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四十年前,杭州有西湖,西湖美景,成就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千古美譽。而今天,這張名片,似乎不再“堅若磐石”,而是被一個劃時代的名字所取代——阿里巴巴。從此,全球電商看中國,中國電商看杭州。
為什么是杭州,從氣質到氣魄,從人文到內涵,互聯網時代的眷顧絕非偶然,15年來,伴著淘寶、天貓、網易等聯手布局的“電商矩陣”崛起,中國超過80%的大小電商App、網紅主播賣家、創業孵化公司,棲息在此地,以“海納百川、創新至上”的姿態,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時至今日,這張“電商之都”的王牌名片,令杭州這座江南古城的“科技人設”變得唯一,且鮮有挑戰者。
1999年,可以說是中國電商的元年,也正是這一年,王峻濤在北京創辦了8848,邵亦波在上海創辦了首家C2C電子商務平臺“易趣網”,以及馬云在杭州創辦了阿里巴巴。
兩年后,杭州姑娘葉楓在《杭州日報》頭版上看到一條廣告,“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那種“天下舍我其誰”超牛、超震撼的氣場,震撼了葉楓,她毫不猶豫將簡歷投給了這家公司。
第二天一早,葉楓去湖畔花園風荷園16幢1單元202報到,后來才知道,她面試的這家公司叫阿里巴巴,面試官叫張瑛,是馬云的夫人,工號2號。這場面試,改變了葉楓的一生,她并不知道,接下來的許多年里,自己命名的“淘寶”,在大浪淘金的電商角逐戰中,打敗了易趣,重新締造了中國電商新紀元。從此,新四大發明變成了“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
阿里巴巴的奇跡,固然有其天時地利人和,但杭州“電商之都”的名頭,卻并非只歸功于阿里巴巴一家獨有。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集聚效應,打個比方,最典型的美國硅谷,由于集聚了幾十家IT巨頭,吸引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漂洋過海,扎根于此。
同理,阿里巴巴這顆“小宇宙”,集聚效應一直不容小覷,那些被譽為“小行星”的中小型電商企業蘑菇街、有贊、貝貝網、格格家,站在巨人的肩膀,汲取能量,繁衍生息。就連網易名義上總部在廣州,但公司的“智囊團”研發中心則放在杭州,從門戶到游戲再到電商,每一次升級轉型,牽動著杭州的電商格局。而阿里巴巴以“哺育者”的身份,使杭州變身為前沿技術的“孵化之城”,全世界電商從業者的“朝圣之地”。
“江浙滬包郵”的調侃,很好地詮釋了杭州的地緣優勢;淘寶網商園、騰訊創業基地、夢想小鎮、浙大科技園,一眾園區的拔地而起成為創業者的搖籃;而距離杭州城區百余里的桐廬,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杭州電商“倉儲大布局”,中通、圓通、韻達、匯通、天天快遞等等,“桐廬幫”幾乎占領了中國快遞行業的半壁江山。一個快遞,就能讓女朋友破涕為笑,或許不是傳說。

而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還不知“電商”為何物,杭州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多來自于較為原始的“面對面交易”。在市中心的武林廣場,第一批“淘金者”在“八少女雕塑”周圍,扎下地攤,從早到晚吆喝著“叫賣”,大到衣服褲子,小到五金電器,好一派五湖四海的繁榮商業景象。在杭州做服裝生意的鄭婷婷說,那時的武林夜市,其實就是環北小商品市場的雛形,很多人在這里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一個阿里巴巴,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記憶。今天的杭州,絕大多數從商者,再也不用東奔西走“賺錢謀生”,清晨的早餐咖啡,貼身的呢子大衣,接駁地鐵的共享單車、辦公桌上的電腦、外賣、書籍,甚至加班晚歸的出租車,都該慶幸電商這個神奇物種的誕生。72歲的老杭州人單家才回憶:“我那時候早上4點就起床去武林門長途客運站排隊買票了,你看現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不敢想。”
