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麗
【摘要】目的:采用按摩配合中藥薰蒸治療中老年膝骨關節炎,觀察其療效。方法:手法按摩聯合中藥薰蒸治療法治療中老年膝骨關節炎27例。結果:本組27例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臨床治愈14例,顯效5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889%。結論:手法按摩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松解粘連,促進炎癥吸收和韌帶修復,增加肌力,減輕膝關節內壓力, 從而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該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通過對54例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摩,按摩配合中藥薰蒸治膝骨關節炎有肯定的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按摩;中藥薰蒸;中老年;膝骨關節炎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27-01
膝骨關節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們采用按摩配合中藥薰蒸,治療中老年膝骨關節炎27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符合膝關節炎的診斷標準[1],排除急性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及各種出血性疾病,確診為膝骨關節炎。
12一般資料54例均為我院理療科門診患者,其中男20例,女34例,雙膝發病15例,單膝發病39例,病程<10 個月10例,1~2年20例,>3年24例,年齡45~60歲35例, 60-70歲19例。
13治療方法
131手法治療囑患者仰臥位,患肢取中立位,如患者膝關節伸直困難,應將膝關節窩處墊實,以穩定膝關節位置,避免在按摩時造成損傷,術者站于患側施術以揉、滾、搓等手法放松股四頭肌、髕韌帶等軟組織,施法5min,用拇食指拿捏髕骨上、下緣及髕韌帶2min,用拇指按揉膝部痛點2min,彈撥膝內外韌帶28次,按揉膝關節窩,及周圍股二頭肌、腓腸肌及其肌腱。膝關節屈伸旋轉法:術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一手掌輕壓髕骨部,緩慢作做膝關節屈伸運動10次,再緩慢做膝關節的內旋,外旋運動10次,以患者耐受為度。抱膝搓揉:患者膝半屈位,術者雙手指交叉環抱膝部,以手掌和大小魚際夾住膝部兩側,做上下前后旋轉揉搓,最后輕揉搓放松膝部及周圍軟組織,并囑患者加強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每日一次,10日為一個療程。
132中藥薰蒸治療法,藥蒸:采用陜西2HY-1型中藥蒸汽浴治療機,電源220V,電熱管功率15KW,消毒間容積 18L,額定壓力04-016mp9,患者取仰臥位治療部位直接接
觸蒸汽通窗,溫度保持40℃左右,每次30min,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藥物組成:骨碎補、自然銅 、伸筋草、川椒、艾葉、川烏、草烏、烏頭、雞血藤、紅花、黃柏各20g,地鱉蟲 10g,乳香、沒藥各20g。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4療效標準[2]臨床治愈:膝關節腫脹、疼痛完全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顯效:膝關節腫脹、疼痛重著屈伸不利等癥狀明顯減輕,腫脹基本消失,膝關節功能明顯改善。有效:上訴癥狀減輕,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無減輕,膝關節功能無改善。
2結果
本組27例,臨床治愈14例,顯效5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889%。
3討論
膝關節炎是世界衛生組織防治的重點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痛、腫脹、功能障礙,屬于中醫學骨病范疇。按摩可明顯緩解患膝以僵硬為主的癥狀,治療一般采用髕骨推拿、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等手法治療,每周兩次,四周為一個療程。紅外線、激光、低頻等理療可以促進局部炎性物質吸收,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和生物活性升高,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對于緩解部分疼痛僵硬癥狀有一定療效。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與衰老、創傷、肥胖、炎癥、免疫、代謝等多種因素相關,病理基礎是關節透明軟骨的退變和繼發的滑膜炎性改變。中醫學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膝關節屬“肝之府”所以肝骨不足,不能主骨主筋。再加風寒濕邪乘虛入侵,而致氣血、經脈痹阻不通,日久脈絡失和,肝腎更虧,氣血不足,筋脈失養為該病之內因,為致病之本;而膝關節局部勞損創傷風寒濕邪侵襲,痹阻氣血為該病之外因,為致病之標。中醫一般將本病歸為“痹癥(?。眮碇委?,所謂痹癥,即風、寒、濕、熱等邪氣閉阻經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的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癥狀的一類疾病統稱。治療一般以祛邪通絡為基本原則,一辨邪氣的偏盛,二辨正氣的虛實,分別給予祛風、散寒、除濕、清熱、化痰、行瘀,兼顧“宣痹通絡”的藥物口服或外用。研究表明,腎虛血瘀證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見證型,約占病人總數的60%以上,腎虛血瘀亦與關節軟骨退變有著密切的關系。體外及體內試驗均表明,補腎活血法可以增加關節內滑液的分泌、減少軟骨細胞的破壞、抑制細胞凋亡,對于影響關節退變的各種因素,如氧自由基、NO、RNA逆轉錄酶等,均有多靶點的作用。目前辯證治療常以補腎益氣,祛瘀通絡為法,配合針灸、按摩、理療等,多數處于病變早期患者,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根據“肝主筋”膝為“筋之府”的理論,我們認為本病屬筋病,治療應以肝入手,方中骨碎補,自然銅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紅花、雞血藤、乳香、沒藥、川膝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伸筋草,透骨草,川烏、草烏、烏頭等溫筋散寒,同時配以地鱉蟲、地龍等蟲類藥物搜風剔絡而止痛,諸藥各用共奏補益肝腎,活血消腫,溫經通絡,除痹止痛之效,配以薰蒸方式作用于關節,明顯改善關節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改善骨內微循環,促進炎性介質的吸收,加快損傷的良性修復,手法按摩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松解粘連,促進炎癥吸收和韌帶修復,增加肌力,減輕膝關節內壓力, 從而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該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通過對54例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摩,按摩配合中藥薰蒸治膝骨關節炎有肯定的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裕樸.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1439
[2]中醫病征診斷療效標準[S].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3
[3]丁田機。中國人民大學醫院,按摩治療膝骨關節炎40例療效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下):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