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化平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七氟烷用于小兒誘導和維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需進行手術的患兒78例,根據麻醉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氯胺酮誘導)、觀察組(七氟烷誘導),各39例;對比2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結果:經過對全組患兒的麻醉效果對比可以看出采用七氟烷誘導的觀察組患兒的麻醉誘導效果明顯優于實施氯胺酮患兒的麻醉效果;且觀察組患兒麻醉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153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4003%,差異顯著(P<005)。結論:七氟烷用于小兒手術誘導麻醉和麻醉維持的效果均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較低,患兒的術后的意識恢復時間也短,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小兒麻醉;七氟烷;氯胺酮
【中圖分類號】 R816.92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06-01
小兒手術中麻醉方法分為基礎麻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低溫體外麻醉,其中全麻是通過吸入麻醉藥物或靜脈推注麻醉藥后,抑制患兒的大腦皮質,使得患兒暫時性的失去知覺,麻醉藥效過后患兒逐漸會清醒,期間只要患兒的呼吸供氧、血壓、心跳等保持正常,對患兒的機體功能影響并不大。七氟烷作為全麻藥物,對氣管的刺激性小且麻醉的深度調節不易失控,對患兒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均無較大影響[1,2]。相較于七氟烷,氯胺酮適用于無需肌肉松弛的一般小手術麻醉,但若手術過程中用量過大或滴注速度過快均會抑制呼吸甚至會導致呼吸抑制而死亡[3]。本文對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需進行手術的患兒展開研究,尋求適宜的治療方案,見正文描述。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在我院進行手術患兒78例,將這78例需進行手術的患兒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對照組這2組,39例為一組。觀察組男、女性患兒占比各為20、19例;年齡3-11歲,年齡平均值(651±132)歲。對照組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19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為(621±133)歲。對比2組需進行手術的患兒的各項資料數據差別較小(P>005),由于其對比性不強,則2組可以實施比對研究。
12方法手術麻醉治療前79例患兒均需按照規定禁飲禁食8小時左右,麻醉師均由一人完成操作。對照組患兒均采用氯胺酮進行誘導麻醉以及保持手術過程中的維持麻醉。選擇60mg/kg劑量的氯胺酮肌內注射,并通過面罩密閉吸入氧氣,流量為2L/min。等患兒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后,開放靜脈通道,注入6ug/kg的東莨菪堿和咪達唑侖01mg/kg。手術過程中若出現體動、心率等情況相對誘導前升高了20%,需即時追加2mg/kg的氯胺酮維持麻醉[4],手術結束后停止給藥。觀察組患兒選擇七氟烷進行誘導麻醉和維持麻醉。在患兒進入手術室后控制麻醉劑的氧氣量為4L/min通過面罩吸入濃度為8%的七氟烷誘導患兒麻醉,等患兒的睫毛反射和意識完全消失后,將氧流量調至為2L/min,同時將揮發罐的刻度調至2%~3%。期間手術過程中若出現心率或體動比誘導前升高20%的情況,需適當增加七氟烷的吸入濃度,手術治療后停止供給。
13觀察指標觀察2組需進行手術的患兒的心率、麻醉誘導時間以及患兒的意識恢復時間等,并注意記錄患兒手術后出現麻醉的不良反應。
14統計學處理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2組手術誘導麻醉患兒的麻醉相關指標均數,并用t值檢驗;用“%”的形式,表示2組手術麻醉誘導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并用卡方值檢驗,在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當2組手術需麻醉的患兒的各指標數據有差別時,用P<005表示。
2結果
實施七氟烷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平均動脈壓為(7302±765)mmHg、誘導患兒的時間為(168±058)min、術后意識恢復時間為(891±246)min且拔管的時間為(1437±347)分鐘,相較于采用氯胺酮進行麻醉的對照組患兒的平均動脈壓(8214±873)mmHg、心率(10282±864)次/min、誘導時間(495±044)min以及麻醉后意識恢復時間等,均占有一定的優勢;且相較于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003%),觀察組患兒在術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僅為1538%,差異明顯,P值<005。
3討論
對于患兒的手術麻醉藥物的使用,大部分家長都會擔心采用麻醉會影響兒童的智商發育[5]。其實根據研究表明人類腦細胞的活動必須是在有充足的氧氣和糖原的條件下,故而一旦出現呼吸系統和循環障礙的情況就會出現腦細胞缺氧的情況,缺氧將會嚴重影響腦細胞代謝,影響腦功能的正常發揮,但現臨床關于小兒麻醉手術過程中均會提供氧氣,從根源上就避免了患兒腦部缺氧的情況。七氟烷作為吸入全麻藥,但術后會出現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和嘔吐等不良反應,但氣味溫和對氣道的傷害小,還具有良好的保護心臟和支氣管的作用;在小兒誘導和維持麻醉上有很有的應用效果。而氯胺酮經靜脈注入給藥后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但對手術過程中的用藥劑量不易掌控,容易出現藥物不易代謝而在體內蓄積損壞肝臟和肺功能的情況。
根據我院對進行手術患兒的麻醉誘導和持續麻醉的研究來看,經過對全組患兒的麻醉效果對比可以看出采用七氟烷誘導的觀察組患兒的麻醉誘導效果明顯優于實施氯胺酮患兒的麻醉效果;且觀察組患兒麻醉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153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4003%,差異顯著(P<005)。
總而言之,對需進行手術的小兒患者進行麻醉時,需選擇安全性高、劑量易控制且對患兒生命健康威脅較小的吸入全部麻醉藥,相較于靜脈注入的氯胺酮麻醉鎮痛藥,七氟烷更值得臨床作為小兒誘導和維持麻醉用藥。
參考文獻
[1]閆新立.應用七氟烷在小兒臨床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藥物與人,2015,28(1):184-184
[2]楊慧勇.七氟烷用于小兒麻醉中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27):5738-5738
[3]楊云.七氟烷在小兒臨床麻醉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0):183-185
[4]王春生,謝鐵強,潘科.七氟烷在小兒臨床麻醉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4):146-147
[5]汪燕.七氟烷在小兒臨床麻醉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藥品評價,2017,14(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