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歡 何亞莉
【摘要】目的:探討經橈動脈途徑與經股動脈途徑全腦血管造影術應用效果的對比研究。方法:選取同期行全腦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為橈動脈組和股動脈組,對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術時間、X線照射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2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橈動脈組手術時間、X線照射時間長于股動脈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股動脈組。結論:經橈動脈途徑全腦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發癥少且輕微,可以作為腦血管造影的選擇入路之一。
【關鍵詞】腦血管造影術;橈動脈;股動脈;療效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98-01
腦血管病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發病率及病死率較高的病種,它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為了提高腦血管病的確診率,各種診療技術在臨床被廣泛應用,其中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應用尤為廣泛。本文就兩種途徑的手術成功率、手術時間、X線照射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情況作一對比分析[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按入路血管分為橈動脈組和股動脈組。橈動脈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545歲;其中包括患者意識障礙,術后無法保持下肢制動7例;正在接受抗凝治療6例;雙側髂動脈嚴重迂曲4例;右股靜脈有臨時透析管2例;22例無明顯股動脈穿刺造影禁忌,其中16例不愿術后平臥24 h,6例不愿會陰部暴露而選擇橈動脈途徑。股動脈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68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術者、使用器材型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手術方法
121橈動脈組患者仰臥后,術側上肢自然外伸、外展,與身體呈45°,由托架托住,常規消毒鋪巾,選擇橈動脈搏動最強、走行最直處為穿刺點(橈骨莖突上2~3 cm)。取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生效后操作者左手確定橈動脈走行及位置,應用橈動脈專用穿刺包右手持專用穿刺針,以30°進針,采用前壁穿刺法,穿刺成功后引入動脈鞘,鞘內注入肝素3000u,給予200ug硝酸甘油預防痙攣,選用5F豬尾導管和5F Simmons導管行主動脈弓及全腦血管造影造影[2]。術畢拔除動脈鞘,經手指按壓止血后,將2塊無菌紗布卷成條狀縱向覆蓋于穿刺點并用彈力膠布固定,再用彈力粘貼繃帶繞腕1周加壓包扎,松緊度以能觸及橈動脈搏動為準。
122股動脈組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 Seldinger 法穿刺右或左股動脈,成功后置入5F動脈鞘,選用5F獵人頭造影導管造影。術畢拔除動脈鞘,股動脈穿刺部位徒手壓迫20 min后加壓包扎,鹽袋壓迫8~12 h,肢體制動24 h。
13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橈動脈組中,1例因為橈動脈細小致穿刺失敗,改行肱動脈穿刺入路造影成功完成手術,穿刺成功率976%;1例術中橈動脈嚴重痙攣致造影失敗,余39例患者均完成雙側頸總動脈和鎖骨下動脈選擇性造影,造影成功率951%。股動脈組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2例右頸總動脈或右鎖骨下動脈選擇性造影失敗(2例均因主動脈弓嚴重迂曲所致),造影成功率955%。2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經橈動脈插管過程中引起血管痙攣的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以橈動脈遠端及肱動脈痙攣較多見。因血管痙攣致使造影操作難度增大,手術時間延長,甚至造成造影失敗,所以造影成功的關鍵之一在于有效預防血管痙攣[3]。本組中橈動脈嚴重痙攣發生率較低,可能與術中采取以下措施有關:(1)插管前先由動脈鞘管常規注入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以預防血管痙攣。(2)選用23 cm長鞘管、超滑導絲和較小直徑(5F)的造影導管,操作時輕柔推送,以減少對血管的刺激。(3)盡量減少導管交換次數,減少導管的操作時間。
由于股動脈解剖部位較深,術后穿刺口壓迫止血困難,易出現局部皮下血腫、動靜脈瘺、假性動脈瘤等并發癥;術后須嚴格臥床與肢體制動,易引起腰背疼痛、腹脹,尤其對于高齡、肥胖、腰椎疾病患者頗感不適,長時間臥床靜脈受壓時,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形成下肢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動脈栓塞等;股動脈迷走神經分布相對較多,術后壓迫止血易引起迷走反射致嘔吐,甚至心率、血壓下降[4]。經橈動脈穿刺全腦血管造影的優點是穿刺部位血管表淺,管徑細,周圍無重要的血管、神經伴行,易于操作和壓迫止血,這些特點避免了經股動脈穿刺時可能發生的動靜脈瘺、假性動脈瘤、迷走神經反射等血管和神經并發癥[5]。
總之,經橈動脈穿刺造影具有局部損傷小、出血少,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少且輕微,患者痛苦小,術后不需要限制體位及活動等優點,尤其對于術后無法保持下肢制動、嚴重的髂股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療等的患者更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不過對于Allen試驗側支循環異常、有上肢動脈閉塞或動靜脈瘺、鎖骨下動脈重度迂曲、預計需要大號鞘管、橈動脈為透析備用血管等的患者不宜選擇橈動脈途徑。
參考文獻
[1]廖耿,薛華杰,黃婉蕓等.經橈動脈與經股動脈途徑行選擇性全腦血管造影的對比研究[J]. 中國醫藥科學,2012,2(21):19-20
[2]李東群,宋鐳,何世棟.橈動脈與股動脈途徑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行全腦血管造影的臨床研究[J].健康大視野:醫學版,2013(2):22-23
[3]丘鴻凱,賀雄軍,劉亞杰.經皮橈動脈穿刺及股動脈穿刺行全腦血管造影術對比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1):88-89
[4]林建虎,陸川,巴華君等.經橈動脈途徑在全腦血管造影中的應用[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7,33(11).
[5]方存明,程久佩,胡學俊等.經橈動脈和股動脈冠狀動脈造影的臨床應用對比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