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南海之濱有一座城市,改革創新大潮在這里不斷噴涌。它高度濃縮了一個時代精華,40年砥礪奮進,從昔日一座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為現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
它,就是深圳,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源頭,也濃縮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正如英國《經濟學人》曾這樣評價:“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范莫過于‘深圳奇跡。”
改革開放,無疑是深圳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因”,也是讀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現命運偉大轉變的“密碼”。
“內地勞動一個月,不如香港干一天。”一河之隔,卻有上百倍的懸殊差距,以至于不少人選擇“逃港”,當時流傳一句民謠:“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這是40年前深圳的寫照。
1978年7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習仲勛前往“逃港”問題嚴重的寶安縣視察。在沙頭角的中英街,習仲勛看到香港那邊車水馬龍,深圳這邊冷落蕭條,心中非常難受。1979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開中央工作會議,習仲勛鄭重其事地向中央領導提出:讓廣東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在四個現代化中先走一步。他代表省委正式向中央提出廣東要求創辦貿易合作區的建議。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十分贊同廣東富有新意的設想。他對這些敢于提出創見的先行者,以一種革命家的語言鼓舞道:“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東莞、成都、太原等城市政府經濟顧問的倪鵬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首先,選擇深圳作為特區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決策。
“回顧那段歷史可知,當時的香港已經進入很好的發展,但是內地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所以緊鄰香港的廣東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蹦啭i飛分析道,“同時,雖然香港與深圳一衣帶水,但由于香港當時是國際中轉站,開放程度遠超內地,兩地之間差距逐步拉大。所以,當時在深圳設立特區也是希望能夠加強與香港的經濟聯系,發揮香港的經濟輻射作用?!?/p>
除了當時國內經濟發展比較慢以外,在倪鵬飛看來,另一個因素,則是國家要實行改革,要開放,首先要選擇一些點,由點到面地展開,所以要進行試點,“而在當時,以深圳為代表的幾個東部沿海城市在地理位置、交通、港口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于是,中央決定選取距離香港一界之隔的深圳以及另外幾個相對比較特殊的區域,比如相對澳門一界之隔的珠海,和臺灣一峽之隔的廈門,以及僑商較多的汕頭。將這幾個城市設立為特區,先行先試一些市場化的制度,以及開放與境外的經濟聯系。”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設置經濟特區,并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暫行條例》,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有外電驚嘆道:“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h3>蛇口:創設諸多“第一”
離深圳地鐵2號線(蛇口線)蛇口港站不遠的時間廣場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12個字格外醒目。這句在1981年,由蛇口工業區率先提出的口號,對當時經濟觀念和時間效率觀念比較淡薄,恥于談錢的國人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
盡管爭議無數,但在該口號的引領下,經濟特區的嘗試率先在蛇口工業區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疾行。
蛇口工業區的創立者袁庚這樣說過:“蛇口的發展是從人的觀念轉變和社會變革開始的?!鄙呖诠I區確確實實地成為了創新、創業的沃土。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里,記者看到,在一面展覽墻上的玻璃相框里鑲嵌著一份文件原件,紙張雖然有些淡淡的泛黃,但依然能清晰地看清文件內容。文件是中共蛇口工業區委員會在1983年7月1日下發的關于吳念祖律師任蛇口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的決定。這份文件的背后,是將“1983年7月新中國第一家律師事務所在蛇口開業”的消息正式向社會宣布。
蛇口創設的“第一”可遠不止這一個——1984年12月,中國第一家保安服務公司——蛇口保安服務公司成立;印有當年公司印章和董事長簽名的蛇口安達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樣本也陳列在展覽墻上;1989年10月原蛇口工業區汽車運輸公司改組為深圳市蛇口安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交通系統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僅1979到1984年間,蛇口工業區就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
此外,蛇口工業區率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探索出“蛇口模式”,即不要國家撥款,自行引進外資,自擔風險,產品以外銷為主,高速發展工業。同時,在企業內部凸顯競爭機制,打破了計劃經濟的平均主義,工資不再固定,合同制和績效工資大大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這一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其成功經驗很快在特區范圍內得到廣泛推廣。

1984年2月24日,鄧小平在召集中央負責人開會時說:“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蛇口工業區更快,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國慶節,蛇口工業區掛有此標語牌的彩車參加了天安門前國慶游行典禮。從此,這個口號從蛇口到整個特區,進而風行全國。
2015年4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成立。深圳市西南部28.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納入其中,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代表著我國大陸對外開放的最前沿。該自貿區“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推動以“深港組合港”形式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打造自貿試驗區新的標桿。
如今,在深圳,有一組引以為傲的數據: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產生于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這“六個90%”來自于科技重鎮——蛇口工業區所在的深圳南山區的總結。
可以說,過去5年、10年,甚至40年來,深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在上演鮮活的深圳故事。
在倪鵬飛看來,深圳作為一張白紙,所以它建立的是最接近市場經濟的制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極好地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了生產;另一方面,由于這個原因,它可以吸引內地更多的生產要素,甚至全球更多的生產要素,包括人才、技術和資金。
