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參加工作時我滿16周歲沒幾天,工作單位在浙皖毗鄰的長興縣煤山,離家好幾百公里,一年只有一次探親假,經常想家想娘,工作不太安心。
我學的是電焊工。師傅干活不惜力,帶徒弟卻是頭回。他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照著我干好了。”我卻喜歡“打破砂鍋紋到底”,問得急了,師傅就說:“你學我做就是了,我師傅就是這樣教我的。”這令我很郁悶,私下向領導要求換師傅,領導笑著說:“先將就幾天,實在不行再給你換。”沒過幾個月,我再也不想換師傅了,因為我感受到了師傅兩口子父母般的溫暖。
浙北的冬天很冷,貪睡的我經常踏著鈴聲進車間,師傅已搞好了衛生,還把火爐燒得熱騰騰,桌子上,一杯茶水溫涼適度正可口。有時師傅還會從家里帶來幾只番薯,放在爐子上烤得香噴噴,給我解饞。
那天一臺蒸汽機車清灰箱拉桿斷了,要鉆到灰箱里焊接,恰巧師傅感冒發燒,領導只能讓我硬著頭皮頂上去。當我剛準備進灰箱時,在家休息的師傅來了:“這活你沒干過,有危險,讓我來。”
灰箱潮濕窄小,電焊機空載電壓有七八十伏,換焊條時師傅被感應電麻得直哆嗦,但他卻一再拒絕我換著干的要求。半個多小時后完成任務,師傅直接去了衛生所掛鹽水,我的眼淚禁不住往下掉。
說過了師傅說師娘。那時我正發育長個子,每月40斤的定糧不夠吃,每到月底飯票總要“差”幾天,為了省糧票,星期天我干脆就在房間里睡覺了。那天我正“賴”在床上,師傅的大兒子阿虎敲門了:“哥,媽叫你去我家。”
師娘端了碗熱騰騰的餃子,上面還放著誘人的紅辣椒、自己腌制的生姜,饞得我直咽口水,稀里嘩拉,一碗餃子就下了肚。從此,每月總有二三天能嘗到師娘的手藝,我現在的“吃菜怕不辣”,就是師娘燒的湖南菜熏陶的。
在師傅身邊三年半,我的被子臟了、工作服破了,統統由師娘一條龍打理。如果沒師娘,我的生活肯定會一團亂糟。
在師傅師娘照料下,我個子長高了,技術也能“單飛”了。三年半后,我作為“技術骨干”要告別師傅兩口子時,我忍了半天,也沒忍住眼淚。