自從2008年,杭州每年約有5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讓杭州在電商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千萬普通居民以網店供貨商、淘寶店主、網紅模特、物流小哥這樣的平凡身份,融入了杭州互聯網經濟新生態。
改變是巨大的,便利是直觀的,如果你走在杭州街頭,便會發現,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寶付款,超過98%的出租車支持移動支付,甚至菜市場賣菜的大叔大媽都可以接受線上支付。是馬云,讓這座城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讓“不敢想的夢想”成為了一個個新的可能。
聚光燈下的杭州,因電商的存在,正在改變著每一個平凡人的生活。
距離雙11還有一個月,網紅張大奕就已經開始“戰前預熱”。直播口播提醒,微淘簽到送券,作為往年天貓雙11破億最快的賣家,她時常涂著標志性的口紅,熟練套著爆款TOP大衣,在“吾歡喜的衣櫥”直播間,與手機另一端千萬名“姨媽粉”互動調侃。
今年,不算雙11,她的成績單,已足夠喜人,裂變至四家淘寶店,合計成交額近10億元。如果說,張大奕是網紅經濟中的旗幟,無人敢提出異議。而十年前,誰又會知道,這個剛滿20歲的小姑娘,不過是一個夢想當導游的“模特”罷了。
張大奕的網紅之路令人艷羨,而兩年前,阿里巴巴CEO張勇提出“網紅經濟”,使得這批因淘寶而生的新物種,開始了一段野蠻生長的激烈角逐。越來越多的淘寶賣家、淘女郎甚至“初學者”開始嘗試淘寶經營的不同業態。
“命運對勇者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者說,我就是風暴。”2018年10月12日晚,奧利總監在朋友圈發來“戰報”,“帶貨女王”主播薇婭冠絕超級排位賽第9位,雙10單場直播一舉斬獲1.5億元,打破了一年前由張大奕創下的2000萬直播賣貨紀錄,成為了真金白銀的新一代“流量網紅”。
作為薇婭的“幕后軍師”,運營總監奧利驕傲地告訴《新民周刊》“一秒鐘一千件,一點開就沒了,幾乎件件數秒售罄”。這樣的“光速商店”在十年前,幾乎是無法想象的,即便是頗有名望的大企業,年銷售額也不過如此。而就在兩年前,薇婭也只是眾多淘寶小賣家的一員,虧掉百萬,賣掉房產她都干過,除了有“能扛能摔”的干勁兒,最該感謝的是阿里。“沒有直播間平臺,沒有淘寶誕生,就沒有薇婭。”奧利說。
2017年阿里巴巴零售生態創造就業機會總量達3681萬。而這一生態不止影響著杭州,還影響著整個中國。
電商,或者說阿里,對就業的支撐力度越來越強。今年,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發布了《阿里巴巴零售電商平臺就業吸納與帶動能力研究(2017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阿里巴巴零售生態創造就業機會總量達3681萬。這意味著,我國電子商務就業人員中有近87%來自阿里巴巴生態,而這一生態不止影響著杭州,還影響著整個中國。
“網紅”盒馬鮮生北京十里堡店,設有店長、廚師及揀貨員、柜臺服務、配送等崗位,就解決了約400人的就業。如果按照目前全國46家店測算,僅盒馬這一種新零售業態就提供了上萬個新崗位,倘若再考慮帶動上下游的生產制造、快遞物流等相關就業,這個數字還將更為龐大。
淘寶生態內容負責人聞仲說,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創造就業機會不僅有數量,更有質量。一句話總結“工種豐富,能人輩出”。寧夏的80后岳亞偉曾畢業于美院,如今他轉型為3D墻畫師,將這項“手藝活兒”變現為年入百萬;火車模型玩家朱海杰、長鳴合伙,還原鄧小平南巡火車,并將火車文化散播到了魔都商場;44歲的劉洪貴是四川色達4000米海拔之上的“快遞第一人”,他是第一個將淘寶包裹送進佛學院的快遞員。
不受限于工作時間、地點和內容,各行各業借著電商大膽創新、將自己的知識、智慧、創意、技術以最快速的途徑,共享、奉獻給整個社會。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就連退休后的老年人,也趕上了這波“時尚潮流”。如果你在淘寶搜索“中老年女裝”,一定會跳出這位端莊優雅的奶奶,她叫楊光,今年72歲,她的照片在淘寶的中老年女裝店里占據了半壁江山。
