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麗
【摘要】目的:對CT和X線診斷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分析,比較兩種診斷方式。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對68例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68例開展分析研究,為患者提供CT和X線檢查,對兩種診斷的影像結果和準確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X線下患者兩側的股骨頭密度不均勻,有囊狀低密度區,附近有輕度骨質硬化情況存在。I期圖像可以觀察到模糊的骨小梁,II期可以觀察到股骨頭外形和內部囊性病變。CT顯示囊性變和硬化,關節間隙良好。I期有變形和增粗情況存在,II期有囊性變和硬化。CT分期的準確率是9412%,X線的準確率是6765%,兩組的結果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通過CT來進行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的效果比X線要優秀,臨床中可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CT;X線;股骨頭壞死
【中圖分類號】R68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005-01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比較多見的疾病,患者會有髖關節受限情況出現,患者的臀部、腹股溝、大腿根部有局部疼痛癥狀,病情嚴重化后會導致股骨頭坍塌,,還會有骨關節炎,讓患者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營銷。所以,臨床中盡早的確診非常重要。股骨頭壞死時目前醫療界的一個難題,早期對患者的病情確診后積極的進行治療非常重要。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接受了有效的治療,就不容易出現股骨頭塌陷情況,患者的股骨頭能夠被保留,讓患者的殘疾幾率降低。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發病機制主要有外傷性缺血和非外傷性缺血兩種,這兩種類型的病情比較相近,患者股骨頭缺血后,骨髓細胞以及骨細胞壞死。此次我院就68例患者開展了分析研究,對患者使用了X線和CT診斷,對臨床中診斷價值進行分析,探討影像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對68例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開展了分析研究,共有40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最小是32歲,最大是72歲,平均(5161±1921)歲,有42例單側發病,有26例雙側發病。
12患者入組標準與排除標準入組標準:入組患者臨床表現為跛行、髖部疼痛等;患者及家屬對研究表示同意。
排除標準:排除患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惡性疾病;患者伴有嚴重精神類疾病。
13方法入組患者均行CT和X線檢查。CT檢查:應用西門子Emotionl6排CT掃描,患者取仰臥位,范圍為髂肌上緣至坐骨下方5cm,參數為電壓120kV、電流320mA,層厚與間距后均為5mm,采用骨窗和軟組織窗進行觀察。X線檢查:使用西門子Siemens.aristos FX PLUS機檢查,距離設置為1m,電壓設置為70kV,電流設定為20mAs。
14觀察指標觀察指標:1)觀察CT和X線的影像學表現;2)觀察CT和X線掃描疾病的準確率。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CT和X線掃描疾病的準確率等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X線下患者兩側的股骨頭密度不均勻,有囊狀低密度區,附近有輕度骨質硬化情況存在。I期圖像可以觀察到模糊的骨小梁,II期可以觀察到股骨頭外形和內部囊性病變。CT顯示囊性變和硬化,關節間隙良好。I期有變形和增粗情況存在,II期有囊性變和硬化。CT分期的準確率是9412%,X線的準確率是6765%,兩組的結果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
3討論
股骨頭壞死時目前醫療界的一個難題,早期對患者的病情確診后積極的進行治療非常重要。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接受了有效的治療,就不容易出現股骨頭塌陷情況,患者的股骨頭能夠被保留,讓患者的殘疾幾率降低。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發病機制主要有外傷性缺血和非外傷性缺血兩種,這兩種類型的病情比較相近,患者股骨頭缺血后,骨髓細胞以及骨細胞壞死。但是創傷性缺血壞死時內外動脈功血中斷引起的,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時因為激素和酗酒等原因導致的。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的骨髓細胞和骨細胞在12小時內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影像學也不會有明顯的改變,但是病情發展后,數月內就會有骨細胞壞死情況出現,壞死的部分和活骨區域存在結締組織,骨小梁有所改變??梢允褂肵線和CT來進行檢查,X線對患者的股骨全貌無法進行顯示,CT可以對關節面和縫隙進行顯示。
在此次研究中,X線下患者兩側的股骨頭密度不均勻,有囊狀低密度區,附近有輕度骨質硬化情況存在。I期圖像可以觀察到模糊的骨小梁,II期可以觀察到股骨頭外形和內部囊性病變。CT顯示囊性變和硬化,關節間隙良好。I期有變形和增粗情況存在,II期有囊性變和硬化。CT分期的準確率是9412%,X線的準確率是6765%,兩組的結果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說明早期的缺血性股骨頭壞死使用CT的診斷準確率要比X線高,CT使用方便,臨床中效果較好。
總而言之,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接受CT診斷的效果優于X線,準確率高,臨床中應該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蘇芬蓮,陳小勛,莫旭林,等.超聲、CT和X線診斷腸梗阻的臨床價值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333-2335
[2]趙杰,寧守斌.小腸梗阻的診治現狀[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06(5):1286-1288
[3]孫東輝,張繼揚,萬業達,等.多層螺旋CT在膽石性腸梗阻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7):980-982
[4]姜建國,張國振.50例腸梗阻患者腹部X線平片與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的對比[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9):32
[5]程永遠,曲林濤,徐希春,等.兩種少見類型腸梗阻病因的CT及MRI對比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20):37-39
[6]王曼玲,孫興龍.腹部X線平片和CT檢查對腸梗阻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學,2012,24(9):1785-1786,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