1999年,年僅25歲的段偉從浙江大學光電技術專業畢業,和數千萬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來到深圳奮斗。
“說實話,那時去北京是我的首選,因為我是河北人,北京離家近。當時,也有一所研究所向我拋出了橄欖枝。但考慮再三,我還是不太喜歡朝九晚五體制內的生活。”懷著一顆“不走尋常路的心”,段偉最終選擇了從未去過的深圳,“就覺得深圳充滿了未知性,想象的空間更大,加上我有很多高中、大學的同學都在深圳?!?/p>
段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當時的特區發展集團,“公司還幫忙在深圳落了戶。”
據了解,從 1982 年開始,深圳特區內、外被鐵絲網隔開,并設有關卡,被稱為“二線關”(區別于香港和深圳的關卡“一線關”),到關內就需要邊防證。關內關外一市兩法,其內外市民的待遇、物價、生活水平、房價都截然不同。直到2018年1月15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深圳“二線關”終于徹底成為歷史。
無數個像胡家祺一樣的微小的創新細胞,就這樣構成了創新之都的骨骼與軀干,他們中的一些個體有一天可能長成又一個騰訊或者華為……
“當時,公司的銷售部在關內,但工廠在關外。我們這些新人都需要去工廠實習一段時間?!倍蝹ジ嬖V記者,“那個時候拿身份證進出關的人還是少數,會不由自主地有一種優越感?!?/p>
盡管初來深圳,段偉工資不高,需要租住在條件簡陋的“農民房”,平時也沒有什么娛樂活動,“而且治安環境比較差”,但段偉在深圳一呆就是19年,在這里完成了各項人生大事。
“這里的機會要比其他一線城市來得多。前一天,一個人可能連房租都交不起,但后一天他就找到了發財致富的機會,做成了一筆大生意。這樣的例子在深圳很多?!彪m然之后,段偉跳過幾次槽,也去西安工作過一年,但他坦言,還是最喜歡深圳,“其次,這里辦事的效率更高,不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環境也相對公開透明和公正公平,不會讓人遇事就想托關系。當然,因為都是遠離家鄉的年輕人,在婚戀方面也沒有那么現實,更自由一些?!?/p>
但段偉最看重的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在包容與大氣的城市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感召下,全國各路人才“孔雀東南飛”,爭相涌入這片熱土。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結構的年輕化給深圳帶來了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潛力和創造力。
據《2018全國城市年輕指數》顯示,深圳已連續三年成為“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2.5歲,其中13.4%為0至14歲的兒童,另外約76%為15至44歲的青壯年,這兩個比例在一線城市中均名列首位。同時,深圳在吸引人口方面同樣領先全國,城市常住人口大幅增加62萬人,遠高于其他所有城市。
遠赴深圳創業的哈爾濱人胡家祺有著深切的體驗。2016年1月,大學畢業不久的胡家祺僅憑借本科畢業證,什么關系也沒托,就輕松落戶深圳?!俺藨艨?,我拿到了6000元落戶補貼。”胡家祺說,他的創業項目還得到了政府無償提供的10萬元創業扶持金。

無數個像胡家祺一樣的微小的創新細胞,就這樣構成了創新之都的骨骼與軀干,他們中的一些個體有一天可能長成又一個騰訊或者華為……
而對于更高層次創新人才,深圳更是從制度層面為其提供全面保障。深圳出臺的《關于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杰出人才可選擇600萬元的獎勵補貼,也可選擇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選擇免租住房的,在深圳市全職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并取得本市戶籍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或給予1000萬元購房補貼……政府的制度保障打通了高房價給城市造成的人才壁壘,讓頂尖創新人才留在深圳。這也成為構筑精英創新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
1979年,深圳建市時GDP不足2億,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值已經高達2.2萬億元,猛增了1.1萬倍。今天的深圳,經濟生產總值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列全國第三,在增速方面維持一線城市中的最高水平。
9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2017年深圳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位居全國十強之首。
“有預言說,深圳的經濟總量未來會超過上海,我覺得是絕對有可能的。”雖然這些年有很多文章在唱衰深圳,“拋棄論”也時有耳聞,但段偉對深圳仍是信心十足,“年輕與活力是這座城市的標志。加上公開透明的競爭,是企業求之不得的,放眼全中國,沒有哪個城市比深圳的市場化程度更高,因此深圳的民營企業占到97%,民營企業也是最具活力的。”
前兩年,段偉自己開了公司,但他把工廠建到了湖北荊州,“如今的深圳已經不適合傳統制造業了,是它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調整,更適合高科技的創新產業?!?/p>
事實上,通過產業不斷躍升,曾處危機中的深圳找到了一條革新自強、再創輝煌的道路:從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再到深圳創造,從制造業最低端的“三來一補”出發,深圳經濟走過了勞動力密集型的代工制造過程,終于踏入了位于價值鏈頂端的產品設計、技術研發領域。
倪鵬飛這樣總結:“開放政策給深圳帶來了資金技術和市場。而內地的改革為深圳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條件?!?/p>
然而,隨著改革制度的推廣,中國的內陸城市也開始享受到政策紅利,深圳特區在制度層面上的優勢就減弱了?!暗?,基于前期的優勢,所形成發展積累的資本,又繼續引領城市的發展,集中體現在創新層面。如果說前期是制度創新,那么在后期深圳進行的是科技創新。”倪鵬飛用“跨越發展,持久發展”來概括深圳發展的契機,“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增長的中心,從而奠定了從農業化小鎮變成工業化城市中心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深圳繼續對于科技創新運用,實現可持續發展?!?/p>
深圳產業結構已呈現出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規模以上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三個為主”的鮮明特征。如今,深圳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初顯成效,創新型經濟已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深圳知識產權局統計顯示,2017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量為177103件,同比增長21.89%;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457件,占全國申請總量的43.07%,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全國企業專利申請量前10名中,有8個來自深圳,其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申請3850件,居全國第一。南山區201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1萬件,占全國四分之一,每萬人發明專利申請量339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
此外,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又是生產力。今年2月份,深圳印發《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了20項改革措施126個政策點,努力營造服務效率高、管理規范、市場具有活力的一流營商環境。
“深圳40年的改革開放歷史,是融入世界經濟又服務于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鄙钲谑姓l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曾這樣說道,深圳過去因開放而興,未來更會因開放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