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幸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院急診兒科,浙江 湖州 313001)
喘息性疾病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兒科門診就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喘息嚴重影響嬰幼兒睡眠及生長發育,且易發展為支氣管哮喘,因此,深入研究嬰幼兒喘息的發病機制進而進行早期干預,對防止喘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維生素D是人體必需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嬰幼兒常常存在維生素D缺乏。目前發現維生素D不僅與佝僂病、骨質疏松等疾病關系密切,還與嬰幼兒哮喘、過敏性鼻炎和喘息關系密切[1]。本研究探討了血清25-羥維生素D3[25-(OH)D3]水平在喘息患兒的變化及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間湖州市中心醫院兒科收治的喘息嬰幼兒48例為喘息組,同時選擇48例普通肺炎患兒納入普通肺炎組,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先天性氣管肺發育不良、吞咽功能不全、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肺結核、胃食道反流及氣管支氣管異物等引起的喘息;②1個月內接受過免疫調節劑、激素等藥物治療的患兒;③合并有心、肝、肺、腎及造血系統疾病,存在免疫缺陷的患兒。同期在我院體檢的健康兒童25例納入對照組,三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的比較
1.2.1血清學指標的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均抽取空腹靜脈血5mL,室溫下靜置1h,3 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分離血清,將其置于-20℃條件下保存。血清25-(OH)D3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將血清25-(OH)D3<75nmol/L判定為維生素D缺乏,將血清25-(OH)D3≥75nmol/L判定為維生素D充足。血清IgE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
1.2.2呼吸道病原學檢測
喘息組及肺炎組患兒進行呼吸道病原學檢測,方法:采用一次性咽拭子采取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對7種呼吸道常見病毒抗原進行測定,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流感病毒A、B型及腺病毒。
1.2.3治療方法
喘息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吸氧、平喘、抗病毒、補液及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等綜合治療,必要時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三組間血清25-(OH)D3和IgE水平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兩比較發現,喘息組、肺炎組血清25-(OH)D3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q值分別為-45.99、-12.18、52.96、182.76,均P<0.01);喘息組患兒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肺炎組,血清IgE水平則高于肺炎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q值分別為-40.85、156.83,均P<0.01),見表2。



組別例數(n)25-(OH)D3(nmol/L)IgE(IU/mL)對照組2581.67±22.5845.67±18.17肺炎組4874.40±18.63*77.28±20.39*喘息組4854.22±12.66*△154.74±49.86*△F25.75598.998P<0.01<0.0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肺炎組比較,△P<0.05。
喘息組維生素D缺乏率、病毒陽性率明顯高于肺炎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維生素D及病毒檢出情況[n(%)]

Table 3 Detection of vitamin D and virus in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n(%)]
喘息組維生素D充足患兒的咳嗽、喘息及哮鳴音等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維生素D缺乏患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喘息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退及住院時間
嬰幼兒由于呼吸系統發育不成熟、生理功能尚不健全,其鼻腔較成人短,后鼻道較狹窄,加之免疫功能不完善,因此更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喘息是嬰幼兒常見的臨床癥候群,首次癥狀發作常常在3歲以內,部分患兒的喘息癥狀可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3]。嬰幼兒喘息的發病可以由各種感染誘發,也可能與特應性家族史、特異性體質等有關[4]。目前有研究指出嬰幼兒反復、長期的喘息可引起肺部功能的降低,增加成年期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5]。因此,研究嬰幼兒喘息的發病機制,對其進行早期干預、預防,對防止喘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維生素D是人體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維生素之一,其主要來源包括食物和皮膚,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目前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存在的問題。血清25-(OH)D3是維生素D代謝產物中含量最多、最穩定的一種,具有血液循環中濃度高、半衰期較長的優點,是反應膳食吸收和皮膚合成維生素D狀況的良好指標。近年來,維生素D及其生物活性代謝產物1,25-二羥維生素D3的作用被重新認識,其不僅可以有效調節機體鈣、磷的代謝平衡,維持骨骼健康,而且在哮喘的免疫應答和慢性氣道炎癥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對肺部的發育也有重要作用[6]。此外,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氣道黏膜上皮增生、變性、角化,進而降低了氣道屏障作用[7];維生素D水平與喘息患兒病情程度成反比[8]。有研究顯示妊娠期(而不是兒童早期)維生素D的補充,可以降低兒童喘息的發病[9]。Mansbach等于2009年調查了因喘息住院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血清25-(OH)D3水平,發現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生與血清25-(OH)D3缺乏有關。
IgE是引起哮喘發作的主要效應分子之一,血清總IgE水平與哮喘的患兒喘息程度密切相關[10]。我們檢測了不同研究對象血清25-(OH)D3及IgE水平,結果發現喘息組、肺炎組血清25-(OH)D3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喘息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肺炎組,血清IgE水平則高于肺炎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嬰幼兒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喘息的發生。喘息組維生素D缺乏率、病毒陽性率明顯高于肺炎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嬰幼兒喘息的發生還與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關,也有國外研究顯示,維生素D水平與病毒引起的2歲兒童的喘息密切相關[11]。另一方面,本研究觀察了不同維生素D水平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發現維生素D充足的喘息患兒咳嗽、喘息及哮鳴音等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維生素D缺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維生素D充足者患兒臨床療效更好,這也為喘息治療中維生素D的補充應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綜上所述,維生素D與喘息的發生及發展關系密切,在臨床診治中應加強對患兒血清25-(OH)D3的監測,對低 25-(OH)D3水平嬰幼兒應補充適量維生素D,以改善患兒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