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叛逆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重要時期,稍有不慎就會影響著人的一生。因此,這個時期對中學生來講至關重要。正是如此,它也就成為了教育界一個難以攻克的問題,令眾多教育者頭痛不已。教育學、心理學雖都已應用其中,但卻往往不能有效根除。學校社會工作的興起為中學生能夠順利度過叛逆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障。其中標簽理論使我們對叛逆期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解讀,包括存在的誤區,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對策,以此來把難題簡單化。
關鍵詞:學校社會工作;中學生;叛逆;標簽理論
1 青春叛逆期的具體表現
青春叛逆期主要集中在中學階段。這一時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不平衡,這直接導致了行為上的偏差。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反抗,他們反抗父母,反抗老師,處處與他們作對。甚至與以前行為習慣截然相反。在家里,他們和父母唱反調,想擺脫父母的束縛。一旦有任何不滿意或不愉快的,他們就會頂撞父母,甚至會離家出走,或者通過暴力行為來發泄。在學校,他們會在課堂上搗亂,捉弄老師,經常性的曠課,不按時完成作業,并且以違反學校紀律為樂趣,最后成績一落千丈,這都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在生活中,他們穿著奇裝異服,泡網吧,早戀,甚至打架斗毆,這都是經常性的行為表現。
2 對叛逆的誤區及群體污名化
大部分人認為叛逆心理是一種消極的、不正常的心理,針對一些叛逆行為嚴重的就認為是孩子不正常,需要看心理醫生或者精神病專家。從“叛逆”這個詞就能看出來,這明顯是由“叛”和“逆”兩個貶義詞組合而成,由此反映出大家已經對這個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群體形成了刻板印象。還有的人認為他們篡奪成人角色[1],篡奪這個詞偏見尤為明顯。這樣的群體污名化,使他們產生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對自我的一個正確審視。
他們處于青春期,這同時也是一個過渡期,是需要過程的。他們在這個時期的叛逆行為越明顯,說明他們越具有創造力,好奇心以及渴望追求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方法上慢慢引導,循序漸進,來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過渡期,但前提是要消除對他們的污名化,讓大家包括他們自己對其心理以及行為變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3 原因分析
3.1 忽視溝通與主動傾聽
傾聽是社會工作的另一技巧,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家長和老師往往忽視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內心獨白,沒有與他們進行有效溝通,更談不上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了。平時還經常與孩子針鋒相對,不給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雖然以此樹立了自己的權威,但卻因此而疏遠了與他們的距離。再者,父母和老師缺乏主動傾聽,尤其是父母,總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小孩子看待,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尊心受挫,繼而深陷在困惑的泥潭之中,行為也變得更加惡劣。
3.2 缺乏專注與鼓勵
處于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出現嚴重的行為偏差,除了他們想向成人那樣追求獨立、自由、擁有自主權之外,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想借此引起周圍人的關注。在家里,他們頂撞父母,沖動,易發脾氣,這樣,才能受到父母的關注;在學校,他們奇裝奇服,自我放棄。不僅課堂上搗亂,捉弄老師,而且打架斗毆。他們就是想引起學校里老師同學的注意,以此來彌補差學生不受老師歡迎的心理。父母和老師越是批評他們,他們就會越反感,越叛逆,認為他們不關注自己,甚至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3 對群體標簽化
標簽理論是從主觀層面探討個人偏差行為的形成,認為偏差不完全是個人品質所決定,而是他人應用規范及制裁于違反者的結果。[2]對于過渡期的中學生來說,他們被明顯的標簽化了。由于他們行為的差異,父母對他們不抱希望,認為管不了他們,打罵都不行,本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就這樣熄滅了。他們經常數落孩子,認為他們不爭氣,看到他們就一頓大罵。并且還認為孩子身上沒有一處優點是值得表揚的,也就是一無是處。對于老師來說,更是眼不見心為靜,恨不得學生不來才好呢,這樣也不會拖班級的后腿。老師往往喜歡拿他們和優等生相比較,這樣一來,更有偏見了。本來一些學生可能就是輕微的叛逆行為,這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很重,而老師卻不分青紅皂白的當眾辱罵他們,甚至給他們加上壞學生的標簽,這就促使他們以后向著更惡劣的方向發展了。其實大多時候這是周圍的人給他們貼上固定標簽的結果。
4 對策與建議
4.1 學會溝通與主動傾聽
在孩子迷茫時期,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學會主動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煩惱與困惑,及時的給予幫助。當孩子愿意訴說時,說明我們已經與此建立了信任。這時候要做的就是主動傾聽,不要輕易打斷,等他們說完之后,就要針對內容開導他們,告知他們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要以正常的心態去看待,遇到問題要思考與之相對應的對策,而不只是陷入苦惱不能自拔。
4.2 給予專注,多鼓勵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表揚,喜歡被人關注的感覺。但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看不到自己的價值,于是他們就會通過行為異常來引起家長、老師的關注。因此,對老師來說,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好學生而忽視差學生。成績不好的學生和好學生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沒有那么好的天賦,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成績很差。這時候老師不應該僅僅以分數論高低,一味的批評他們,打擊他們,而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多鼓勵他們,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就家庭而言,孩子行為表現與其有很大的關系。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學習上,還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心發展上,即給予足夠的關注。無論學習、生活還是心理上,都應該多關心,遇到問題要及時開導,鍛煉孩子自身的能力。孩子偶爾犯錯誤時,不能完全否定他們,更不能直接批評或者打罵他們。他們正處于青春期,易沖動暴躁,越是這樣越容易引起抵抗情緒。相反,家長要學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逐漸增強其自信心,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為以后其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4.3 消除標簽
標簽化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所以,作為中學生的家長和老師,我們不要輕易的下結論,更不要隨便就給自己的孩子或者學生貼上固定的標簽。沒有人是固定不變的,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可塑性也是非常強的。對于家長,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把握住青春期的特殊性,將不利轉化為有利,化不滿為愛,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感受到無論何時你們都在他們身邊,陪伴著他們。對于老師,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的眼睛去看他們,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以成績論高低。這個時期是學生是極易學好也是極易學壞的階段,非常關鍵。作為老師,我們尤其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期,在傳授他們知識的同時,多給予他們心靈上的幫助,繼而引導他們提升自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鑫源.關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亞太教育,2015(30):232.
[2]范明林,張潔.學校社會工作.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70.
作者簡介
張欽林(1992-),女,漢,河南漯河,在讀碩士,湖南湘潭大學,湖南省湘潭市,社區服務與家庭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