“從上海到杭州拍攝,是我退休后的健身方式。”端坐在化妝臺前的楊光奶奶,正在杭州一家服裝工作室上妝造型,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今天的任務是150套,“淘女郎”這個身份,相比遛彎逗鳥、搓麻將、廣場舞的刻板養老方式,似乎多了些別樣的趣味。
年齡,上至70,下至半歲;工種上,有快遞員,也有大學生;阿里電商的新就業體系,不僅表現出區域經濟和就業的規模化帶動作用,還在就業公平性上展示出顯性特征。一些弱勢群體,重新踏入經濟大潮,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
國內第一位女性盲人鋼琴調琴師,通過經營淘寶店鋪,積累了成千上萬名客戶,帶出了一支近30人的盲人調琴團隊,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調琴公司,并出版了自傳《耳邊的世界》,這樣的經歷是傳奇的,中國電商敞開熱情的懷抱,讓許多特殊新就業群體的人生,由單調黑白走向絢麗彩色。
根據中國殘聯和阿里的統計數據,目前,淘寶網上有16萬家殘疾人網店,銷售額達124億元,銷售額在3萬元以上的商家約2.7萬家,中國殘聯與阿里2010年聯合推出“淘寶創業公益通道”“淘寶云客服”等創業就業公益項目,幫助困難群體及殘障人士實現網上創業。

杭州電商的輻射效應,說是就業,其實更多是創業,最簡單的開一個淘寶店就是創業,而這一創業模式早在2009年,就已不再是城市人獨有,而是蔓延至全國各大鄉村,成為“現象級存在”名曰“淘寶村”。山核桃的時節,浙江杭州臨安白牛村,是一個繞不開的地名,這里的農民,靠著一臺電腦、一本《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敲打出電子商務創業之路,有的雙金皇冠賣家全年銷售額達6000萬元,“雙十一”一天的快遞單連接起來可繞400米跑道5圈。
越來越多年輕人,從北上廣回到白牛村,帶著鄉村振興的雄心壯志,村莊重新成為熱土,村里俯仰可見朝氣蓬勃的年輕臉龐,村內現有兩家技術服務公司、60多家電商,近500名從業人員中,80%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白牛人。
而距離臨安縣白牛村117公里的杭州市夢想小鎮e商村,透過玻璃門,偌大房間有二三十個學員正在認真聽課,他們是來自“蚊子會”教練班,這堂課主講對電商的理解,突破原有閉塞的操盤和運營手法,真正幫助被教練者具備“捕魚”的能力。
蚊子會董事長“瘋子王”王俊樺一直奉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說,機構的出現,本質上是為了把電商職業、就業、創業的經濟效益規模化。”創辦僅5年,蚊子會的學員就包括湯臣倍健、恒源祥、木林森、MO&CO;、平衡派(奧運冠軍劉璇星店)、顧家家居等100多家電商企業。從淘寶直播到出版書籍,從達人學院到電商俱樂部,對于客戶來說,這里是內容電商服務共享平臺,更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優質電商孵化器。“全職媽媽主播demi,我們把她從0孵化到日入5萬元。”王俊樺說。
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的成績出自于一家不到20人的企業,蚊子會不是第三方,而是第四方;不是公司,而是平臺。“你可以共享到5050個電商超級導師、占行業50%的軟件開發大神、50余個操盤簽約作家、1000個流量主播。”王俊樺告訴《新民周刊》,互聯網新經濟的共享之道無處不在,基于此的“社群經濟”,讓服務對象與服務者之間,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比如,一個受益于“蚊子會”服務的電商,同樣也可以是它的“自媒體”“直播”“投資”業務的合作者。
淘寶生態內容負責人聞仲說,2017年底,淘寶已匯聚160萬內容創業者,他們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的方式為商家創造了巨大價值,共同服務超過5.8億活躍用戶,一年內共獲得近30億元傭金回報,以淘寶為首的電商內容矩陣和生態體系,成為了賦能內容創業創新的基石。
如今,杭州電商已經超越了傳統定義,成為了用戶開啟互聯網生活的平臺和入口,對商家來說,它是展示自己專業能力、個性價值的平臺;對消費者來說,這里有大量新奇好玩的消費場景。社會各階層的消費者在“電商社群”分享價值觀、獲得認同感,造就了一個“全民C位”的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