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錦橋
摘 要:目前,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的同時,對歷史文化的研究也在不斷加強。顯而易見,博物館就是人們去了解歷史的一個好去處。因此,可以看出博物館是使歷史發展軌跡得到充分體現的場所。博物館對文物陳列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觀眾對歷史的認知。所以只要全面把博物館的思想性和觀賞性展現出來,才能讓觀眾去真正了解歷史。因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全面解析博物館展覽的思想性與觀賞性,為今后博物館的科學發展提供一些發展思路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觀賞性;思想性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博物館的作用相當重要。在對博物館進行大量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發現當前的博物館在內部文物的陳列上存在很多問題。有些博物館只是對發掘到的當地文物進行單純擺放,沒有輔助相應的物品補充說明,給觀眾帶來的觀賞性不強。人們在觀賞文物時,單一的陳列也會給觀眾帶來視覺疲勞。而添加一些輔助說明或者擺放輔助物品在展覽的文物周圍,不僅能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更能完美結合該文物的歷史意義和觀賞性。按照學術科研的標準,綜合運用立體空間展覽模式,打造一個多功能文物展覽平臺,使文物的展覽工作更具有觀賞性,加深觀眾對歷史的解讀。具體是指在原有的展覽空間基礎上,使博物館展覽主題能夠更好地凸顯出來,把博物館探索文化的方式作為基本思路,使博物館的觀賞性與思想性在發展進程中得到統一。
1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思想性分析
在注重經濟發展的當今社會,一些博物館僅是單純的把所具有的文物羅列出來,以這種形式展現給觀眾,這種展覽根本就沒有一個中心主題思想。同時,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也不完善,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文物擺放不規范、分類錯亂不清晰、擺放的順序不合理等,這些都將對展覽的中心主題造成不良的影響。博物館管理及業務人員應該清楚了解該館所有的館藏文物,只有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才能對當時文物的社會背景、產生意義進行深層次的領悟。在展覽時,才能根據文物的自身特性找到與之相適應的陳列方式,從而更進一步彰顯文物的文化內涵。其次,展覽中心能否得到較好的體現是現在展覽成敗的標志。文物可以體現歷史,對其所處的歷史進行解讀,透過文物的表面去對歷史進行探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去認知歷史,讀懂歷史。當前,我國社會上存在以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數量來衡量其綜合實力的現象,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博物館的文物數量大,與其他博物館比較,其發展水平一定更高,影響力一定也更大。正是由于這一片面的認知,導致了文物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被世人所忽略,造成人們對歷史的研究產生誤導和消極的作用。
博物館在舉辦展覽活動時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展覽中心思想,如果展覽時沒有讓這一中心思想得到更好的體現,那么從整體上來說,這次展覽就是不成功的。因此,展覽活動的舉辦都要圍繞提前確定的中心主題來進行,任何工作都要為其服務。展覽活動是對博物館文化內涵的一種體現,具有較強的層次。展出前,必須要對展覽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深入思考研究,如前期策劃、準備工作、會場布置、文物陳列安排以及預測觀眾數量等。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后,才能保證設計出的方案突出中心主題,使展覽的中心思想得到明確的呈現,才能使觀眾在參觀時不會出現思想的偏離。下面通過一個具體事例,說明抓住展覽的中心思想對舉行展覽的重要作用。對明孝陵志進行研究,我們發現朱元璋是明朝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皇帝,他從平民出身,最終成為明朝的帝王,“地”可以作為對平民稱呼,而“天子”是對皇帝的稱呼。因此,明孝陵展覽的“天與地”中心思想就是依據這種觀點而來。確定展覽中心思想后,才能挑選相應的文物,再進行后續的展覽工作。展廳場景布置可結合采用立體化的設計,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形成天、地、人三位于一體的立體化空間展覽形式。通過上述事例,可以得出要想完美的表現展覽,也需要圍繞中心思想去進行展覽形式的創新。我國的各級博物館很多展覽的都以歷史的發展為主線來舉辦,這雖然指明了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但是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已不適用這種模式。因此,只有拓寬相關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才能不斷滿足大眾的審美觀,滿足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另外,博物館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特色,樹立自身的管理理念,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思想創新,使博物館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2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觀賞性分析
當人類研究藝術時,人們自然就會重視其觀賞性,這是藝術自身所具備的一個特點。各類文物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也是藝術形式的一種,只不過這種藝術形式帶有獨特性和綜合性。不同時代的藝術背景和特征以這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讓觀賞者在欣賞藝術本身的同時,還加深了對時代文化內涵的理解,使他們能得到喜悅和滿足。這種藝術的展覽性形式最初就是依賴于藝術展覽的觀賞性建立的。在我國,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以單純的靜態形式把藝術作品展示給觀眾,這種方式的視覺沖擊力不強,很快讓參觀者的視覺陷入疲勞,漸漸失去興趣。因此,在文物展覽活動舉辦時,博物館舉辦展覽活動的第一原則應該是思想性和觀賞性的結合。這樣不僅能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獲得良好視覺體驗的同時,加深對當時歷史的了解,反過來,還能通過文物的藝術特征對當時的歷史進行反思,此二者相輔相成。一些現代技術布展手段能幫我們實現這個要求。例如,在展覽活動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觀賞效果以動態的形式呈現,這樣就會讓展覽別開生面、生動具體,更易吸引觀眾的眼球。通過這種立體效果的大型體驗,讓參觀者回到當時的歷史年代去了解文物,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真實體驗。其次,文物展覽的觀賞性還需博物館通過不斷去對配套設施和服務體制進行完善來增強。例如,在展覽的每個單元都相應地設置解釋說明,每一件文物也要有簡單的介紹說明牌等。上述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也是展覽的一部分,但他們本身都是在為文物服務。二十世紀,高科技手段的運用體現在各行各業,這就為文物展覽的配套設施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展覽觀賞性的增強也可以通過博物館的講解服務來實現。不同的文物,其自身的歷史文化意義及故事亦不同。只有講解員做好了文物的講解工作,才能讓靜止的文物變得生動起來,更能讓觀眾置身其中,給其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
博物館的發展思路要堅持以人文本。博物館想要提高文物展覽的觀賞性,必須要在展覽中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和陳列形式。例如:有的博物館展廳光線偏暗,觀眾在參觀時對本身顏色較暗的文物難以確認其顏色,這就需要博物館在舉辦展覽活動時,要增加展廳的光照,及增加一些特殊的光源在這類文物周圍,給參觀者展示出文物的獨特特點,使文物的藝術性得到增強。國外的博物館在進行每一次藝術展覽時,就會根據展覽的主題對整個展廳墻壁的顏色進行調整,就是為了充分展現展覽的主題,增強展覽文物的藝術性。
3 結語
通過分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思想性與觀賞性,從這兩個方面可以發現我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亟待我們去完善和解決的。對文物的思想性和觀賞性做出準確的評價,然后結合評價找到文物自身的鮮明特點,運用的陳列手段也要與之相應,才可使博物館的發展格局更具有多元化。
參考文獻
[1]嚴建強.論博物館的傳播與學習[J].東南文化,2009(6):61.
[2]楊建新.博物館:浙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J].國際博物館,2006(2).
[3]李華.《淺談博物館的陳列設計藝術》[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 年第4期.
[4]陳君科.《當代博物館陳列展示藝術的發展趨勢》[J].《中國文物報》,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