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楓
樊登是崔永元的弟子。
2001年,樊登進入央視《實話實說》節目組,跟隨崔永元,成為崔永元最滿意的兩個徒弟之一(另一個是和晶)。
1996年,樊登獲得全國大專辯論賽的冠軍,以口才出眾而嶄露頭角,2002年之后,他開始主持央視《十二演播室》節目,雖然央視并沒有讓他大紅大紫,但他并沒有感到迷茫。他去北京師范大學讀了博士,2007年開始在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任應用傳播學研究中心主任,從央視主持,到大學教授,再到踏入商界,樊登對于自己做出的每一次取舍,都是從容而自信的。
2013年10月28日,在一次活動現場中,樊登老師和樊登讀書會的另三位創始人郭俊杰和田君琦、王永軍相遇了。四人決定借助移動互聯網來推廣這種優質的讀書方式,于是樊登讀書會微信平臺應運而生。
經過4年多的發展,樊登讀書會的會員人數已超過690萬。目前,樊登讀書會在全球擁有1700多個分會,還有近300家行企分會。并且已在中國境內成立20余個省級分會,200多個城市級分會、800多家縣級分會以及47個海外分會。
在這4年里,樊登深度解讀了150本好書,超過1億人次收聽。這本書中分析的圖書,就是從他在樊登圖書會中講解的好書中精選出來的。他要教會大家的是:讀什么?怎么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

樊登的成功可以歸功于一個讀書聽書的好時代,這也是一個知識付費的好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樊登認為哪位講解者講得最好,就能脫穎而出,可能最終講的最好的并沒有幾個,甚至只有一個,而不同的人去學、去理解,也就產生了多樣化。這一理念的公平性在于,給了每個人同樣的機會,“只要內容好,你就可以利用很多平臺傳播出來。”
之前樊登讀書會在上海舉辦的2018閱讀領航者·時代峰會,其圓桌論壇的主題就是:“是什么驅動了‘知識消費?”
中國互聯網發展走過了25年歷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免費服務”是互聯網的重要標簽之一。但是最近幾年,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著變化,人們開始愿意在網上消費、為知識“買單”。2016年被稱之為“知識消費元年”,這之后的三年時間,知識付費市場規模以連年翻番的速度實現增長。
知識付費行業的興起,不僅僅是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習慣的變遷,其更深層次的內因,與當代人日益增長的生存焦慮、職業焦慮息息相關。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令人無暇咀嚼大塊的知識內容,碎片化的時間無法被合理利用,那些自己知識邊界以外的信息更是缺乏接觸的渠道……只能轉而向外求助。
樊登及時趕上了知識付費的風口,也享受到了這個行業的第一波紅利。不過他覺得,為知識“付費”這件事雖然是一個整體趨勢,但細分市場仍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大量做內容的互聯網企業,大家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其他知識付費平臺,而是需要占據很多日常時間的網絡游戲、社交軟件——這類看似讓人放松,其實會讓人更加焦慮的娛樂方式——而且人們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做知識付費的人越多越好,這是一個能幫到人的、有意義的工作。”
數字化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一場劃時代的認知革命。
確實,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同時,閱讀也是私人的事。你不愿意讀書,沒有人可以逼你讀。樊登讀書會只是覺得讀書是一件好事,于是竭盡所能地創造更便捷、更高效、更易親近的閱讀新模式,邀請你和他們一起讀書,用閱讀改變世界,去實現你想要實現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