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兆榮
摘要:文章以武漢城市圈9個城市為研究對象,從經濟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社會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和對外輻射競爭力等五個方面構建了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以2016年數據為依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武漢城市圈各城市競爭力進行評價。評價結果顯示:武漢城市圈各城市競爭力整體差距較大,武漢市、黃岡市位于平均水平之上,其余城市低于平均水平;武漢市環境競爭力有待提高,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城市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nine cities in Wuhan City Circle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build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from five aspects: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social competitiveness,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and external radiation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2016 data, this paper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in Wuhan City Circl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gap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Wuhan city is large, Wuhan and Huanggang are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and the rest of the cities are below average; Wuhan's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of Xiantao, Qianjiang and Tianmen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關鍵詞:武漢城市圈;城市競爭力;主成分分析
Key words: Wuhan City Circle;urban competitivenes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3-0062-02
0 引言
武漢城市圈作為湖北省“兩圈兩帶一群”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對于推動湖北省經濟社會建設乃至中部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故研究武漢城市圈城市競爭力意義重大。
競爭力需要以國家、區域、城市等為載體,當載體是城市時,就是城市競爭力。國內外對于城市競爭力研究較早,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在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鉆石理論模型”[1]、“弓弦箭模型”[2]和“城市價值鏈模型”[3],這些研究成果對于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有重要指導意義。在評價方法方面,倪鵬飛(2003)[4]、管偉峰(2010)[5]、李偉等(2014)[6]、賀一鳴等(2016)[7]、于詩琪等(2018)[8]分別運用聚類分析法、結構方程模型、熵權TOPSIS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對城市競爭力進行了評價。
1 研究區域及數據說明
1.1 研究區域簡介
武漢城市圈位于湖北省內,又稱武漢“1+8”城市圈,是以武漢為中心,對外輻射黃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等8個城市的城市組團。2016年,武漢城市圈土地面積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45萬,地區生產總值20147.8億元,公共財政收入1882.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972.18億元,占湖北省比重分別為31.23%、53.44%、62.38%、60.7%、54.14%,湖北省和武漢城市圈具體情況見表1。
1.2 數據說明
文章從湖北省統計年鑒、各城市統計年鑒、各城市統計公報以及相關部門官方網站,選取了2016年武漢城市圈各項指標數據,數據來源準確、客觀,個別無法獲取的指標數據通過推算得出。
2 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
2.1 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極大,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可以使評價結果更準確和合理。為保證建立的城市競爭力評級指標體系能夠客觀評價武漢城市圈各城市競爭力,文章在參考和借鑒學者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深入分析,并結合各城市實際情況,建立了包括經濟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社會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和對外輻射競爭力五個方面共27個評價指標的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指標體系單位及含義見表2。
2.2 評價方法
合適的評價方法結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得到客觀、合理的評價結果。可用于評價城市競爭力方法很多,如主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熵值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方法,而主成分分析法通過將眾多評價指標綜合成少數幾個主成分,且較少損失原有信息量,可以很方便、準確的計算出各城市競爭力,故文章選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由于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包含5個二級指標和27個三級指標,統一處理的所得到的結果會難以解釋,故先對各二級指標下的三級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二級指標評價結果,即各城市經濟、科技、社會、環境和對外輻射競爭力;然后對各城市二級指標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一級指標評價結果,即各城市綜合競爭力。
3 評價結果與分析
根據武漢城市圈各城市2016年評價指標數據,通過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得到各城市經濟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社會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對外輻射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具體評價結果見表3。
在經濟競爭力方面,武漢市得分5.69,高于平均水平之上,位列第一,與其他城市差距較大,黃岡市、黃石市位列第2、3名,天門市、仙桃市經濟競爭力較弱。在科技競爭力方面,武漢市得分5.92,位列第一,遠高于其他城市,天門市科技競爭力不足。在社會競爭力方面,武漢市和黃岡市位于平均水平之上,但兩者差距較大,天門市、潛江市社會競爭力較弱。在環境競爭力方面,城市差距較小,仙桃市、黃石市、潛江市、咸寧市、孝感市位于平均水平之上,其余城市低于平均水平,其中,武漢市環境競爭力最弱。在對外輻射競爭力方面,武漢市得分5.75,位列第一,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對外輻射競爭力較弱。在綜合競爭力方面,武漢市、黃岡市位于平均水平之上,但兩者差距較大,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綜合競爭力較弱。
4 結論
武漢城市圈城市綜合競爭力差距較大,武漢市、黃岡市綜合競爭力處于平均水平之上,但兩者差距較大;孝感市、黃石市等7個城市綜合競爭力低于平均水平,整體差距不大。武漢市環境競爭力較弱,有待提高;除環境競爭力外,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各項競爭力水平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著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6-70.
[2]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27.
[3]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城市藍皮書[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120-136.
[4]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3.
[5]管偉峰,張可,楊旭.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城市競爭力評價[J].經濟與管理,2010,24(11):41-45.
[6]李偉,楊國才.基于熵權TOPSIS法的城市競爭力綜合比較與時間演化分析——以“中四角”城市群為例[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10):77-86.
[7]賀一鳴,楊大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陜西省城市競爭力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8):63-64.
[8]于詩琪,許詩辰.城市競爭力綜合評價研究——以淮海經濟區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