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強
摘要:筆者自2007年起就開始了城市綜合管廊相關規劃設計研究和技術探索,在多年的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工作實踐中,對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在技術工作中所有別于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獨有特性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現就部分體會和思考闡述如下。
Abstract: Since 2007, the author has started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exploration for urban integrated pipe corridors. In the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technical work,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me of the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are explained below.
關鍵詞:綜合管廊建設;規劃設計研究;技術探索
Key words: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technology 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3-0060-03
1 技術工作體會
1.1 綜合管廊技術工作開展應遵循大協同特性的要求
綜合管廊項目與城市道路及橋隧項目一樣都是關乎城市安全和民生的重要設施,但其功能特性決定了綜合管廊與普通市政道路和橋隧不同。因此綜合管廊的建設主管部門和相關參建單位,在綜合管廊的技術管理和實踐中,不能僅僅單獨考慮綜合管廊自身的建設技術需求,而是應同步考慮、統籌、協調各類關聯設施的技術要求,并在綜合管廊建設的技術管理和統籌協調中,在相關項目技術審查、管線技術對接、管線專項設計、道路工程設計、道路及管廊施工時序、管廊配套系統及入廊管線集成與安裝等工作中實現同步推進、同步協作。
1.2 綜合管廊技術工作應遵循大體系特性的要求
綜合管廊是各類城市地下管線大體系的綜合集成,因此開展綜合管廊建設時,既要考慮載體道路的自身成體系需求,又要考慮重要管線,尤其是給排水及高壓電力等系統性強的管線自身建設成體系要求,還要結合綜合管廊本身運營運維體系需求進行系統鋪排。目前國內個別中小城市,就存在未能遵循綜合管廊建設大體系特性,導致綜合管廊建設呈點狀化或碎片化狀態,以致后期建設成的管廊不能成體系運營,也不能實現管廊內重要管線的正常運行。
1.3 現階段綜合管廊建設中應重點加強的技術工作
首先是盡快構建和完善綜合管廊的地方技術標準體系。城市管廊規劃布局與規模,管廊建設標準的確定,入廊管線種類的選定,具體管廊工程設計與施工,不同運營模式下的技術需求,地方管廊服務及收費體系的建立等,都需要在源頭上構建好地方技術標準體系,通過標準體系實現本地管廊建設的技術統籌和標準統一,避免在建設標準和功能選取上的五花八門,給后期成體系的運維帶來不便。
第二是應強化綜合管廊規劃在建設中的引領和控制作用。綜合管廊作為系統性要求較強的市政設施,與城市各規劃,尤其是交通路網、給排水、電力、地下空間、軌道交通等專業規劃間具有較強的系統關聯性。因此在綜合管廊建設中,應提前制定切合本地需求、科學合理的綜合管廊規劃,并在規劃指導和約束下開展管廊建設,在規劃未厘清和健全的狀況下,貿然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先建設后規劃,勢必造成部分重大管線及地下空間關系處理統籌協調不足,建成后的管廊可能成為未來開發建設的不利因素,也無法實現管廊和管線建設功能和效益最大化。
第三是應加強技術工作的協調統籌。在前期工作中應加強相關勘察設計單位的管理和協調,確保管廊設計與道路工程、地下空間及軌道工程、景觀工程、各類管線工程等在技術上的銜接與統一,在工程投資界面上分割明確和實施界面上層次清晰,并對關聯部分進行統一技術整合,確保在實施中不出現技術偏差和矛盾。在施工建設中應加強各環節實施時序、關鍵節點控制、交叉施工的總體統籌和調度,確保建設質量、安全、投資可控。
第四是適時開展適于本地的相關技術課題研究。綜合管廊目前存在建設、運營技術經驗積累相對不足的現狀,目前各地在大規模開展建設中,勢必遇到本地特有或共有的技術問題,適時開展地方建設和運營所需的相關技術課題研究和攻關,有助于推進各地綜合管廊的建設進程,提高綜合管廊建設的技術含量,化解建設技術風險。
第五應盡快建立健全本地綜合管廊相關價格體系。當前各地綜合管廊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中,但由于配套價格體系尚不完善,也間接影響了部分工程建設質量品質,以及政府在綜合管廊項目投資和建設模式選擇上的決策。地方綜合管廊價格體系不但包括建設工程造價體系,還包括后期管線入廊收費、運維服務收費及大中修費用等全過程價格體系。目前在實際建設工作中就存在如預制拼裝、特殊材料及設備、智能智慧平臺構建、GIS+BIM建筑信息化等單項建設價格指導缺失,帶來了施工質量控制及采購、結算等系列問題,同時當前入廊及運維價格體系不完善,地方管線收費議價體系還未建立,管廊建設項目后期回報不確定因素較多,導致目前綜合管廊項目整體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不高,實際投資參建的單位都基本以央企和大型國企為主。
1.4 現階段綜合管廊建設中應重點關注的技術問題
作為一種相對新興的事物,為確保在百年工程中盡量不留遺憾,綜合管廊在具體建設實踐中,還應重點關注以下技術問題。
首先是綜合管廊設計工作應充分考慮綜合管廊的中長期運維需求(包括各類管線在管廊條件下的運維),但由于目前運維經驗缺乏,相應技術體系缺失,導致各地在管廊設計中,對管廊中長期運維的發展需求考慮甚少,預判不足。未來管廊運維在管控模式、運維效率和可靠性、高效性、運維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將受到當前設計的影響。
第二對綜合管廊部分新功能要求的運用需審慎。在當前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大環境下,綜合管廊同時還承載了更多化解城市病的功能與期望,目前就雨污水入廊、與地鐵同線共建、大型地下空間共建、部分防洪排澇和海綿城市功能的植入等,都使綜合管廊的技術難度不斷增加,設計技術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將直接影響后期綜合管廊及管線的運行安全和可靠性。在目前相關技術經驗積累缺失以及配套技術體系構建尚不完善現狀下,如需開展相應技術工作,其技術論證比選應更全面、細致、嚴謹、充分,技術關鍵點的論證分析應更深入、透徹,同時行政技術決策也應更慎重,不能一味為追求“高、大、全”,導致后期造成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缺陷。
