒適、整潔的學習環境,也同時享受著班級精神力量的滋潤。大部分的孩子都適應得很好,可其中有個男生,很難適應初三緊湊的學習生活,于是開始沉迷于游戲,在游戲中尋找放松自我的途徑。于是,上課期間就會沒有時間按時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作業,課堂上也經常瞌睡連天。每一個有責任心的科任老師,每天都會因為這些問題,找他談心,而他卻沒法感受到老師的這種關愛,反倒認為老師是在找茬。
在多次談話未見成效之后,我決定去家里和他的父母好好溝通一番。那是周六的一個下午,陽光明媚,灑進他家陽臺上,他端坐在沙發上,手捏成拳頭,頭不敢抬起來正視我和他媽媽,于是,為了打破這種緊張的氛圍,我問:“周末休息好了嗎?”
他默默點點頭,媽媽立即說:“周末的作業還沒有寫,現在特別懶散,怎么說都不聽!”
我趕緊打斷他媽媽的話,讓他進書房去寫作業,我便和他媽媽聊了起來。
“您對孩子學習上的嚴格要求,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明顯對于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不解開心結,他是不可能主動學習的!”
“可是他初一、初二不是這樣的,他之前可乖了,每天回家都按時完成作業,從來不會沉迷于游戲的,怎么到了初三就這樣了呢?”媽媽很不解地問我。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顆上進的心,但是面對初三的學習壓力,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順利適應的,另外,他之前本身有比較好的基礎,但由于最近幾次的考試,成績有所下滑,自信心有所下滑,進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就不能再按照原來的高要求,而是要坐下來,靜下心,平心靜氣地跟他交談,讓他放下內心的壓力,釋放出自己的負面情緒,您說對嗎?”
他媽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這時他從自己的房間走出來,眼睛里含著淚水,看著我,說:“老師,我會努力趕上去的!”我微笑著點點頭。
“老師也相信你可以的!我相信你的媽媽也是一樣的。”
通過這次家訪,他經常到辦公室與我談心,一個孩子能夠放下心中的戒備,每一次都向你袒露自己的心聲,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信任!
經過那些日子同他交談,我也更加深刻地感悟管理班級的門道,激發學生良好的心理動機,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熱情,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勵,這也讓我在后來的班主任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而他也順利考上了好的高中。
直到一年以后的某天下午放學后,我還在辦公室改著作業,聽到有個熟悉的聲音:“談老師!”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他回母校看望我,一進到辦公室,他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一刻,我感覺到鼻頭一酸,內心溫暖!隨后,他特別開心地跟我交談了在高中的愉快生活,聽著他的成長,看著他眉宇間的開心,我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每個孩子看似“變壞”的背后,只不過是這些孩子不想長大的表現,是他們對青春的不羈;但他們的心里是渴望關愛的,只不過是有一層看似堅硬的盔甲,只有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才能讓孩子走向自我教育的成長之路。這難道不是嗎?我愛學生,從學生心靈深處去愛,時常贊揚他們,為他們而感動。愛他不僅對他們現在負責,還要對他們一生負責,讓每一個學生心情愉快。
教育是一畝田,撒下愛的種子,收獲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教育是一畝田,鋤走惡的雜草,收獲人性的尊重與信任;教育是一畝田,撒播陽光雨露,給學生一份愛,收獲的是沉甸甸的收獲、欣慰、驚喜和快樂!
參考文獻:
[1]李紅博.師愛的情感現象學解讀[D].首都師范大學,2009.
[2](意)亞米契斯(EdmondoDeAmicis).愛的教育[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