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毛加
【摘要】目的:研究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研究的70例患者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5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方法。結果: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實驗組患者較參照組有顯著的效果,比常規護理方法更具有優勢,實驗組發生并發癥的概率(571%)低于參照組(2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將綜合護理法運用于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中,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該方法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重癥心臟瓣膜;瓣膜置換術;ICU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322.1+1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45-01
心臟瓣膜病是心臟瓣膜出現病理改變的一種疾病,是由風濕性炎癥引發的。此種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發病后,需要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以緩解患者心臟瓣膜的反流情況,達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本文主要探討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將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納入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患者35例;實驗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為35~68歲,平均年齡為(483±32)歲;參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為(466±34)歲。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并在ICU進行護理干預。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有:(1)呼吸系統護理:患者在手術后會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護理人員要將呼吸機的參數調整到正常標準,每分鐘12-14次;(2)循環護理:在患者術后轉入ICU后,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2],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如果患者出現心率失常的現象,要給予患者起搏器治療,同時觀察患者的血氣及尿量的變化,出現問題及時上報醫生;(3)專科護理: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營養均衡的膳食,定期清潔患者口腔,以免滋生細菌;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定期幫助患者變換體位,避免發生褥瘡;另外,護理人員要限制患者家屬探望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在探望期間,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腿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3],為早期康復奠定基礎。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實行護理措施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心率失常、低心排綜合征與死亡等。
14統計學分析對本次納入研究的70例患者數據,行SPSS19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形式表示,兩組患者資料進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形式表示,兩組患者資料進行卡方檢驗,數據對比差異P<005時,統計學具有意義。
2結果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實驗組共有2例,參照組共有8例,實驗組發生并發癥的患者少于參照組,概率低于參照組,組間數據進行對比,統計學有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對于心臟瓣膜患者來說,心臟瓣膜置換術是首要選擇,此種手術方法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灌注供血情況。但是在患者手術后,進行適當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在ICU患者中,以往只使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但不能滿足患者及家屬的要求,對患者的病情康復沒有顯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使用綜合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ICU患者進行干預,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4]。綜合護理措施的運用,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本次研究中,在兩組患者使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后,實驗組發生心率失常的患者1例,低心排綜合征患者1例,無死亡患者,并發癥發生的概率為571%,參照組發生心率失常的患者3例,低心排綜合征患者3例,2例患者死亡,并發癥發生的概率為2286%,兩組患者數據卡方檢驗,卡方值為42000,p值為00404,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重癥心臟瓣膜患者置換術后IUC護理中,使用綜合護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提高護理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秀玲.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5):204-204
[2]張云.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5):37
[3]謝琳燕.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要點分析[J].飲食保健,2016,3(1):152-153
[4]陳薇.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ICU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7,4(16):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