第三對重點技術環節的把控。在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工作中,可針對部分關鍵技術環節進行把控,結合已有建設實踐經驗,建議在如下環節進行重點研究和把控:①管廊的規劃布局和總體規模的論證;②管廊具體項目建設標準、功能定位和入廊管線選取的論證;③管廊重要功能節點的設計;④道路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與管廊之間的技術對接與協同;⑤各階段管線專項設計技術對接;⑥消防型式的選擇;⑦雨污水入廊型式和重要節點處理;⑧管廊防水技術型式選擇;⑨預制拼裝結構型式選擇與論證;⑩監控報警平臺及智能智慧系統構建論證;{11}投資與實施界面劃分和造價審查;{12}重要配套設備和材料采購的技術標準論證;{13}不良地質措施及基坑支護方案論證;{14}管廊基礎和防水施工質量控制;{15}系統安裝與入廊管線安裝施工時序安排及交織處理。
2 思考與建議
綜合管廊建設成功與否離不開對技術工作的重視和敬畏,技術工作開展的既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要求,又要著眼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并秉承科學、務實的態度,細心、冷靜思考,扎扎實實做好綜合管廊建設的各項技術工作。以下是幾點思考與建議。
2.1 如何明晰政府部門與參建企業的技術職責劃分?
在當前綜合管廊相關政策和技術體系尚不完善,建設經驗積累不足的現實情況下,目前政府和企業在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工作中職責和角色劃分并不清晰,那些工作是應該由政府承擔或主導,那些又是企業分內的職責?由于技術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確,給綜合管廊建設工作推進帶來了一定困擾。
結合管廊建設工作特性,建議地方政府部門在技術管理中應主動作為,積極完善符合綜合管廊技術特性需求的協調機構或技術管理平臺,并重點開展綜合管廊規劃編制及建設計劃制定、地方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地方配套政策和收費體系構建、加強綜合管廊建設相關各方主體技術協同管理等工作,并以管廊的中長期安全、高效運營為目標進行相關技術標準和投資建設模式決策原則,處理好在不同投資和建設模式下的管廊建設質量與投資控制,并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技術統籌和協調方面優勢。
各參建企業則應在相關規劃和技術標準體系指導下,充分發揮各自技術及管理優勢,扎實做好各自責任范圍內的建設技術工作,并通過優化技術方案和實施技術創新等手段,確保綜合管廊建設質量和技術水平能滿足百年運維需求。
2.2 如何合理確定地方綜合管廊建設規模和標準?
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原則上新區市政道路均要建設管廊,老城區要結合舊城改造、軌道交通等建設管廊,但實際在所有市政道路中建設管廊并不實際。
當建設規模和建設標準過高時會造成地方政府投資壓力增大,財政支出增加,但若過低時又不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同時也將造成管廊功效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實現通過綜合管廊建設提升和完善城市品質的目標。
建議在符合當前國家基本政策要求前提下,以城市發展和管線建設需求為管廊規模和建設標準確定的本根出發點,并在規劃上適度留有余地和彈性,在建設上結合本地發展和財力實際,科學、合理確定本地管廊建設規模和標準。
2.3 如何處理建設新技術、新功法中與現有技術規范體系的差異或矛盾?
隨著綜合管廊建設工作的推進,各種新興技術和新功法大量涌現,為綜合管廊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選擇,但在實際運用中,存在與目前現有技術規范體系要求的差異,導致在建設中技術選擇較為困惑,部分新技術、新功法運用也受到一定影響。
因此在現行國家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尚未完善前,建議可通過制定地方技術標準體系的方式化解上述矛盾和差異。對部分重要的新興技術路徑或技術措施、功法,還可通過專題課題研究和相關工程實驗試點來處理,以有效推進新技術、新功法、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在綜合管廊中的運用。
3 結語
總之,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工作開展需要政府強有力的總體把控和協調統籌,離不開各方參建主體扎實和務實參與。應按照綜合管廊所特有的功能技術特性要求,從宏觀的規劃布局決策到具體的技術協同處理,將實現管線、管廊的中長期安全高效運營為基本目標,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并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規劃規模和建設標準,積極開展本地相關技術管理和創新工作,構建和完善地方標準體系,以促進綜合管廊建設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以實現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轉型發展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安邦,劉應明,黃俊杰.對城市綜合管廊規劃體系的深度思考[J].城鄉建設,2017(12).
[2]卜令方,汪明元,金忠良,夏軍紅.我國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現狀及展望[J].中國的水排水,2016(22):57-62.
[3]錢春華,李雪梅.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與技術應用分析[J].價值工程,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