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傳統的課程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學習的需求,微課的出現適時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本文對《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課程進行微課設計,對兩個班級不同的授課模式進行對比研究,并對微課在課程應用中的效果進行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微課的應用效果較好,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具有積極成效。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ourse resource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ized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of students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but micro-course timely solved this problem. The micro-course is designed in the course of Excel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of two class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icro-course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course is better, and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ltivating their autonomy in learning.
關鍵詞:微課設計;財務管理; 效果評估
Key words: micro-course design;financial management;effect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2-0292-02
0 引言
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職業院校中傳統教育方式、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生學習需求,如何合理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制作新穎的課程資源是教師面臨的現狀及挑戰。在眾多的課程資源形式中,微課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信息時代學生的需求,也促進教師的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從現有研究來看,微課能夠解決45分鐘課堂授課中,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的知識,微課也能夠解決學生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和選擇性學習、針對性學習的問題,因此,對于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來說,微課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課程是將Excel的應用與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投資理財結合起來,針對經濟活動的具體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計算機上進行財務管理模型的建立方法,為不同企業的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依據的課程。目前,該課程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課程資源和傳統知識傳播方法上,這樣的傳統課堂已經無法滿足職業院校學生的需求,更難實現學生自助式學習。
本文從《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課程的現狀和特點為切入點,對微課在該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結合現代教育技術,設計與制作課程系列微課,應用微課促進學生有效的預習、復習、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效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為了驗證微課在《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我們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中,隨機抽選財會與金融學院會計專業2016級的2個班級,其中 1班作為微課應用班(72人),3班為傳統班(72人),兩個班級在學生的組成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兩個班級由同一位專業老師授課,講授內容相同,課時相同,并將2門前導課程的考試成績作為前測依據,對本課程現有講授內容進行后測。傳統班按照傳統的講授+實操方法進行,微課應用班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微課應用班在實施翻轉課堂前,先按照課程知識點制作相應微課,并將微課上傳至學校及移動學習平臺上,在課前布置給學生進行學習(僅供微課應用班學生學習)。
1.3 實施過程
具體講授內容以知識點“數據透視表”為例,數據透視表一直是財務人員工作中不可缺失的應用之一,它可以將大量的數據進行匯總,并可以動態地改變匯總設置,還可以按照不同方式分析數據。因此,針對此內容的重要性展開針對性講授。
1.3.1 微課的制作及上傳
高質量的微課是需要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精心制作的。在課前兩周,針對數據透視表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素材,通過詳細設計,完成課件的制作,利用錄屏軟件及視頻剪輯軟件實現視頻的整合處理,最終形成一個時長6分40秒的微課視頻,該微課首先通過問題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進行概念講解,利用演示的方式講解數據透視表的創建、數據的透視分析以及更新數據透視表,最后進行課程小結,并為學生布置課后思考題。將該微課上傳于學校的得實平臺上,在課前要求學生完成視頻觀看并通過微信與老師進行單獨交流或微信群討論互動,教師關注學生掌握情況,課中對難點進行詳細講解,使所有學生都能學會數據透視表的使用。
1.3.2 微課的應用
首先,在上述課前的預習中,學生已經通過網絡得實平臺對數據透視表的微課進行學習,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一定的理解。課上,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和完成操作題的方式檢查學生瀏覽微課視頻后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檢查結果證明,微課的應用為學生呈現了圖文并茂、直觀形象的知識點講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同時根據人們能夠集中注意力且產生有效學習的時間約為十分鐘的腦科學研究結果,利用較短時間,熟悉掌握一個知識點,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微課應用效果的評估
采用學生學習效果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分析,完成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是通過期末上機操作的成績和理論考核成績綜合進行評分,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16級會計專業2個班級相應的得分情況。
2.1 過程性評估
我們根據得實網絡平臺微課視頻學習的實際情況,參照《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的課程大綱,設計了微課應用班學生學習效果調查問卷。問卷包括通過微課學習,對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自主性、微課的滿意度以及知識掌握程度。采用問卷調查的不記名方式要求學生填寫,并回收,在學期末對問卷結果統一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發展性評估
發展性評價是通過期末上機操作的成績進行評分,實驗班和對照班所測試題的命題和閱卷均由同一任課老師完成,所得到的成績,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兩個班級學生上機操作成績比較。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微課應用班學生應用微課學習的效果調查結果(見圖1)。
從上述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從學習積極性、自主性、滿意度及知識掌握程度與傳統講授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反饋這樣的授課能夠滿足“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需求。
3.2 兩個班學生上機操作成績比較(見表1)
從上述評估結果來看,應用了微課的微課應用班學生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傳統班,具有統計學差異。說明微課在《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的應用是值得推廣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和學習自主性。
4 結語
短小精悍的微課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為教師教育信息化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微課已經成為線上線下網絡學習、互動學習的重要資源。職業院校各專業的老師任重而道遠,不僅要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課程講授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還要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琳,王運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課設計研究[J].教育研究,2015,3.
[2]黃春元.微課在高校課堂教學應用中的調查研究[J].高教學刊,2017,5.
[3]周賢波,雷霞,任國燦.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項目課程中的教學模式研究[J].2016,01.
[4]陳彩霞.MOOC環境下的微課教學設計模式[J].軟件導刊,2016,01.
[5]楊姍姍.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以《遠程教育原理與技術》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