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工課的學習在幼兒園中越來越受重視,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也離不開手工的制作,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如何進行手工學習,這也成了我們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幼兒良好的手工啟蒙離不開學前美術手工的教學。作為學前專業美術教師,必須研究學前教育專業手工相關的知識,培養出更優秀的師資,讓幼兒教育更科學。
關健詞:學前教育;手工;審美;趣味
手工課是動手動腦很強的學科,是幼兒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引導幼兒用手操作材料時,不僅可以提高幼兒手工活動的經驗,感受生活中的美,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創造力與動手能力。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手工能力提出了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教授幼兒小朋友手工學習的能力。雖然手工活動種類很多,但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課程需要結合幼兒園的實際,開展形式多樣并能適用于幼兒教育及環境創設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進行更多具有審美,有創新思維的手工訓練。
學前教育美術學習與專業美術學習的是有差別的,不是以培養畫家為目的,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設計能力,我們該如何設置學前教育的手工課呢,我國是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現在許多傳統手工藝都在幼兒園普及,所以,我們在創新的同時,也要注意把握民族文化的傳承,讓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課程更富有意義。
1 手工課程貼近幼兒園實際
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可以有效運用到幼兒園的教學和活動中。了解幼兒發展的特點,幼兒3-6歲是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想象力豐富,可塑性強,如果幼兒園的環境中有豐富的手工作品,會給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注意力會被吸引,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動,就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可以極大的提高幼兒對于手工的興趣。但是幼兒園老師是比較頭疼環境創設的,不知應該如何處理,所以手工課程不能只是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模仿,可以多注入實際的操作,方便學生投入工作中后能得心應手。選擇適合的手工教學課程是上好學前手工課的首要條件。教師在教授學前教育手工前,就要了解幼兒園手工的教學情況及教學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我們在進行手工課設置時從趣味性、兒童易感知、簡明又易于制作的題材入手,有針對性的將手工課分為5個部分,包括紙藝、布藝、纖維、陶藝和材料表現。在教學中不僅教學生如何制作,同時貫穿教學法,讓學生明白以后如何去教授幼兒手工知識。在作業練習時會根據幼兒園實際,給學生布置與墻飾設計、玩教具設計、區角設計相關的作業內容,讓作業形式多樣化,而且因為和他們以后工作的內容相關,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工作后能有能好的適應能力。
2 讓手工知識與審美緊密結合
手工教學經常會出現的誤區的單純的注重動手能力,卻忽略了作品本身的效果,出現了重技法輕審美的問題,我們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結合繪畫課所學的知識,將構圖、色彩合理的運用到手工制作中,通過學生的作業可以發現,如果不給學生強調構圖色彩的把握,學生在進行手工作業制作時,往往只考慮到所學技法的方法,只要作業完成了老師所講的技法內容就可以了,并沒有去設想考慮作業最后的效果。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給學生正確的引導,要讓學生知道,我們無論學習什么技法,最終的目的就是完成一個優秀的手工作品出來。可以結合藝術家的繪畫作品,色彩繽紛豐富,形象夸張又具有裝飾性,學生通過繪畫課中的學習已經可以基本掌握作品的特點和作品的大的顏色關系。將平面的繪畫變成立體的手工,在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大師的繪畫感覺,從大師的視角對美進行感悟。這種指引方式能使學生審美能力及動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再加上細致的手工制作最終可以得到一副漂亮的手工制作作品。能讓學生在制作中增加樂趣,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3 讓手工與故事、兒歌趣味的結合起來
單純的學習書本上的技法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長久下去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手工的興趣,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于手工制作的興趣和創造力,這就需要教師開拓新的思路,把一些枯燥的技法加上有趣的場景傳授給學生。例如,在進行折紙時,如果只教單個的物體折法,由一張紙變成一個物體,折出來的形象是單薄的,可以與故事結合起來,通過折紙的過程,根據折紙形象神似的這個特征,去發現新的形象,并用故事串聯起來,學生就不會覺得折紙是很枯燥的事。同時還可以折多個形象,拼成一張拼貼畫,并附上故事,是不是比折單一形象豐富很多呢。同樣的,可以利用兒歌里的內容,做頭飾、不同材料的玩教具,既進行了實際的訓練,又讓手工課程更富有樂趣。在進行 材料是構思、設計制作的物質基礎,不同的物質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適用于不同造型的需求。可以根據不同材料進行不同的趣味結合,讓學生也發動想象力。把其他的學科知識與手工制作融合起來,讓知識融會貫通。
4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手工制作課堂應該是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要把握好“教”與“不教”的度。老師在課前需要熟悉的掌握技法,能在課上熟練、規范的完成教學,使講解與示范流暢的搭配起來,教授完技法后,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學生動手創作的過程中給予他們細心的指導。不要用教師的思路太多的干預學生創新思路,在學生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手工制作活動,這樣可以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們知道團結協助的作用,知道集體的智慧會創造奇跡,有助于他們日后從事的教育工作。
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都是希望自己時成功的,每次課前對上一次作業進行展示點評,學生取得進步要及時贊揚,退步了要鼓勵,進行恰當的評價,幫助每一個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也要學生了解班級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及自己的水平,幫助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學期末的作品展示是對學生很好的肯定,根據教學計劃可以開展手工制作活動,舉辦手工成果展覽,讓全校師生觀摩,當學生看見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還能得到別人的贊賞,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手工學習風氣,豐富學校的文化生活。
總之,學前教育手工作為幼兒園中的重要課程,是幼兒啟蒙階段至關重要的手段。需要得到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視,通過與審美的緊密聯系及趣味性的注入,不斷的提高學前手工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并且要為學生提供自我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在手工教學中不僅教學生做出優秀的作業,也要融入教學法,教學生如何教授幼兒手工,提高學生“學”與“教”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手工提高了,才能促使幼兒手工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建洲.手工基礎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洪甘云萍,女,土家,恩施,碩士研究生,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