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征”這個概念在當代文化的研究中頻繁出現,對于探尋與洞悉文化領域內發生的文化事件、產生的文化地位和功能、作用于文化并影響文化的因素以及文化身份認同等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科學的調研方法經過實地的探訪后,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傳著的傣族傳統民族文化遺產——“孔雀舞”的文化結構進行研究,將其融入到“表征”的概念中,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表征理論。在我國,民族舞蹈是代表一個民族形象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之一,在眾多色彩紛呈的民族舞蹈中,傣族的孔雀舞是根植于民間生活、依附于宗教文化的,形象的表現傣族人民性格特征,再現孔雀優美形態的藝術,所以其能成為我國最具特色的代表性舞種之一,是云嶺高原一朵璀璨奪目的奇葩。
關鍵詞:孔雀舞;文化結構;象征意義;原生態;作品形態;
1 德宏傣族“孔雀舞”的人類學調研與結果分析
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進行了為期3天的采風調研活動,瑞麗市的藝人主要以獨舞最具代表性。此次在瑞麗市的調研活動中,采訪的四位傳承藝人,其中兩位為徒手孔雀舞,兩位為架子孔雀舞,他們在表演上各有創新,以各自的流派風格而聞名。由于孔雀舞的傳說很多,傳承藝人各自根據民間傳說編舞,或側重模仿孔雀的行動,或側重表現孔雀的內心活動,但都有一個共通點是眼神的靈動,形象且生動。在采訪過程中,我們以孔雀舞的起源、藝人師承、宗教信仰等為線索展開。
1.1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傣族是云南省獨有的民族之一,主要信仰南部小乘佛教,其歷史悠久,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與緬甸、老撾等地區接壤,東漢時就有“撣國獻樂”的記載(“撣”即為緬甸),可見早在當時甚至更早,傣族的文化藝術就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技藝水平,孔雀舞是傣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傣語稱為“噶羅踴”,本文的調研主要針對德宏地區的傣族孔雀舞??兹肝璧钠鹪幢娬f紛紜,大多以民間傳說為主,其正真的起源無從考究,但一定與宗教以及傣族人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聯。其中一種傣族地區仍然流傳著的“孔雀舞”的關傳說,是本次的調查活動中尚卯相便提到,“佛教進入中國時流傳下來的傳統是:出洼時,佛祖歸來,孔雀等飛禽鳥獸迎接佛祖,人們看到孔雀迎接佛祖時把所有喜慶的動作展示出來,后慢慢模仿就形成了孔雀舞,為了盡量模仿的像孔雀,才帶上了翅膀和面具??兹肝璩藛适聲r,其他喜事均可以跳,地點一般都在寨子里跳,在迎接佛祖時則是在奘坊(傣族寺廟)里面跳?!贝送猓€有其他多種版本的神話傳說也均與佛教有關。再者,傣族人民將孔雀視作自己本民族的圖騰,他們生活在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傍水而居,環境優美,最為適宜孔雀生活與繁衍,傣族人民與孔雀長期為伴,甚至有傳說孔雀為傣族人們的祖先,是吉祥的象征,這些都包含了孔雀舞得以產生的一些意識形態??兹肝璧钠鹪从纱艘脖憧商街欢?/p>
1.2 民間藝人調查情況簡介
尚卯相,男,傣族,1988年出生于緬甸南坎,2005年被任命為德宏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族孔雀舞傳承人。,其自幼受到了父親深厚的影響,除此之外當時寺廟中的佛爺趙媧果是其第二任老師,擅長最為傳統的帶有面具的架子孔雀舞。他傳習的孔雀舞原汁原味,以象腳鼓、铓排、镲等打擊樂伴奏,內容是以多以迎接佛祖時孔雀的喜慶動作為主,所以一般只在喜事時跳。
喊思于1964年出生,年幼時就喜歡舞蹈,其舞姿柔軟流暢、神態活靈活現,是云南瑞麗一代女性孔雀舞的傳統民間藝術繼承人,她打破了只有男人可以跳孔雀舞習俗,承繼了各位前輩民間藝人所跳的不同流派、不同的風格特點,再經過自己認真觀察孔雀的習慣特性,創編出自己獨具一格的女性孔雀舞。她表達的情感很細膩,舞姿婀娜,豐富的舞蹈語匯描繪出孔雀的活潑、靈秀、美麗,但又區別于民間傳統藝人的程式化的套路,即繼承了傳統孔雀舞,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從兩位藝人的從藝經歷來看,他們都在學習的過程中,吸收、借鑒并與自身的風格相融合,孔雀舞的形象結合傣族人們的審美、宗教文化和生活習俗等。
1.3 研究結果及其分析
四位傣族傳承人旺臘、約相、尚卯相、喊斯是現在傳統孔雀舞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們表演的孔雀舞,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典型的民族民間舞蹈,有很重要提煉和傳承價值。從內容方面說,無論是旺臘和約相的徒手孔雀舞還是尚卯相、喊斯的架子孔雀舞,其主要表現的都是早上起床后,抖抖羽毛、飛出森林、山坡玩耍、轉轉身體、曬曬太陽、水邊嬉戲、覓食等,情節雖然較為簡單,舞蹈動作內容卻歡樂、喜慶,且韻味獨特,將孔雀生活習慣中的一舉一動原汁原味、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現孔雀舞正處于上有師承、下有傳人的關鍵傳承地位,孔雀舞在當地乃至全省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這顯然不能滿足民族瑰寶閃耀的光輝,我們應將這種民間韻味十足、具有傳統文化意義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孔雀舞發揚至全國乃至世界的大舞臺,因此孔雀舞的深入挖掘和編纂教材工作刻不容緩。
最后,孔雀舞表演人物的轉換象征著傣族傳統習俗發生的變化。傣族孔雀舞的傳承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傳男不傳女,因為在過去男尊女卑的社會年代中,孔雀舞自古以來就是男人跳的,也只有雄孔雀才會開屏,傳統的孔雀舞舞姿威武陽剛,充滿原始的生命力。而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男人和女人的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趨于平等,喊思就是四位藝人中唯一一個女性孔雀舞傳承藝人,在她的描述中,喊思的從藝經歷打破了傳統。這種特征體現了傣族逐漸對男女社會地位的文化認同。
由于傣族文化結構的深厚和表征意義理論的復雜性,因此本文淺嘗輒止,以以上內容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析,且得知舞蹈動作行為也可視為文化行為,在此文化行為中凝結著文化準則、文化邏輯、價值判斷、文化功能等。傣族架子和徒手孔雀舞通過民族文化結構所產生的具體動作有其具體的表征,而且其具體內容和內在情緒的表達也可以通過行為被表征。
參考文獻
[1]李曉艷 曾金華 .《藝術中的生活,舞臺化的傳承》.大眾文藝.J.
[2]曾焯 屈立豐 .《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歷史淵源及美學價值》 .貴州民族研究 .J.2014年第1期
[3]孫越 .《斯圖亞特·霍爾的文化表征理論探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D .2012年4月
作者簡介
段聰雪(1992-),女,漢族,山西晉中人,云南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歷史與文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